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金屬硫族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作者:曾亞萍//王柳|責編:劉東鵬
  • 出版社:原子能
  • ISBN:9787522130859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8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金屬硫族化物納米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的重要成員之一,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光學、電學、生物醫學、電化學和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儘管當前對金屬硫族化物納米材料的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這些進展主要集中在對單金屬硫族化物的研究上,對於多金屬參與或金屬硫化物複合材料的可控製備及性能研究還不盡完善。因此,系統、高效地製備多金屬硫族化物及其複合材料並研究其性能無論從基礎研究,還是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書主要介紹了Cu-Bi-S系列化合物、Cu2ZnSnS/Se4系列材料、Sb2S3C以及雙金屬硫化物Sb2S3/FeS2@C複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探究了它們的形貌結構、生長機理,並研究了這些化合物的光電、電化學以及光伏性能等。同時還研究了ZnSe納米線在外力作用下的一些物理性能的變化。

作者介紹
曾亞萍//王柳|責編:劉東鵬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1.1  納米材料的發展歷史
    1.1.2  納米材料的性能
  1.2  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簡介
  1.3  金屬硫族化物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1.3.1  氣相法
    1.3.2  液相法
    1.3.3  模板法
    1.3.4  高溫分解法
    1.3.5  靜電紡絲法
  1.4  金屬硫族化物納米材料的應用
    1.4.1  生物醫學
    1.4.2  鋰、鈉離子電池
    1.4.3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
    1.4.4  感測器
  1.5  本書的研究目的和內容
第2章  兩種不同組份的Cu2S-Bi2S3納米結構的可控製備及其微結構的
    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樣品合成
    2.2.2  樣品表徵
  2.3  結果與討論
    2.3.1  樣品的形貌與微結構分析
    2.3.2  樣品的帶隙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級次結構Cu3BiS3納米花的製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Cu3BiS3納米花的合成
    3.2.2  Cu3BiS3納米花的袁征
  3.3  結果與討論
    3.3.1  Cu3BiS3納米花的XRD與EDX
    3.3.2  Cu3BiS3納米花的形貌與微結構
    3.3.3  Cu3BiS3納米花的生長機理
    3.3.4  Cu3BiS3納米花的反射光譜與帶隙
    3.3.5  Cu3BiS3納米花的孔徑分析
    3.3.6  Cu3BiS3納米花的電化學性能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溶劑熱法合成Cu2ZnSnS4納米顆粒及光伏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過程
    4.2.1  實驗試劑以及樣品的合成
    4.2.2  樣品的分析及檢測設備
  4.3  結果與討論
    4.3.1  Cu2ZnSnS4納米顆粒成分及微結構分析
    4.3.2  Cu2ZnSnS4納米顆粒的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
    4.3.3  Cu2ZnSnS4納米顆粒的表面光電壓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氮摻雜碳納米纖維修飾硫化銻材料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樣品製備
  5.3  實驗結果與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多孔碳纖維修飾雙金屬硫化物Sb2S3/FeS2複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研究
  6.1  引言
  6.2  樣品製備
  6.3  實驗結果與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原位焦耳熱方法在Au.ZnSe納米線接觸處的陰極控制合金化
    處理
  7.1  引言
  7.2  實驗過程
    7.2.1  ZnSe納米線的生長
    7.2.2  ZnSe.Au接觸的形成以及性能測定
  7.3  結果與討論
    7.3.1  通過原位焦耳熱的可控界面反應
    7.3.2  通過原位焦耳熱反應后界面微結構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應變后ZnSe納米線電荷輸運能力的增強
  8.1  引言
  8.2  實驗
    8.2.1  納米線的製備
    8.2.2  實驗設備
  8.3  結果與討論
    8.3.1  在納米線的選定區域可控地引入應變
    8.3.2  應變后ZnSe納米線中電流輸運能力的增強
    8.3.3  應變對能帶的影響
    8.3.4  應變對熱導率的影響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結論與展望
  9.1  總結
  9.2  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