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災害風險管理與韌性防災體系建設

  • 作者:徐定德//薛凱竟//劉邵權|責編:楊雪
  • 出版社:經濟管理
  • ISBN:9787509695296
  • 出版日期:2024/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2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自然災害作為最難預測且破壞力最強的災害類型之一,一直是人類關注的焦點。受地質地貌影響,山區自古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區域,其災害具有鏈式反應和群發的特點,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四川為代表的地震災害大省「聚落-災害體」共生現象極為普遍,有效的避災準備是廣大地震災害高風險區聚落農戶應對外部風險衝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然而,從現實的研究情況來看,我國廣大農村自然災害威脅區還存在公眾災害風險防範意識相對淡薄、公眾自救互救技能普遍缺乏、居民避災準備不充分、社區減災體系不完善等突出問題,亟須加強災害鳳險管理與韌性防災體系理論研究。
    本書面嚮應急管理世界前沿,構建地震災害風險管理理論,明晰地震災害風險防範方法,釐清「戶-村-鄉-縣」避災能力提升路徑,形成「理論-方法-路徑-應用」閉環,以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重災區聚落農戶為研究對象,從專業人士、普通農戶和村落韌性防災體系建設等角度剖析了聚落系統避災準備特徵及差異從農戶可持續生計、災害風險認知、風險溝通等多重視角系統揭示了村落系統尤其是農戶避災準備決策機制,為推進災害威脅區個體-家庭-村落災害韌性能力的提升和災害風險管理政策的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介紹
徐定德//薛凱竟//劉邵權|責編:楊雪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三節  研究內容
  第四節  研究的創新性和前沿性
第二章  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第一節  研究區域概況
  第二節  數據抽樣過程
  第三節  空間分佈特徵
  第四節  調查過程
    一、調研選題
    二、樣本選擇與問卷設計
    三、預調研
    四、實地調研
    五、數據清洗
    六、數據分析
第三章  避災準備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避災準備總體特徵
    一、村落避災準備現狀
    二、農戶避災準備現狀
  第三節  生計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
  第四節  風險溝通、災害風險認知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變數設置與研究方法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四、研究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
  第五節  地方依戀、效能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理論背景
    三、研究模型和假設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結果
    六、討論
    七、結論
  第六節  社區韌性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和研究假設
    三、變數測度與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
  第七節  培訓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
    三、變數設置與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
  第八節  災害知識與避災準備
    一、引言
    二、研究區域與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四章  農戶生計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生計風險與生計資本關係的研究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三節  生計風險與生計策略關係的研究
    一、引言
    二、理論發展
    三、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四節  生計韌性與生計策略關係的研究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五節  生計壓力與生計適應性關係的研究
    一、引言
    二、數據與方法
    三、方法
    四、結果分析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五章  災害風險認知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災害風險認知過程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三節  金融準備、災害經歷與災害風險認知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四節  媒體傳播、災害經歷與災害風險認知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五節  社會網路、信任與災害風險感知
    一、引言
    二、變數和方法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四、研究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六節  風險溝通與風險認知關係分析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及假設
    三、研究變數的選取
    四、研究方法
    五、結果分析
    六、討論
    七、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六章  風險溝通與同群效應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災害發生時間鏈條上居民災害信息的獲取特徵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二、理論分析框架
    三、變數定義與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討論與結論
  第三節  專業人士對普通民眾地震避災準備行為選擇的影響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二、文獻綜述及研究設計
    三、變數定義與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穩健性檢驗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四節  能人對普通民眾地震避災準備行為選擇的影響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二、理論分析框架
    三、變數定義與研究方法
    四、結果
    五、穩健性檢驗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五節  風險溝通、認知與防災意向關係分析
    一、農戶防災意向測度及特徵
    二、理論分析及假設
    三、研究變數的選取
    四、研究方法
    五、結果分析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六節  風險溝通、認知、防災意向與行為響應關係分析
    一、農戶防災行為響應測算及特徵
    二、理論分析及假設
    三、研究變數的選取
    四、研究方法
    五、結果分析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七章  結論、啟示與研究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啟示
  第三節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