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專制與民主的社會起源(現代世界形成過程中的地主和農民)/大學譯叢

  • 作者:(美)巴林頓·摩爾|責編:李潔|譯者:王茁//顧潔
  • 出版社:上海譯文
  • ISBN:9787532758593
  • 出版日期:201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65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塗爾乾的《論自殺》並列為20世紀社會科學的三大名著,是一部風靡歐美文化思想界的政治學史學巨著,先後榮膺伍德羅·威爾遜獎和麥基弗獎。
    本書考察了20世紀世界各國進入現代化的三條不同政治道路:一是以英、法、美為代表的西方民主道路;二是以德、日、意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道路;三是以前蘇聯和中國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道路。摩爾在本書中從歷史角度揭示了專制和民主的起源,他認為各個社會農業商品化進程的徹底程度、商品化衝擊下地主與農民的社會角色變化,決定了一國選擇議會民主、法西斯,還是共產主義道路。
    此外,摩爾還在這本著作中強調了中產階級的壯大是民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等觀點。這部巨著雖然頗具爭議,但是其里程碑的地位無法被否認。

作者介紹
(美)巴林頓·摩爾|責編:李潔|譯者:王茁//顧潔
    巴林頓·摩爾,1913-2005,美國政治社會學家,耶魯大學博士,美國戰略情報局政策分析員。代表作《專制與民主的社會起源》(1966),《關於人類痛苦的反思》(1972)以及針對暴動而進行分析的《不公:順從和反抗的社會基礎》(1978)。

目錄
導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的起源
  第一章  英國:暴力對於漸進主義的影響
    1.英國農村中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貴族力量
    2.內戰時期的農業狀況
    3.圈地運動及其對農民階級的破壞
    4.資本主義的勝利與貴族統治
  第二章  法國的演變和革命
    1.與英國的差異及其根源
    2.貴族階級對農業商品化的反應
    3.皇室專制主義下的階級關係
    4.貴族進攻和專制主義的垮台
    5.法國大革命時期農民與激進主義的關係
    6.旺代省:農民反抗革命
    7.革命恐怖時期的社會後果
    8.小結
  第三章  美國內戰:最後的資本主義革命
    1.種植園和工廠:衝突不可避免嗎?
    2.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三種形式
    3.尋找美國內戰的起因
    4.革命的動力及其失敗根源
    5.戰爭的意義
第二部分  亞洲邁向現代世界的三條道路
  註釋在對歐洲和亞洲政治進程進行比較時遇到的問題
  第四章  中華帝國的衰落和共產主義變種的起源
    1.上層階級和帝國制度
    2.士紳和商業世界
    3.向農業商品化轉變的失敗
    4.帝國的傾覆和軍閥的興起
    5.國民黨的短暫統治及其意義
    6.起義、革命和農民階級
  第五章  亞洲法西斯主義:日本
    1.自上而下的革命:統治階級對新舊威脅的回應
    2.農民革命的缺失
    3.明治協議:新興地主和資本主義
    4.政治後果:日本法西斯主義的性質
  第六章  亞洲的民主:印度及其和平變革的代價
    1.印度經驗的相關性
    2.莫?兒王朝統治下的印度:民主的障礙
    3.鄉村社會:起義的障礙
    4.1857年以前英國勢力引發的變化
    5.1857—1947年:印度是地主的天堂嗎?
    6.非暴力運動:資產階級與農民階級建立聯繫
    7.印度農民暴力的程度和特徵
    8.民族獨立以及和平變革的代價
第三部分  理論的寓意和推斷
  第七章  進入現代社會的民主之路
  第八章  自上而下的革命和法西斯主義
  第九章  農民和革命

後記  反動意象和革命意象
附錄  關於統計和保守史學研究方法的註解
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