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關學中庸學研究

  • 作者:李敬峰|責編:劉溪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94589
  • 出版日期:2024/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3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首先將關學《中庸》學視為一個動態發展的整體,將其置於關學學術思想演進和《中庸》學詮釋史流變的雙重脈絡之下,從文獻學、經學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對關學《中庸》學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分析、提煉和總結;既密切注意學術思想的變遷對於關學《中庸》學發展的宏觀影響,又重點從不同的視域考察主要的《中庸》學成果,揭示關學《中庸》學在詮釋方法、哲學義理、主導問題等方面對關學宗師張載、理學、心學等《中庸》學的繼承、融合、突破和發展,從中把握關學《中庸》學相關哲學問題的理論演進,進一步揭示出由此而形成的關學思想的邏輯脈絡、主導問題和話語系統,力圖更為豐滿、更為厚重、更加貼近歷史原貌地展現關學《中庸》學的演進歷程和發展軌跡,凸顯關學《中庸》學的學術價值,確立關學《中庸》學在《中庸》學史中的地位。

作者介紹
李敬峰|責編:劉溪
    李敬峰(1986-),河南洛陽人,哲學博士、博士后,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主要研究關學、洛學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社科規劃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陝西省博士后基金項目、陝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十余項,先後在《哲學與文化》(AHCI)、《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自然辨證法研究》等期刊發表文章三十余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北宋:關學《中庸》學的始創
  第一節  心解《中庸》、由明至誠:張載的《禮記說·中庸》
  第二節  以中為體、求中為要:呂大臨的《中庸解》
第二章  金元:關學《中庸》學的萎靡
  第一節  金元關學的定位
  第二節  軌轍程朱,零星推闡:金元關學《中庸》學
第三章  明代:關學《中庸》學的中興
  第一節  質疑朱注,矯正流弊:王恕的《石渠意見·中庸》
  第二節  依違朱子,慎獨為功:呂柟的《四書因問·中庸》
  第三節  合本體工夫為一,融會朱王:馮從吾的《讀中庸》
  第四節  洞源達本,慎獨為功:張舜典的《致曲言》
  第五節  酌采朱王,闡明真性:王徵的《學庸書解》
  第六節  以義理解經,融會朱王:寇慎的《四書酌言·中庸》
第四章  清代:關學《中庸》學的鼎盛
  第一節  聖學統宗,調和朱王:李二曲的《四書反身錄·中庸》
  第二節  明道盡性,會通朱王:王心敬的《江漢書院講義·中庸》
  第三節  論道言學,推重心解:王吉相的《四書心解·中庸》
  第四節  《中庸》為綱,羽翼朱子:孫景烈的《四書講義·中庸》
  第五節  廣泛引證,歸准朱注:王巡泰的《四書札記·中庸》
  第六節  不廢訓詁、發明朱注:劉紹斂《四書凝道錄·中庸》
  第七節  首重乎誠,尊奉朱注:張秉直《四書集疏附證·中庸》
  第八節  兼采漢宋,學宗朱子:李元春的《中庸論》
  第九節  究心義理,發明朱注:賀瑞麟的《中庸》學
第五章  民國:關學《中庸》學的終結
  第一節  關學下限辨析
  第二節  賡續關學,恪守程朱:孫迺琨的《中庸全篇講義》和《中庸集義》
  第三節  墨守朱注、終結關學:牛兆濂的《中庸》學思想
結語:關學《中庸》學的特質、貢獻與不足
  第一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特質
  第二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貢獻
  第三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不足
  第四節  關學《中庸》學的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