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代中層文官(精)/中華學術有道

  • 作者:(馬來)賴瑞和|責編:孟慶媛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64954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5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唐代士人在擔任過如校書郎、縣尉、參軍、掌書記等基層文官之後,又可能升任到哪些中層官職呢?
    本書分章詳論了唐代士人經常出任的幾種核心中層官職其中包括京官七種(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遺、補闕、員外郎、郎中),縣官一種(縣令),州府官一種(司錄/錄事參軍),以及幕府官一種(判官),將京官、地方官與幕府官這三大職官系統結合起來,橫向考察,涵蓋面廣,並且留意唐前後期的差別,闡明了這幾種官職在唐代政府架構和士人官曆中的意義與位置,進一步呈現出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

作者介紹
(馬來)賴瑞和|責編:孟慶媛
    賴瑞和(1953-2022),馬來西亞國籍,祖籍廣東梅縣。中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唐史碩士及博士,中國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曾任教於中國香港嶺南大學、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及馬來西亞南方學院。著有《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唐代高層文官》《坐火車游盛唐:中國之旅私相簿》《男人的育嬰史》《人從哪裡來:人類600萬年的演化史》。

目錄
序言
聯經版自序
導言
  一、本書的研究範圍
  二、「非士職」:唐代士人不做何官
  三、唐代官場上的四個「模範」
  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規律
  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職模式
  六、本研究課題的「代表性」
  七、唐代「士人」的定義和特色
  八、基層、中層和高層文官的定義
  九、研究文獻回顧
第一章  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
  一、御史的起源、變革和組織
  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
  三、御史的選任
  四、「攝」御史和「兼」御史
  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
  六、外台御史和監院御史
  七、內供奉和里行
  八、幕府軍將武職掛御史銜
  九、結論
第二章  拾遺和補闕
  一、拾遺、補闕的基本輪廓
  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
  三、官品問題
  四、作為初任官
  五、初除官年齡
  六、文詞之美和任官條件
  七、何人不可任遺、補?
  八、「官」和「職」以及拾遺、補闕作為階官
  九、拾遺補闕「內供奉」
  十、結論
第三章  員外郎和郎中
  一、郎官的起源和員額
  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
  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
  四、員外郎和郎中的別稱
  五、郎官的職掌
  六、郎官和刺史
  七、郎官知制誥
  八、郎官和翰林學士
  九、郎官和史館修撰
  十、檢校郎官
  十一、結論
第四章  縣令
  一、唐縣的等級和縣官的地位
  二、縣令的三大類型
  三、赤畿縣令的選任
  四、郎官出宰京畿

  五、唐前期的望緊上縣令
  六、唐後期的望緊上縣令
  七、唐前後期的中下縣令
  八、「攝」縣令和地方長官自辟的州縣官
  九、唐後期縣令主要職務的側面觀察
  十、結論
第五章  司錄、錄事參軍
  一、從勾官到通判官和專知官
  二、京城和京外的錄事參軍
  三、不同等級州府的司錄、錄事參軍
  四、唐前期錄事參軍:政典和出土唐代文書所見
  五、唐前期錄事參軍:墓誌所見
  六、唐後期的錄事參軍
  七、墓誌中所見的兩個唐後期司錄參軍
  八、令錄:縣令和錄事參軍
  九、唐中葉以後的「攝」錄事參軍
  十、結論
第六章  判官
  一、唐代「判」的含義
  二、判官的起源和演變
  三、「本判官」和「四等」官及勾官
  四、「狹義判官」的五大類型和名目
  五、重要詩人任判官
  六、方鎮判官
  七、財經系判官
  八、皇朝特使判官
  九、京城諸使判官
  十、內諸司使判官
  十一、判官的官銜
  十二、結論
第七章  總結
參考書目
附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