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時變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動力學

  • 作者:王志榮//龔俊輝|責編:牛宇鋒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77423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8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較為系統地介紹作者及國內外同行多年來在隨時間變化輻射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常用固體可燃物熱解測試方法、熱解反應動力學參數確定方法、常用著火測試方法與標準、恆定熱流和時變熱流特性、輻射源類型及熱流光譜分佈、材料光學係數與熱流光譜關係、多種形式的時變輻射熱流、材料對輻射熱流的表面與深度吸收、常用著火臨界參數、不同時變熱流下材料表面和內部溫度及著火時間的解析與數值模型等。
    本書可作為火災、消防、安全、應急管理、固體可燃物熱安全性等領域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也可作為國內高等院校火災科學與消防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應急管理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

作者介紹
王志榮//龔俊輝|責編:牛宇鋒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固體可燃物及其火災危險性
    1.1.1  固體可燃物分類
    1.1.2  固體可燃物火災危險性
  1.2  固體可燃物著火測試方法
  1.3  自燃與引燃
  1.4  著火臨界參數
    1.4.1  臨界溫度
    1.4.2  臨界質量損失速率
    1.4.3  臨界能量
    1.4.4  複合著火判據
  參考文獻
第2章  固體可燃物熱解機理及動力學參數確定方法
  2.1  固體可燃物熱解機理
    2.1.1  固體可燃物組成及熱解過程
    2.1.2  固體可燃物熱解測試方法
  2.2  熱解反應動力學參數確定
    2.2.1  數值模型
    2.2.2  優化演算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輻射熱流的表面與深度吸收
  3.1  輻射源的光譜特性
    3.1.1  電阻型輻射加熱源
    3.1.2  鹵素燈型輻射源
    3.1.3  火焰輻射源
  3.2  固體可燃物的輻射吸收
    3.2.1  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及燃燒數值模型
    3.2.2  表面吸收
    3.2.3  深度吸收
    3.2.4  表面深度耦合吸收及深度吸收係數的影響
  3.3  輻射熱流光譜與深度吸收係數測定方法
    3.3.1  輻射熱流光譜測定方法
    3.3.2  深度吸收係數測定方法
    3.3.3  深度吸收係數與熱流光譜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4章  恆定熱流與時變熱流特性
  4.1  恆定熱流特性
    4.1.1  恆定熱流標準
    4.1.2  恆定熱流時空穩定性
  4.2  上升型時變熱流
    4.2.1  線性上升熱流
    4.2.2  平方上升熱流
    4.2.3  自然指數上升熱流
    4.2.4  多項式上升熱流
    4.2.5  冪指數上升熱流
  4.3  衰減型時變熱流
    4.3.1  自然冷卻衰減熱流
    4.3.2  線性衰減熱流
  4.4  其他形式時變熱流

    4.4.1  拋物線型時變熱流
    4.4.2  周期熱流
    4.4.3  上升恆定熱流
  參考文獻
第5章  恆定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
  5.1  恆定熱流下表面吸收熱解著火
    5.1.1  解析模型
    5.1.2  數值模型及實驗
  5.2  恆定熱流下深度吸收熱解著火
    5.2.1  解析模型
    5.2.2  解析模型結果分析
  5.3  恆定熱流下表面深度耦合吸收熱解著火
    5.3.1  解析模型
    5.3.2  解析模型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上升型時變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
  6.1  線性上升熱流下PMMA熱解著火
    6.1.1  表面溫度
    6.1.2  質量損失速率
    6.1.3  著火時間
    6.1.4  有限厚度材料
    6.1.5  解析模型驗證與結果分析
  6.2  冪指數上升熱流下可燃物熱解著火
    6.2.1  解析模型
    6.2.2  表面溫度
    6.2.3  質量損失速率
    6.2.4  著火時間
    6.2.5  冪指數上升熱流著火應用——滴落引燃
    6.2.6  冪指數上升熱流著火應用——OSB熱解著火
  6.3  自然指數上升熱流下可燃物熱解著火
    6.3.1  解析模型
    6.3.2  表面溫度
    6.3.3  著火時間
  參考文獻
第7章  衰減型時變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
  7.1  線性衰減熱流下PMMA熱解著火
    7.1.1  實驗研究
    7.1.2  數值模型
    7.1.3  解析模型
    7.1.4  表面溫度
    7.1.5  質量損失速率
    7.1.6  複合自燃著火判據
    7.1.7  著火時間
  7.2  自然冷卻型衰減熱流
    7.2.1  實驗研究
    7.2.2  數值模型
    7.2.3  著火時間
  參考文獻
第8章  其他形式時變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
  8.1  拋物線型時變熱流

    8.1.1  經典著火理論
    8.1.2  實驗研究
    8.1.3  數值模型
    8.1.4  著火判據
  8.2  上升恆定型時變熱流
    8.2.1  理論分析
    8.2.2  數值模型
    8.2.3  表面溫度
    8.2.4  著火時間
  8.3  四次方熱流
    8.3.1  實驗研究
    8.3.2  實驗結果
  8.4  周期熱流
  8.5  時變熱流著火時間預測的一般理論
    8.5.1  無表面熱損失的時變熱流解
    8.5.2  有表面熱損失的時變熱流解
    8.5.3  固體著火時間一般解
  參考文獻
第9章  時變熱流下固體可燃物熱解著火影響因素
  9.1  含水率
    9.1.1  實驗研究
    9.1.2  理論分析
    9.1.3  數值模擬
    9.1.4  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
    9.1.5  臨界熱流
    9.1.6  臨界溫度
    9.1.7  著火時間
  9.2  可燃物受熱變形與開裂
  9.3  表面受迫對流
    9.3.1  實驗研究
    9.3.2  數值模型
    9.3.3  熱惰性著火理論
    9.3.4  臨界溫度
    9.3.5  表面溫度
    9.3.6  著火時間
  9.4  引火源位置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