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於溶蝕過程的水泥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及工程應用

  • 作者:楊虎//戈雪良//王珩|責編:楊凡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09110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3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闡述了水泥基材料的溶蝕特性、試驗方法、溶蝕模型及影響因素,水化產物化學組分與溶蝕阻抗的關係,溶蝕水泥石物理及力學性能損傷規律,我國東北地區軟水侵蝕典型病害實例及原因,以及溶蝕耐久性研究成果的工程應用等。
    本書包括水泥混凝土溶蝕的相關基礎理論、測試方法和大量翔實的試驗資料,注重研究內容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可作為土木水利領域從事科研、設計、施工、建設及運行管理等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高等學校土木水利類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楊虎//戈雪良//王珩|責編:楊凡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現狀
    1.2.1  試驗方法
    1.2.2  溶蝕特性
    1.2.3  溶蝕模型
    1.2.4  溶蝕影響因素
第2章  水化產物化學組分與溶蝕阻抗的關係研究
  2.1  局部化學平衡
  2.2  溶蝕試樣的微觀研究
  2.3  溶蝕模型
  2.4  最優水膠比的計算
  2.5  試驗結果
  2.6  礦物摻合料最佳摻量
第3章  原材料及試驗方案
  3.1  原材料
    3.1.1  水泥
    3.1.2  粉煤灰
    3.1.3  水
    3.1.4  減水劑
    3.1.5  骨料
  3.2  樣品製備
    3.2.1  配合比
    3.2.2  試樣製備
  3.3  加速溶蝕方法
    3.3.1  加速溶蝕介質
    3.3.2  溶蝕制度
  3.4  溶蝕特性試驗研究
    3.4.1  基於溶蝕過程的水泥基材料物理性能劣化試驗研究
    3.4.2  基於溶蝕過程的水泥基材料力學性能劣化試驗研究
    3.4.3  微觀試驗研究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水泥石的溶蝕過程研究
  4.1  引言
  4.2  物理化學進程
    4.2.1  離子擴散機制
    4.2.2  液相中離子的擴散和局部化學平衡
    4.2.3  溶蝕過程的模型
  4.3  溶蝕深度與表象溶蝕深度
    4.3.1  溶蝕深度的試驗結果與討論
    4.3.2  表象溶蝕深度的試驗結果與討論
    4.3.3  溶蝕深度與表象溶蝕深度的關係
  4.4  孔隙率
    4.4.1  水膠比對孔隙率的影響
    4.4.2  粉煤灰摻量對孔隙率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溶蝕水泥石的抗壓試驗研究
  5.1  引言
  5.2  試驗
  5.3  單軸抗壓強度的試驗結果與討論

    5.3.1  水膠比對單軸抗壓強度的影響
    5.3.2  粉煤灰摻量對單軸抗壓強度的影響
    5.3.3  單軸抗壓強度損失率的預測模型
    5.3.4  單軸抗壓強度殘餘率的反演方法
  5.4  彈性模量的試驗結果與討論
    5.4.1  水膠比對彈性模量的影響
    5.4.2  粉煤灰摻量對彈性模量的影響
    5.4.3  彈性模量損失率的預測模型
    5.4.4  彈性模量殘餘率的反演方法
  5.5  彈性模量和單軸抗壓強度之關係
    5.5.1  現有經驗公式
    5.5.2  基於溶蝕過程的水泥石彈性模量與單軸抗壓強度的關係
  5.6  彈性模量損失率和單軸抗壓強度損失率之關係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溶蝕水泥石梁的抗彎試驗研究
  6.1  引言
  6.2  試驗
  6.3  抗彎強度的試驗結果與討論
    6.3.1  水膠比對抗彎強度的影響
    6.3.2  粉煤灰摻量對抗彎強度的影響
  6.4  抗彎強度損失率預測模型所需參數
    6.4.1  溶蝕深度
    6.4.2  單軸抗壓強度
    6.4.3  彈性模量
  6.5  抗彎強度損失率的預測模型
    6.5.1  基本假定
    6.5.2  組合梁的基本方程
    6.5.3  等效轉換
    6.5.4  組合梁的斷裂過程
    6.5.5  抗拉強度殘餘率對預測模型的影響
    6.5.6  抗彎強度殘餘率的反演方法
  6.6  抗彎強度損失率與抗壓強度損失率的比較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維氏顯微硬度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硬度的分類
    7.2.1  靜態壓痕硬度
    7.2.2  動態壓痕硬度
    7.2.3  划痕硬度
    7.2.4  顯微硬度
  7.3  試驗
    7.3.1  維氏顯微硬度試驗
    7.3.2  SEM和EDS試驗
  7.4  結果與討論
    7.4.1  水膠比對維氏硬度的影響
    7.4.2  粉煤灰摻量對維氏硬度的影響
  7.5  維氏硬度預測模型
    7.5.1  基本假定和函數的選取
    7.5.2  維氏硬度預測模型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基於等效維氏硬度的抗壓強度損失率預測模型
  8.1  引言
  8.2  當量硬度及其預測模型
    8.2.1  當量硬度
    8.2.2  當量硬度預測模型
  8.3  等效維氏硬度
  8.4  基於等效維氏硬度的單軸抗壓強度損失率預測模型
    8.4.1  等效維氏硬度-單軸抗壓強度曲線
    8.4.2  單軸抗壓強度損失率的預測模型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東北地區水工混凝土典型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9.1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現狀
  9.2  典型病害簡況
    9.2.1  滲漏和溶蝕
    9.2.2  裂縫
    9.2.3  凍融和凍脹
    9.2.4  沖刷磨損和空蝕
    9.2.5  混凝土碳化和鋼筋鏽蝕
    9.2.6  水量損失
  9.3  東北地區典型病害工程實例
    9.3.1  滲漏和溶蝕工程實例
    9.3.2  裂縫工程實例
    9.3.3  凍融和凍脹工程實例
    9.3.4  沖刷磨損和空蝕工程實例
  9.4  東北地區典型病害原因分析
    9.4.1  滲漏和溶蝕原因分析
    9.4.2  裂縫原因分析
    9.4.3  凍融和凍脹原因分析
    9.4.4  沖刷磨損和空蝕原因分析
第10章  工程實例
  10.1  工程概況
  10.2  原材料
    10.2.1  水泥
    10.2.2  粉煤灰
  10.3  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設計參數
    10.3.1  混凝土的設計要求
    10.3.2  混凝土的配製強度
    10.3.3  選擇粉煤灰摻量
    10.3.4  確定水膠比
    10.3.5  確定膠材用量
    10.3.6  選擇用水量和最優砂率
    10.3.7  確定含氣量
    10.3.8  確定砂石用量
    10.3.9  確定配合比
    10.3.10  校核配合比
    10.3.11  混凝土的主要設計參數
  10.4  廠房二期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10.4.1  拌合物基本參數試驗
    10.4.2  配合比試驗
    10.4.3  性能試驗配合比

  10.5  水道隧洞襯砌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10.5.1  拌合物基本參數試驗
    10.5.2  配合比試驗
    10.5.3  性能試驗配合比
  10.6  水道壩工水位變動區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10.6.1  拌合物基本參數試驗
    10.6.2  配合比試驗
    10.6.3  性能試驗配合比
  10.7  混凝土性能試驗
    10.7.1  性能試驗配合比
    10.7.2  拌合物性能試驗
    10.7.3  物理力學性能試驗
    10.7.4  變形性能試驗
    10.7.5  耐久性試驗
  10.8  抗溶蝕耐久性試驗及其分析
第11章  結論及展望
  11.1  結論
  11.2  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