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方社會運動理論研究/社會學前沿論叢

  • 作者:馮仕政|責編:黃超//劉暢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71890
  • 出版日期:201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1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社會運動研究在西方已經成為一個橫跨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傳播學、歷史學、人類學、組織學、公共管理、國際關係等多個學科的專業領域,所形成的理論概念和觀點豐富而龐雜。本書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文獻的基礎上,將西方社會運動理論劃分為集體行為論、資源動員論、政治過程論、框架建構論和新社會運動論等五個主要流派,仔細梳理每個流派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理念,以及由此而來的分析思路、理論假設和概念框架,揭示每個流派的優長、局限以及彼此間的批判和繼承關係。本書既是對西方社會運動研究成果的全景式檢閱,對研究中國當前和歷史上的運動、革命、群體性事件、政治秩序和社會穩定,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馮仕政|責編:黃超//劉暢
    馮仕政,重慶市忠縣人,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政治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社會不平等、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等領域的研究,尤其關注當代中國的國家建構、社會治理、群體性事件、信訪以及高等教育中專業與政治的關係等問題。在《社會學研究》、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並著有《再分配體制的再生——傑村的制度變遷》一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重點項目等課題多項。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二等獎。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目錄
第一章  導論:西方社會運動研究概覽
  第一節  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的發展脈絡
    一、美國社會運動研究傳統的源流
    二、美國傳統下的專業領域名稱
    三、西歐社會運動研究傳統的演變
    四、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的知識視野
  第二節  集體行為的含義及類型
    一、「集體行為」概念的提出及演變
    二、集體行為的基本類型
    三、聚眾
    四、群眾
  第三節  社會運動概念的定義及爭議
    一、社會運動作為集體行為
    二、社會運動作為政治鬥爭
    三、社會運動作為對權威的挑戰
    四、社會運動概念:評論與總結
  第四節  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的知識譜系
    一、研究主題
    二、理論視角
    三、本書的組織架構
第二章  集體行為論
  第一節  集體行為論的興起與分殊
    一、集體行為論興起的時代背景
    二、集體行為論的思想原型
    三、集體行為論內部的理論分野
  第二節  符號互動取向的集體行為理論
    一、勒龐的集體心智理論
    二、布魯默的循環反應理論
    三、特納和克利安的突生規範理論
  第三節  結構功能取向的集體行為理論
    一、斯梅爾塞的值數累加理論
    二、康豪瑟的群眾社會理論
  第四節  相對剝奪取向的集體行為理論
    一、戴維斯的J曲線理論
    二、格爾的相對剝奪理論
  第五節  集體行為論的衰落與調整
    一、對集體行為論的挑戰和批判
    二、集體行為論的調整與修正
    三、集體行為論的回歸與最新發展
第三章  資源動員論
  第一節  範式革命與資源動員論的誕生
    一、資源動員論崛起的時代背景
    二、奧爾森的挑戰
    三、資源動員論的醞釀與誕生
    四、理論關切與基本假設
  第二節  社會運動市場
    一、運動市場論
    二、社會運動市場的構成
    三、運動資源的分類與性質
    四、資源的配置與社會運動

  第三節  社會運動組織
    一、社會運動組織的類型
    二、社會運動組織的效能
    三、社會運動組織的領導和領袖
    四、社會運動組織的演變
  第四節  社會運動參與及招攬
    一、社會運動參與的類型
    二、社會運動參與:回應「奧爾森命題」
    三、社會運動參與作為一個過程
    四、關係網路與社會運動參與
    五、運動參與研究中的其他問題
  第五節  社會運動業類與部門
    一、組織間關係與「多組織場域」
    二、關於社會運動組織間關係的若干命題
    三、社會運動組織間的結盟
    四、從資源動員論到政治過程論
第四章  政治過程論
  第一節  政治過程論的興起與發展
    一、政治過程論的誕生
    二、對集體行為論和資源動員論的批判
    三、麥克亞當的政治過程模型
    四、政治過程論:從模型到框架
  第二節  政治機會結構
    一、概念界定和使用中的機會主義
    二、政治機會還是政治威脅?
    三、概念和理論發展的方向
  第三節  國家政治與社會運動
    一、重拾國家分析
    二、國家的開放性與執行力
    三、國家的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
    四、第三世界國家與革命
    五、國家與社會的交會模型
  第四節  社會運動作為政治過程
    一、集體行動的戲碼
    二、民族國家建構與社會運動的興起
    三、抗爭的策略
    四、國家對社會運動的鎮壓與警治
    五、運動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抗爭的周期
  第五節  社會運動的結局及後果
    一、運動的結局及後果:測量與評價
    二、策略運用與運動結局
    三、社會政治環境與運動結局
第五章  框架建構論
  第一節  框架建構論的興起:議程與背景
    一、基本概念:框架與集體行動框架
    二、框架建構論與其他理論視角的比較
    三、意義與社會運動
  第二節  框架建構的過程
    一、框架建構的核心任務
    二、框架謀划

    三、框架競爭
    四、框架言說
    五、框架擴散與主框架
  第三節  框架建構的場域
    一、意識形態
    二、文化
    三、社會政治結構
    四、媒體
  第四節  框架建構的效果及影響
    一、集體行動框架的變數特徵
    二、集體行動框架的共鳴度
    三、框架建構的失敗
    四、存在的問題與研究轉向
第六章  新社會運動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革命理論
    一、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二、列寧對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發展
    三、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
  第二節  新社會運動論的興起與理論議程
    一、新社會運動論的產生及其背景
    二、新社會運動論:共識與分歧
    三、新社會運動之「新」特徵
    四、新社會運動的歷史起因
    五、新社會運動的歷史意義
    六、新社會運動論的理論影響
  第三節  新社會運動論的代表性理論
    一、梅魯奇的信息社會論
    二、圖海納的程式控制社會論
    三、哈貝馬斯的晚期資本主義危機論
第七章  結語:反思西方社會運動研究
  第一節  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的最新趨勢
    一、從社會運動到「鬥爭政治」
    二、文化主義轉向
    三、重拾情感分析
  第二節  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的演變規律
    一、核心關切與基本議程
    二、範式和流派的變異
    三、未來的挑戰與走向
  第三節  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運動研究
    一、科學精神
    二、歷史視野
    三、中國關懷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中英對照表
重要術語中英對照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