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康熙朝的政治與文學(以南書房翰林群體的應制創作為中心)/清代詩文研究叢書

  • 作者:殷紅|責編:張潛|總主編:杜桂萍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29138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6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研究考察南書房翰林群體的應制創作與康熙朝正統性建構之間的關係,以期借此對清初尤其是康熙朝政治與文學的關係獲得更確切的認知。緒論敘述了選題緣起,立足於應制的歷史發展,限定了本文所使用的應制概念。同時,結合相關文獻確定了康熙朝南書房翰林的具體人員,對其應制創作進行了類型劃分,並針對研究不足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後續內容分別從南書房翰林概述、文學典範樹立、盛世主題建構等多個個方面展開論述。

作者介紹
殷紅|責編:張潛|總主編:杜桂萍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起與概念限定
    二  範圍界定與應制類型
    三  研究現狀與研究思路
第一章  康熙時期南書房翰林與清初文學
  第一節  康熙朝南書房的設立與演變
    一  康熙帝設立南書房始末
    二  第一階段:內外區隔,不與外事
    三  第二階段:內應外合,參與黨爭
    四  第三階段:內外流動,考察翰詹
  第二節  南書房翰林職能及其與康熙帝關係之考察
    一  詞臣講筵與帝王親講
    二  私人秘書與帝王親信
    三  御用編輯與燕許大手筆
  第三節  康熙朝南書房翰林的正統性文學建構及其範式意義
    一  拓展應制文學的正統性范域
    二  推尊館閣應制的理論路徑
    三  身份效應與範式意義
第二章  南書房內外:正統性文學建構的詞臣典範
  第一節  康熙朝的文治場域與張英應制創作之生成
    一  文治場域與張英翊贊文治的功能追求
    二  張英應制創作的政治敘事與書寫策略
    三  典雅和平的審美呈現與館閣應制的文學範式
  第二節  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中的「大一統」風景
    一  應制立場與作為行記的《扈從東巡日錄》
    二  「大一統風景」的闡釋向度
    三  「公私兩載」的書寫路徑
    四  「大一統風景」與文化認同塑造
  第三節  陳廷敬的道統觀及其應制創作
    一  道統觀的重塑與應制創作的立言之旨
    二  「道統在上」的應制書寫路徑
    三  詩教觀及其皇權屬性
    四  「道統在上」的另一層涵義
第三章  禮制與事件:正統性文學建構的「盛世」主題
  第一節  褒德顯榮:康熙朝南書房翰林戰捷獻頌的審美考察
    一  雅頌詩學觀及南書房翰林的文學旨趣
    二  皇權敘述立場下獻頌的國家話語特性
    三  典雅恢弘、敷寫似賦的頌體應制風貌
  第二節  康熙帝謁明太祖陵及其文學書寫
    一  謁陵的意象化與對立語境
    二  今古之思與皇權的正統書寫
    三  南巡書寫的應制訴求與書寫特徵
  第三節  「禮隆前代」與康熙闕里祭孔中的應制書寫
    一  儀式性文本:康熙闕里祀孔中的應制文學
    二  應制書寫的禮制敘事與政治演繹」
    三  超越不在場:士人觀禮與政治傳播
第四章  正統性建構中的文人心態與應制創作
  第一節  廢太子允初的文學活動及其意義
    一  參與應制:文學教育的開展方式
    二  組織應令:允初與南書房翰林的文學交往

    三  允初文學活動的標誌性意義
  第二節  「南書房舊史」:朱彝尊的詞臣身份認同與詩風嬗變
    一  從「布衣」到「南書房舊史」:詞臣身份認同之達致
    二  「四  變而為應制之體」:詞臣身份認同與應制創作
    三  詞臣身份的再追求與應制體之餘緒
  第三節  查慎行進入南書房后的文學創作與「慎行」心態
    一  入值南書房后的應制寫作
    二  從「江湖」到「廟堂」:「慎行」心態的文學呈現
    三  「私人」寫作:「反慎行」心態的出現
餘論  應制活動、應制文學與康乾時期的正統建構
    一  文盛展演:應制活動的多元開展
    二  文本建構:滿族帝王正統形象之塑造
    三  文學規訓:應制文學語體風貌的政治意蘊
附錄  乾清宮與南書房相對位置圖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