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黔西南三寶彝族鄉整鄉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研究(精)/知庫

  • 作者:張順林|責編:陳春玲
  • 出版社:九州
  • ISBN:9787522517483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整鄉易地扶貧搬遷為範例,旨在研究該鄉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的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與面臨的挑戰,並富有創新性地提出將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鎮化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有效銜接,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

作者介紹
張順林|責編:陳春玲
    張順林     男,土家族,貴州遵義人,貴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在《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目錄
導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三、研究綜述
    (一)國內相關研究
    (二)國外相關研究
    (三)簡要述評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田野調查法
    (三)比較分析法
  五、創新之處
    (一)選題有新意
    (二)選點有特色
    (三)研究視角新穎
第一章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的理論基礎
  一、人口遷移推拉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論述
  四、生態貧困理論
  五、可持續發展理論
  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
第二章  我國易地扶貧搬遷的歷史演變與早期實踐
  一、易地扶貧搬遷的歷史演變
    (一)易地扶貧搬遷的萌芽階段(1949—1982年)
    (二)易地扶貧搬遷的初步探索階段(1983—2000年)
    (三)易地扶貧搬遷的試點推進階段(2001—2010年)
    (四)易地扶貧搬遷的全面推行階段(2011—2014年)
    (五)易地扶貧搬遷的決勝攻堅階段(2015—2020年)
  二、易地扶貧搬遷的早期實踐
    (一)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基本概況
    (二)寧夏西海固地區移民吊庄的基本形式
    (三)寧夏西海固地區移民吊庄的基本經驗
  三、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實踐
    (一)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提出
    (二)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概況
    (三)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效
第三章  易地扶貧搬遷前的三寶彝族鄉
  一、自然生態環境與建制沿革
    (一)自然生態環境
    (二)區位人口
    (三)建置沿革
  二、文化習俗
    (一)飲食居住
    (二)語言文字
    (三)服裝飾樣
    (四)婚姻習俗
    (五)喪葬習俗

    (六)民族節日
    (七)彝族阿妹戚托舞蹈和苗族歌舞
  三、經濟與民生
    (一)經濟發展緩慢
    (二)社會發展滯后
    (三)基礎設施落後
    (四)脫貧攻堅工作艱難
第四章  三寶彝族鄉易地扶貧搬遷的實踐
  一、依據與啟動
    (一)搬遷的依據
    (二)搬遷的啟動
  二、選址和安置
    (一)選址優勢
    (二)安置方式
  三、資金籌措和資金管理
    (一)搬遷項目資金籌措
    (二)搬遷項目資金管理
  四、建設規模與規劃設計
    (一)建設規模
    (二)規劃設計
    (三)安置點建設
  五、組織動員與搬遷入住
    (一)組織動員
    (二)搬遷入住
  六、搬遷后舊房和耕地林地的處置
    (一)舊房處置
    (二)耕地林地處置
第五章  三寶彝族鄉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
  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舉措
    (一)建設美好綠色家園
    (二)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三)創建就業創業平台
    (四)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五)完善社區教育服務
    (六)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七)耕地林地合理開發利用
    (八)提高搬遷群眾生存技能
  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成效
    (一)人居環境改善
    (二)生活品質提高
    (三)社區管理增強
    (四)就業途徑增多
    (五)干群關係融洽
    (六)生態環境修復
  三、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經驗
    (一)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
    (二)發展是第一要務
    (三)社區治理是基礎工程
    (四)扶志扶智激活內生動力
    (五)民生保障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六)後續扶持是穩定脫貧的根本策略
第六章  三寶彝族鄉後續特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增人口住房緊張
  二、移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三、搬遷戶蔬菜園地缺乏
  四、部分搬遷群眾返貧風險高
  五、原住房處置與利用不到位
  六、產業發展帶動力不足
  七、部分民族風俗不適應
第七章  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若干建議
  一、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
    (一)提高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的精準性
    (二)建立防止返貧動態幫扶機制
    (三)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與就業創業保障服務相結合
    (四)採取切實措施解決搬遷戶新增人口住房問題
  二、為民族風俗的城鎮化適應創造條件
    (一)建立合約食堂
    (二)設立喪事儀式場所
    (三)加強移風易俗思想教育
  三、增強特色產業優勢
    (一)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二)深化城鄉產業融合
    (三)建立產業發展機制
    (四)加大產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
  四、提高旅遊業服務質量
    (一)提升旅遊小鎮民族文化魅力
    (二)設立民族文化展覽館
    (三)提高旅遊服務水平
  五、強化「扶志」與「扶智」
    (一)後續發展要以扶「志」為基
    (二)後續發展要以扶「智」為要
  六、加強「三治融合」治理
    (一)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二)提高搬遷群眾的自治意識
    (三)加強基層治理法治建設
    (四)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二)多層次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確保搬遷群眾的社會保障權利
第八章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啟示與思考
  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啟示
    (一)特殊生存環境下脫貧的理性選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中國共產黨以民為本的使命與擔當
    (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特色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易地扶貧搬遷與生態環境保護
    (三)易地扶貧搬遷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與因地制宜
    (五)重視搬遷群眾的文化心理調適
參考文獻
附錄A  三寶彝族鄉易地搬遷特色發展調研問卷
附錄B  三寶彝族鄉易地搬遷特色發展調研提綱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