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市主體哲學研究(精)/政治與哲學書系/光明社科文庫

  • 作者:耿芳兵|責編:李壬傑
  • 出版社:光明日報
  • ISBN:9787519476540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9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城市主體與以往抽象的主體思想不同,城市主體植根于歷史唯物主義改造空間的實踐活動。城市作為人改造自然的實踐產物,對其的改造過程體現了人運用客觀規律並進行空間實踐的主體力量。與此同時,人在改造城市的過程中,將部分本質轉移于城市中的建築、街道、廣場等客觀對象,作為實踐產物的城市反過來承載了人類意願、記憶與情感,進而影響了城市的發展進程。城市與主體的結合過程在宏觀維度上體現為對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的考察,在微觀維度上體現為對城市建築、街道與公共廣場的總體分析。最終,二者統一于以主體治理為核心的現實維度。
    就當下城市現實而言,城市社會的種種困境展現為個體與共同體的矛盾與分歧。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共同體」理論以實現城市現實維度的解決策略,凸顯了城市哲學指向現實的理論姿態。

作者介紹
耿芳兵|責編:李壬傑
    耿芳兵     女,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唯物主義與城市哲學。先後在《哲學動態》《思想理論教育》《哲學分析》《浙江社會科學》等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博士後面上基金等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國內研究狀況
  第三節  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一、研究難點
    二、創新點
第一章  城市哲學研究中的兩種詮釋方案及其困境
  第一節  結構主義的詮釋方案
  第二節  人本主義的詮釋方案
    一、價值評判
    二、心理範疇與空間體驗
  第三節  兩種方案割裂闡釋的危機
  第四節  解決方案:空間敘事範式的可能性
    一、歷史唯物主義空間化闡釋面臨的雙重困境
    二、空間範式的轉換及其具體形態
    三、範式及其未來:通向空間敘事的重構之路
第二章  城市主體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第一節  資本邏輯與人的主體地位
    一、資本與城市的耦合關係
    二、城市主體及其空間感重建
    三、「城以為人」:城市研究中的人學旨歸
  第二節  城市主體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路徑
    一、方法論緣起:馬克思對國民經濟學抽象「人口」概念的批駁
    二、「無產者」與「物產者」:城市主體的雙重幻象
    三、城市主體力量的顯現
  第三節  城市主體的市民社會基礎催生出共產主義理想
    一、市民社會的基礎
    二、主體的實踐過程
    三、共產主義理想為代表的城市精神
第三章  城市主體之宏觀維度分析
  第一節  基礎維度:全球化視域下的城市發展
    一、空間生產與全球城市
    二、全球性與地方性的諸種特點
    三、「士紳化」與城市主體的動態更新
  第二節  政治維度:城市主體的空間治理智慧
    一、空間潛藏的政治關係
    二、「城市革命」「帝國」等空間政治癥候
    三、闡揚城市治理中的主體向度
  第三節  文化維度:城市主體的精神氣度
    一、「惡」的城市與文化焦慮
    二、「閑逛者」視角
    三、精神氣度:一種對抗屈從的主體力量
第四章  城市主體之微觀維度分析
  第一節  建築本質的存在規定
    一、對作為抽象尺度建築物批判的若干意見
    二、建築蘊含的人與空間關係的三重規定

    三、走向家園:共同意義上的家園重建
  第二節  街道蘊含的個體性與公共性
    一、歷史上的「奧斯曼」改造計劃
    二、「偉大的街道」:公共性與個體性的交織
    三、走向公共生活的典範:城市街道
  第三節  公共廣場的總體規定
    一、「到廣場去!」:紀念碑與集體記憶呈現
    二、城市公共空間的雙重要素:建築退讓與街道支撐
    三、城市公共精神:場所精神的現代塑造
第五章  城市社會之現實維度分析
  第一節  城市社會的個體與共同體之辨
    一、城市視角下關於個體與共同體的爭論
    二、城市社會中個體與共同體的樣態
    三、超越路徑:構建「城市共同體」
  第二節  「城市共同體」的呈現樣態
    一、自然向度:擺脫「對立錯覺」的城鄉觀
    二、生產向度:超越「物物交往」的現實異化困境
    三、社會向度:揚棄「虛假共同體」的未來城市願景
  第三節  「城市共同體」的治理路徑
    一、分工與多樣性:城市系統的形成
    二、城市治理可能路徑
    三、回歸治理主體的當代任務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