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智慧十五講

  • 作者:余亞斐|責編:閻娟
  • 出版社:安徽師大
  • ISBN:9787567665088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3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十五講的形式,選取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力求以簡短的篇幅勾勒出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脈絡,基本濃縮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思想精華。
    本書從哲學家鮮活的人生歷程及他所面臨的具體的生命與社會問題入手來敘述他們的求索深思的過程,展現他們新的哲學體系的創建過程。本書在內容安排上側重於哲學理論的實踐應用,以「用」顯「體」,充分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發掘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醫學、養生學、宗教學中的哲學意蘊。

作者介紹
余亞斐|責編:閻娟
    余亞斐,安徽師範大學外國哲學碩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安徽師範大學副教授。從事中國哲學和儒家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出版論著兩部。代表作品有論著《荀學與西漢儒學之趨向》(獨撰)、《境界與信仰——中國民間宗教「羅教」研究》(合著),論文《論智慧的歷史性》《「和」與禮學的本體論意義》《中國古代和諧倫理思想的邏輯發展》《傳統儒家建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當代啟示》《中國哲學知識論的倫理學維度——以孟子仁學與真理關係為例》《戴震「理欲之辨」與理解的歷史性批判》《論儒家的「推擴」思想》《論孔子立—言」而不執于「言」的智慧》《(論語)智慧與大學生生涯規劃》《台灣佛教的社會關懷與福利事業及其反思》《太虛大師「佛化青年」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等。

目錄
第一講  導論:哲學與中國哲學
  一、作為哲學學科的哲學
  二、「哲學」的傳入與中國哲學學科的建構
  三、中國語境下的哲學
  四、中國哲學史的分期
  五、學習中國哲學史的方法
第二講  神話中的哲學隱喻與轉向
  一、盤古神話與開天闢地的宇宙論
  二、女媧神話與地道哲學的起源
  三、女神的降格與地道的失落
  四、地道哲學的補救
第三講  《周易》的實踐智慧
  一、陰與陽
  二、八卦與六十四卦
  三、卦中的實踐智慧
  四、吉凶善惡的權衡
第四講  《黃帝內經》中的醫家哲學
  一、治病必求陰陽之本
  二、五行在醫學中的運用
  三、精氣神一體的生命觀
  四、養生中的哲學思維
第五講  老子哲學的生態智慧
  一、守藏室之史與老子哲學的超越性
  二、「道」:從歷史的超越到萬物的關懷
  三、「德」:「道」體的規定與返「道」的前提
第六講  孔子的行與思
  一、「十有五而志於學」與孔子的志向
  二、「三十而立」與孔子的志業
  三、「四十而不惑」與孔子思想的一以貫之
  四、「五十而知天命」與孔子的義無反顧
  五、「六十而耳順」與孔子樂處
  六、「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與孔子晚年傳承
第七講  墨子平民哲學
  一、順天之志以兼愛萬民
  二、尚同尚賢本之於天
  三、非命論
  四、民性論
  五、節用以保民的改革舉措
  六、墨家後學
第八講  孟子與荀子的人性論比較
  一、內聖與外王
  二、心或情:人性的起點
  三、盡心或制情:人性的修養
第九講  漢代經學詮釋學
  一、經典以及經典詮釋的產生
  二、漢代經學的產生背景
  三、「以讀者為中心」的今文經學
  四、今文經學的衰落與古文經學的興起
第十講  董仲舒政治哲學
  一、時代背景

  二、思想來源
  三、經權統一
  四、天人感應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
  一、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
  二、正始玄學
  三、竹林玄學
  四、裴頒的崇有論玄學
  五、郭象的獨化論玄學
第十二講  佛教生命哲學
  一、有情生命
  二、生命的歷史
  三、出入世間的中道
  四、中國佛教的中道智慧
第十三講  道教養生哲學
  一、道教淵源
  二、道教的兩個流派
  三、生命的延續是一切價值的根本
  四、心通玄機
第十四講  朱熹道德形上學
  一、朱熹學術生平
  二、太極即理
  三、理氣論
  四、格物致知
  五、朱陸之辯
第十五講  陽明心學
  一、陽明的生命體驗與心學的境界準備
  二、陽明心學的形成與確立
  三、致良知
  四、知行合一
  五、陽明四句教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