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曹學到紅學/曹學文庫

  • 作者:劉上生|責編:石梅|總主編:胡德平//張書才
  • 出版社:浙江古籍
  • ISBN:9787554028339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3
人民幣:RMB 9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著重從對包衣曹家精神傳承的探討和關於「真事」與「假語」的研究這兩大課題展開充分論述,以探尋走近曹雪芹的心靈通道。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包含「祖功宗德:家族記憶和民族本根意識」「包衣曹家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傳承」「曹寅入侍康熙年代考」等內容。只有走近曹雪芹,才能走進《紅樓夢》。本書同時也是作者數十年曹紅學研究生涯的一次學術總結。

作者介紹
劉上生|責編:石梅|總主編:胡德平//張書才

目錄
上編
  祖功宗德:家族記憶和民族本根意識
  一篇「絕大典制文字」
  家族遠世記憶:曹良臣、曹彬到曹參
  民族本根的確認和追尋
  【補論】從堅持本民族姓氏看包衣曹家的民族本根意識
  包衣曹家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傳承
  雙重歧視與壓迫
  關於曹錫遠「來歸」
  一脈相承的自由心性追求
  曹雪芹的回歸情結和「出旗為民」探討
  曹寅入侍康熙年代考
  幾種說法
  自述與他述
  康熙八年入侍說考證
  佐證與餘論
  佩筆侍從:曹寅「為康熙伴讀」說辨正
  「伴讀」說質疑
  關於「佩筆侍從」的考證
  「西學東漸」:侍從新知
  經筵聽講與熊賜履
  曹寅生平研究的一個盲區——任職郎署時期的遭際
  與思想
  《放愁詩》:人事變故與信任危機
  離心:民族情感的復活
  個體意識的覺醒
  沉重的精神創傷
  曹寅的入侍年歲和童奴生涯——對「康熙八年入侍說」的
  再論證
  自述性材料的證據鏈
  入侍年歲的考據認定和補充
  以童奴生涯研究為新起點
  曹寅童奴生涯探析——《南轅雜詩》「舊日侲童半服官」解讀
  「?童」詩句的語義研究和自述性內容解讀
  清宮「辰童」表演與曹寅對錶演藝術的熱愛
  曹寅「侲童」經歷對曹雪芹的影響
  一條有關曹振彥和包衣曹家研究的重要材料——王鼎呂
  「得歸民籍」考析
  關於明清寶坻之戰
  王鼎呂「得歸民籍」史料考索
  「護持指示」:曹振彥的義舉和隱痛
中編
  論「曹學」與「紅學」的內在溝通——心理視點中的「曹學」
  三個層面的溝通
  心理視點:實證材料與記憶材料的心理意義
  精神傳承研究的重要性
  個體意識與無意識研究
  《紅樓夢》的真甄假賈和曹雪芹的創作情結(上)
  假中之真:「假語」隱含之「真事」
  假外之真:改造和隱沒

  《紅樓夢》的真甄假賈和曹雪芹的創作情結(下)
  二重情結
  出旗為民和《紅樓夢》的創作
  複合載體
  「怡紅」:曹雪芹「悼紅」情結的起點和內涵
  以「真甄假賈」為入口
  「閨友閨情」
  原型置換
  神話內涵:從媧皇到警幻
  曹雪芹的人格範式和氣質初探
  「夢阮」範式及其個體和時代新義
  雙重氣質:浪漫與哲思
  曹雪芹創作情結的雙向藝術投射
  三大創作情結
  雙向藝術投射
  二元對立一元為主
  性格系統複雜對照
  曹雪芹「末世」批判的視點和意蘊
  「末世」的語詞挪借
  「末世」之變的藝術改造
  雙重視點的設置和層次 ?內部觀照和自我解剖
  「家國同構」的意蘊寄寓
  《楝亭集》與《紅樓夢》
  愛石情結和石頭意象
  從「補天石」到「情根石」
  反奴人格:從曹寅到曹雪芹
  秦淮風月悵夤緣——曹寅的「情」與曹雪芹的「情」
  「情」「理」分離的二重心靈世界
  從《夢春曲》到《過隱園》
  「詠紅」代碼和「悼紅」心性
  題畫蘭詩和「情」觀傳承
  賈府的早期家奴和包衣曹家之痛
  百年包衣史的起點
  土番家奴:俘囚為奴和養馬廝役
  遊戲筆墨和「溢出性」議論
  關於焦大的怨憤
  雙向藝術投射:賈府早期家奴的形象設置意義
下 編
  論賈寶玉的女性美崇拜意識及其人性內涵
  「清」與「濁」——反省心態的社會批判性
  「意淫」與「膚淫」——情理結合的道德嚴肅性
  真與幻——執著始終的理想象徵性
  普遍人性的歷史積淀
  曹雪芹寶黛愛情悲劇構思矛盾探析
  模式選擇:決定、爭奪或離合
  衝突命題:在社會必然性與個體偶然性之間
  主旨困惑:「兒女之真情」的發泄與自限
  曹雪芹的創作難題和程高本的突破——試論《紅樓夢》藝術構思的內在矛盾
  書名之爭和雙重創作主旨的對立
  一元化的形象格局和二元性的藝術構思

  故事網路和情節板塊
  曹雪芹的遺憾和續作者的成功
  《紅樓夢》的詩性情境結構及其話語特徵
  「詩畫情境」的意象結構之一:聚合
  「詩畫情境」的意象結構之二:疊加
  「詩畫情境」的意象結構之三:遞進
  「詩畫情境」的意象結構之四:輻射
  「詩事情境」:關鍵話語的創造
  《紅樓夢》的表意系統和古代小說幻想藝術的發展
  解釋性表意系統:三大構想與結構框架
  隱喻性表意系統:複合隱喻和象徵隱喻
  預示性表意系統:形態與情節融合
  表意藝術體系的功能與意義
  質實與空靈:寫實藝術的兩種美學範本——「瓶兒之死」
  與「秦氏之喪」的比較研究
  敘事手法:顯露與隱微
  敘事內容:瑣細與凝煉
  敘事結構:緻密與疏宕
  寫實藝術形態的發展階段與美學特徵
  情空哲思:曹雪芹對人類精神命運的終極關懷
  「情根說」:本原哲思
  運數詮釋:宿命敘事結構及其解構
  「情」「空」矛盾
  論《紅樓夢》的兩個敘事起點
  兩個敘事起點的出現和並存
  「劉姥姥進府」作為《石頭記》初稿的起點
  「黛玉進府」作為《紅樓夢》初稿的起點
  「合成」增刪過程的藝術處理
  論明義所見《紅樓夢》鈔本的文本史意義——以題紅絕句
  的兩處「缺失」為入口
  富察明義:被忽視的主體研究
  「寶菡之交」缺失的文本內容
  「省親別墅」的缺失和大觀園的構思
  明本《紅樓夢》的文本史意義
  回目聚焦 真情揆理——《紅樓夢》第58回散論
  敘事轉向
  「假鳳虛凰」:為同性愛戀張目
  內省自否
  真情痴理:「情」的超越性本體觀
  「事體情理」:版本異文評析之一
  「誰解其味」:版本異文評析之二
  試論曹雪芹的尤三姐形象構思
  「淫奔」融入「家事」和「情事」
  從「惑」到「覺」:「取樂作踐准折」
  從「惑」到「覺」:「與君兩無干涉」
  「來自情天,去由情地」
  林黛玉的雅謔和曹雪芹的用筆——關於「母蝗蟲」入回
  目的再思考
  雙重嘲謔的回目
  人格碰撞與做戲智慧

  雅謔構想
  自我投射
  關於「黛玉之死」的研讀和思考
  問題的提出
  複合疊加:悲劇構想的突破
  散文化敘事:寫實藝術的創新
  困惑、成功與遺憾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