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數據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

  • 作者:彭誠信//史曉宇|責編:馮靜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87856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1
人民幣:RMB 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數字社會背景下,數據、演算法和互聯網路的結合使具有人格權利本質的個人信息天然內含的財產價值被充分挖掘,由此如何妥善地證成個人信息財產價值外化的路徑,並確保該路徑能夠協調個人人格權益保護與財產權益分配之間的平衡,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底層法律問題。本書基於對個人信息財產價值外化路徑的研究,逐一探討了數字社會中個人信息的客體屬性、權利屬性、財產價值的外化路徑和財產權益的歸屬問題,對未來解決數據的確權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索。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應用帶來了社會巨變,也催生了數字法學研究的新視閾,但未來數字法學研究仍然需要遵守主體性價值至上的底線。

作者介紹
彭誠信//史曉宇|責編:馮靜

目錄
序言
引論
第一章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外化的研究前提
  第一節  個人信息的存在前提:數字社會
  第二節  個人信息的獨有特徵:演算法識別
第二章  個人信息的客體屬性
  第一節  個人信息的自然屬性
  第二節  個人信息的人格屬性
  第三節  個人信息的財產性基因
第三章  個人信息的權利屬性
  第一節  個人信息權的人格權利本質
  第二節  個人信息權天然內含財產價值
  第三節  個人信息權的私法屬性與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
第四章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的外化路徑
  第一節  人格標識商品化的兩種傳統理論發展脈絡
  第二節  兩種傳統理論的主要缺陷
  第三節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外化路徑的探索
第五章  個人信息財產權益的歸屬
  第一節  財產權益歸屬的理論證成
  第二節  財產權益歸屬的場景化設計
  第三節  數據利用的人格權益保護底線
  第四節  數據紅利的全民共享
第六章  數字法學價值的未來展望
  第一節  客觀誠信的實現可能
  第二節  主體性價值的堅守
  第三節  人工智慧新技術的綜合規制
結語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