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感物詠物造物(六朝藝文設計思想比較研究)(精)

  • 作者:鍾志強|責編:李建廷//范迎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06563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六朝時期,感物美學、造物藝術和詠物文學共同根植于萬物有靈與人本主義思想。感物作為詠物文學和造物藝術的起點,在人的自覺思潮影響下,主體能動性顯著提升。六朝造物藝術觀與詠物文學創作思想緊密相連,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詠物文學對六朝造物藝術中的時間性特徵產生深遠影響,使造物藝術在空間表現中融入情感表達和時間敘事,通過線條、時空結構與詩文題材的結合,會通詠物詩創作觀念。就六朝「造物」而言,其有著較為突出的特色:精神內涵層面試圖擺脫儒家教化等束縛,以多元化的藝術元素為創作核心;在形式表現方面追求清秀風格與瘦長造型,器物裝飾中植物、山水成為主流;而在地域風格上,南方清秀輕巧,北方渾樸厚重;另外,造物者還注重在所造之物中融入個性化的色彩。這些特徵共同塑造了六朝造物藝術的獨特風貌。

作者介紹
鍾志強|責編:李建廷//范迎
    鍾志強,男,南昌師範學院教授,青年井岡學者,文學博士,文藝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先唐文學、古典設計學、美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河北學刊》《宋史研究論叢》等核心報刊發表論文多篇,已出版學術專著四部。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物」:「藝」與「文」理論範疇的交融點
  第一節  共通於「物」:「藝」與「文」的概念探源
  第二節  對「物」的追問
  第三節  研究對象:詠物文學、感物美學及造物藝術
  第四節  感物、詠物、造物等藝術文化根源的共性
第二章  「感物」與六朝「藝」「文」設計觀
  第一節  前提:先唐「屬人之物」觀念的析出與展開
  第二節  「感物」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  「感物」說史論
  第四節  六朝「藝」「文」設計中的感物:心物互動的伊始
第三章  六朝造物觀生成史論
  第一節  先秦:造物藝術之源
  第二節  秦漢:造物藝術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  融合與通變:六朝造物藝術觀
  第四節  六朝造物藝術觀的生成
第四章  相因相生:六朝造物觀與詠物文學關係析論
  第一節  異同與借鑒:六朝造物觀中的詠物元素
  第二節  唯美:對「物」形式審美的一致追求
  第三節  變與不變:傳統程式與多元文化的博弈
  第四節  獨樹一幟:北朝造物藝術與詠物詩的比較
第五章  比較與借鑒:論六朝造物藝術與詠物賦的關係
  第一節  六朝「藝」「文」設計內容比較分析
  第二節  詠物賦與造物藝術的空間性比較
  第三節  「以形寫神」:詠物賦與造物藝術的殊途同歸
第六章  六朝「藝」「文」設計主體比較
  第一節  六朝工匠群體的身份來源、類別與創作情境
  第二節  設計主體間的交往場域
  第三節  六朝「藝」「文」設計觀念碰撞與調節的場域
餘論  六朝「藝」「文」精神對當下藝術設計和文學創作的
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