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大師(探討錢學森之問)

  • 作者:石毓智|責編:付艷//王昌鳳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329349
  • 出版日期:2012/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系統探討。錢先生晚年提出了一個關乎國家未來的疑問:為什麼當代中國培養不出大師、創新型人才?這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這個問題已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迴避的。只有直面這個疑問,才能為目前中國教育存在之種種問題尋求真正的解決之道。錢老的疑問,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問,是社會各界對中國教育的疑問,是一個偉大民族必須直面的疑問。
    本書面向大眾讀者,尤其適合在校學生、教育工作者、教育決策者等人群閱讀。

作者介紹
石毓智|責編:付艷//王昌鳳
    石毓智,1963年生.河南洛陽人,斯坦福大學博士,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碩士。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認知語言學會副會長,《外語教學與研究》編委。在《中國社會科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中國語文》《當代語言學》《中國外語》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 20多篇。代表性語言學著作有《漢語語法》《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句法發展的動因和機制》《語法的認知語義基礎》《漢語語法演化史》《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和英文著作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m Chinese Grammar:The Formation of th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and Its Effects等。其《漢語語法演化史》獲得「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語言類型學、語法化理論和漢英對比研究。

目錄
前言
1.中國人的創造力為何弱
2.中國學生為何後勁兒不足
3.大眾思維與高端人才培養
4.中國人的讀書興趣為何早衰
5.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6.學習風氣的歷史一瞥
7.聖人和凡人之間的差別
8.從校訓看東西方教育目標的差異
9.死要面子的教育
10.好態度不如好思路
11.知識不一定是力量
12.重道德輕真理的教育
13.東西方學者的數學思維差距
14.教學方式與師生的智商
15.東西方看待"優秀"的標準差異
16.學習是一個探險的旅程
17.保護學生的隱私權
18.對能言善辯的傳統偏見
19.誠信缺失是制約中國教育的瓶頸
20.誠信是西方教育的軟實力
21.母語政策與高尖人才的培養
22.美國教師的敬業精神
23.美國學生的好學精神
24.中國人的母校感情為什麼淡薄
25.最能激發創造力的環境
26.出大師的校園環境
27.出大師的社會環境
28.權力與學術的混合
29.重幫派而輕學派的風氣
30.教育與科研領域的世襲現象
31.教育與科研領域的家庭化
32.儒家的文化基因
33.大學「大」在何處
34.最理想的師生關係
35.農耕文明對教育的影響
36.詩性民族與理性民族
卷尾語:打招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