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涉及經驗的知識總是容忍例外的,與容忍例外的知識共生既是人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也是人們進行知識遷移和創新的重要途徑。本書圍繞容忍例外這關鍵詞,系統整理了作者近20年來在常識推理、科學定律的形式表達、含糊性問題、非單調推理、可推翻論證、類比與隱喻等領域的所學、所思、所寫。其中既包含了應用邏輯學方法的形式分析與刻畫,也包含了把以上研究關聯起來的整體性思考。
作者介紹
張立英|責編:劉天天//仲朝意|總主編:孫小淳
張立英,中央財經大學現代邏輯研究所教授,哲學博士,北京大學邏輯學專業本、碩、博畢業,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哲學邏輯。曾獲「金岳霖學術獎一等獎」(2010年)、「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入選「北京高等學校英才計劃」(2013年)。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1.1 內容總覽
1.2 框架結構
第二章 概稱句
2.1 概稱句分類及其特點
2.1.1 概稱句的分類
2.1.2 概稱句的七個特點
2.2 概稱句的解釋
2.2.1 成規說
2.2.2 規則說
2.2.3 對全稱句作限制
2.2.4 涵義語義
2.2.5 概率方向
2.2.6 因果解釋
第三章 其他情況均同律
3.1 CP定律及其解釋
3.1.1 CP定律的分類
3.1.2 CP定律的解釋
3.2 CP定律的經濟學起源
3.2.1 CP定律的經濟學起源
3.2.2 CP定律解釋的經濟學探源
3.3 排除式CP定律的形式刻畫
3.3.1 「完成者」嘗試
3.3.2 趨向性解釋
3.3.3 不變性和穩定性理論
3.3.4 正常性理論
3.4 排除式CP定律的概稱句解釋
3.4.1 雙正常性語義
3.4.2 劃界說
3.4.3 概率方向
3.4.4 排除式CP定律刻畫的檢驗標準
3.5 比較式CP定律的形式刻畫
第四章 含糊性問題
4.1 含糊表達及累積悖論
4.1.1 三值邏輯
4.1.2 模糊邏輯
4.1.3 超賦值理論
4.1.4 認知主義
4.1.5 其他解釋
54.2 含糊表達的一個三值解釋
4.2.1 基於人的認知的含糊性問題研究
4.2.2 諸義解釋
4.2.3 累積悖論的解釋
4.2.4 高階含糊性
4.3 含糊性問題的內涵與外延之辯
4.3.1 引言
4.3.2 含糊性問題的可精確化結構
4.3.3 基於可精確化結構的超賦值語義
4.3.4 基於可精確化結構的布爾多值語義
4.3.5 對兩種基於可精確化結構的語義的一般性評價
4.3.6 內涵語義與外延語義之辯
4.3.7 總結與展望
第五章 非單調推理
5.1 從經典后承到非單調推理
5.1.1 非單調推理的不可避免性
5.1.2 從經典后承到超經典后承
5.1.3 從超經典后承到非單調推理
5.1.4 總結及進一步的分析
5.2 帶排序的非單調推理
5.2.1 通過演繹方式得概稱句的推理中的排序
5.2.2 結論是事實句的概稱句推理中的排序
5.2.3 通過歸納得到概稱句的推理中的排序
5.2.4 小結
5.3 可推翻論證的刻畫
5.3.1 非單調推理
5.3.2 可推翻論證邏輯系統
5.3.3 可推翻論證系統各研究分支間的關係
5.3.4 可推翻論證系統與其他非單調推理進路
5.3.5 可推翻論證系統與經典邏輯
5.3.6 小結
第六章 歸納推理
6.1 歸納推理研究的演進
6.1.1 歸納推理的界定
6.1.2 用概率方法解釋歸納推理
6.2 概稱句推理與歸納
6.2.1 概稱句推理研究
6.2.2 歸納推理的概稱句解釋
6.3 概稱句解釋與概率解釋的比較
6.3.1 表達不確定性的方式
6.3.2 處理範圍
6.3.3 應用性
6.4 小結及一些說明
第七章 類比與隱喻
7.1 歸納與類比
7.2 analogy與類比
7.2.1 類比初探
7.2.2 analogy是比較
7.2.3 類比包含分類和比較
7.2.4 中西類比差異分析
7.2.5 類的另一種解釋
7.3 類比的評估
7.3.1 「教科書模式」的類比評估準則
7.3.2 類比評估準則的延展分析
7.4 類比與隱喻
7.4.1 隱喻是一種比較
7.4.2 類比與隱喻的區分
7.4.3 分類的流動性
7.4.4 隱喻是聚焦模式的比較
第八章 容忍例外的知識
8.1 封閉性假設
8.2 容忍例外的知識
參考文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