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李敏華傳(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科學文化系列/國家科學思想庫

  • 作者:王柏懿|責編:張莉//郭亞會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05965
  • 出版日期:2017/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1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李敏華院士是傑出的固體力學家,我國塑性力學的開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別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1949?1951年在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路易斯飛行推進實驗室任研究科學家;1952?1954年在美國布魯克林理工學院任研究教授:1954年回到祖國;1955年進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力學研究室;1956年轉入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她畢生從事塑性力學和應力分析研究,為中國塑性力學和扭轉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針對航空事業需求轉入疲勞研究后,李敏華得出了應變協調在低周疲勞中起主要作用、超載可增加疲勞壽命以及超載滑移帶對主載滑移帶發展有阻礙作用的結論。
    李敏華院士肯於畢生奮鬥拼搏從而蜚聲中外學界,其動力究竟來自何處?本書以翔實的史實和豐富的圖片,回顧了李敏華院士傳奇而多彩的一生,記錄了李敏華院士的求學經歷、師承關係、科研活動、學術成就等,以及她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作者介紹
王柏懿|責編:張莉//郭亞會
    王柏懿,女,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84?1986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宇航研究院作訪問學者。1987?1990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任兼職專家。1990?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助理。1992?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自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后,現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力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老專家咨詢團副團長。     長期從事流體力學研究工作,包括高溫高速氣體動力學、熱等離子體技術與診斷方法、多相流體動力學及環境工程技術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合作出版譯著兩部。研究成果曾獲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88年和199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錄
總序(路甬祥)
序(伍小平)
引子
第一章  在吳縣的童年生活
  一、名人大家輩出的吳縣
  二、網師園裡度過的幼年時光
  三、母親品行的潛移默化
  四、就讀振華女學校
第二章  少年時代讀書在上海
  一、小學生遭遇「五卅慘案」
  二、在心儀的務本女中學習
  三、「好」校長引領進步風氣
  四、「壞」校長導致務本風潮
  五、從務本女中畢業后立志深造
第三章  躋身清華名校就學
  一、在名校接受嚴格訓育
  二、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三、結識終身伴侶吳仲華
  四、愛國學生運動的洗禮
第四章  戰亂中致志求學不輟
  一、欣喜中國軍民奮起抗戰
  二、炮火中奔赴長沙就讀
  三、隨學校西遷昆明
  四、西南聯合大學成立
  五、改學航空工程
第五章  留校任教並準備出國
  一、在西南聯合大學留校任教
  二、戰時昆明生活的點點滴滴
  三、準備留美攻讀學位
  四、鼓勵留學的政策提供了機遇
  五、夫妻雙雙踏上赴美征途
第六章  麻省理工學院第一位工科女博士
  一、選擇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工程力學
  二、在麻省理工學院接受「魔鬼式」嚴格訓練
  三、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位工科女博士
  四、博士導師鄧·哈托教授
  五、攻讀成功的背後
第七章  奮力拼搏攻佔學術高點
  一、供職於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
  二、挑戰燃氣輪機渦輪盤強度問題
  三、獨特構思攻克硬化材料塑性分析難題
  四、研究成果獲得學術界的認可
  五、奠基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的通用理論
第八章  千方百計籌劃回國效力
  一、主動辭去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工作
  二、專程驅車去旁聽伍修權演講
  =三、轉人大學工作為回國做準備
  四、精心策劃回國步驟
  五、繞道歐洲回到心儀許久的北京
第九章  欣喜新中國的新生活

  一、在回國后的最初日子里
  二、初返祖國時的切身感觸
  三、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四、新中國塑性力學的奠基人
  五、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
  六、政治運動的初始洗禮
第十章  為創建力學研究所獻策出力
  一、力學研究所起步階段的功臣
  二、組建塑性力學研究隊伍的元勛
  三、培育青年學者的一條「捷徑」
  四、傾心幫扶年輕學子成長
  五、研究生的良師諍友
第十一章  「大躍進」的浪潮中
  一、「大躍進」浪潮中的科研院所
  二、中國科學院的「上天」任務(代號581)
  三、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的建設
  四、獨特的教學方式
  五、對年輕教師的傾心指導
第十二章  調整時期的學科建設
  一、力學研究所十二室應運而生
  二、承擔103任務
  三、瞬時加熱載入裝置的研製
  四、民用科研任務的開展
  五、暫離力學研究所十二室領導崗位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里
  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與「四清運動」
  二、經歷「文化大革命」的磨難
  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研究工作
第十四章  歡呼科學春天的到來
  一、科學春天展開了新天地
  二、繼續深化斷軸故障分析研究工作
  三、勇敢涉足疲勞研究的新領域
  四、積極籌劃組織重大課題
  五、竭盡全力建設一流的疲勞試驗室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后喜招研究生
  一、喜招研究生成「大戶」
  二、培養跨世紀力學人才
  三、平易近人的良師益友
  四、女性科學家和她的女弟子
第十六章  並肩攜手與病魔抗爭
  一、相濡以沫、並肩奮鬥的院士伉儷
  二、吳仲華不幸身患癌症
  三、吳仲華傾力工作、積勞成疾
  四、伴隨吳仲華繼續前行
  五、永恆的紀念
第十七章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一、老驥伏櫪繼續深化疲勞研究的領域
  二、強調力學家和材料科學家的結合
  三、心系研究工作細緻指導年輕學子
  四、年屆耄耋依然儘力參與學術界活動

  五、鞠躬盡瘁為事業死而後已唯奉獻
  六、斯人已逝風範長存精神永留人間
尾聲
附錄一  李敏華年譜
附錄二  李敏華主要學術論著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