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多功能河流系統性治理方法及應用

  • 作者:編者:許士國//劉玉玉//石瑞花//李文義|責編:劉巍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
  • ISBN:9787522611839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河流是所在地區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的重要元素之一,相互之間具有持久廣泛的支撐作用。現代河道治理已進入兼顧多種功能需求進行系統性治理的階段。本書將多功能河流系統性治理的立意、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結合在一起,構建了相輔相成的「五階一體」技術體系﹔重點論述了以人與自然和諧為核心的治河理念,治理模式與綜合功能區劃相吻合的相容性治理規劃,輔以河流功能區劃的自然社會雙準則約束分區方法;在治理工程設計方面,提出了河道結構與功能需求相耦合的適應性設計方法,以解決河道結構穩定性與河流功能持續性的問題。
    本書可供從事河流治理及管理工作的技術人員及有關人士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高校師生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許士國//劉玉玉//石瑞花//李文義|責編:劉巍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我國水利發展歷程
  1.2  傳統治河與現代治河
    1.2.1  不同階段治河內容
    1.2.2  現代治河理念
  1.3  多功能河流概述
    1.3.1  多功能河流的內涵
    1.3.2  多功能河流治理原則
  1.4  河流系統性治理研究存在的問題
  1.5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2章  河流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
  2.1  河流的生態體系
    2.1.1  物質和能量來源
    2.1.2  食物鏈和食物網
    2.1.3  河道生態環境
  2.2  水量影響
    2.2.1  生態需水量
    2.2.2  生態流量
  2.3  洪水的脈衝效應與洪水資源
    2.3.1  概述
    2.3.2  案例研究
  2.4  水沙作用
    2.4.1  泥沙特性
    2.4.2  水沙輸移
    2.4.3  水沙作用下的河流生態環境
  2.5  地學因素對河道的影響
    2.5.1  地學因素
    2.5.2  河床演變
  2.6  水質影響
    2.6.1  河水自凈原理
    2.6.2  河流納污能力
    2.6.3  提高河流自凈能力的措施
    2.6.4  案例研究
  2.7  河流調查
    2.7.1  河流調查方法
    2.7.2  調查範圍和密度
    2.7.3  河流非生物調查
    2.7.4  河流生物調查
第3章  河流開發、治理與保護的協調共贏
  3.1  人類對河流開發利用產生的影響
    3.1.1  大壩、水庫工程
    3.1.2  河流梯級開發
    3.1.3  引調水工程
    3.1.4  水系連通
    3.1.5  案例研究
  3.2  治河工程
    3.2.1  堰壩
    3.2.2  堤防與護岸

  3.3  公眾參與治河
    3.3.1  公眾參與的方式
    3.3.2  公眾參與的機制
  3.4  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要求
第4章  基於河流功能的開發治理模式研究
  4.1  河流功能綜合評估
    4.1.1  指標體系
    4.1.2  指標分級標準
    4.1.3  指標評估尺度
    4.1.4  功能綜合評估方法
  4.2  河流功能區劃技術體系
    4.2.1  河流功能區劃
    4.2.2  功能區類型識別方法——雙準則約束矩陣方法
    4.2.3  河流功能區劃程序
  4.3  基於河流功能區劃的生態環境治理模式
    4.3.1  河流生態保護區治理模式及規劃
    4.3.2  河流生境修復區治理模式及規劃
    4.3.3  河流開發利用區治理模式及規劃
    4.3.4  河流緩衝區和過渡區規劃
  4.4  河流系統結構與功能的耦合修復方法
    4.4.1  指導思想與原則
    4.4.2  河流系統結構功能耦合修復的流程
    4.4.3  河流系統結構功能評價方法
    4.4.4  涼水河系統結構與功能評價
  4.5  案例研究
    4.5.1  渾河中上游河段生態保護與功能區劃
    4.5.2  濟南玉符河功能分區與治理研究
    4.5.3  黃河下游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
第5章  河流系統性治理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5.1  河流連續體理論與應用
5。2河流廊道理論
    5.2.1  廊道的概念及結構特徵
    5.2.2  河流廊道的功能
    5.2.3  河流廊道規劃技術體系
    5.2.4  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段百里生態長廊總體規劃
    5.2.5  嫩江下游河流廊道修復治理
  5.3  孔隙理論
    5.3.1  孔隙的生態功能
    5.3.2  孔隙結構對改善河流生境的作用
    5.3.3  孔隙的結構特徵
    5.3.4  孔隙理論的應用實例
第6章  河流系統性治理的工程技術措施
  6.1  生態護岸
    6.1.1  布置原則
    6.1.2  布置要素
    6.1.3  典型功能的護岸結構
  6.2  植被緩衝帶
    6.2.1  植被緩衝帶含義
    6.2.2  植被緩衝帶的作用
    6.2.3  緩衝帶布置

  6.3  人工濕地
    6.3.1  人工濕地的概念及分類
    6.3.2  人工濕地組成
    6.3.3  人工濕地去污機理
    6.3.4  發展與應用
  6.4  人工島/生態浮床
    6.4.1  概:念
    6.4.2  分類及組成
    6.4.3  修復機理及凈化效果
  6.5  魚道
    6.5.1  魚道分類
    6.5.2  魚道的布置原則
    6.5.3  魚道的設計流程
    6.5.4  魚道觀測及運行
    6.5.5  魚道設計案例
  6.6  人工魚礁
    6.6.1  含義
    6.6.2  集魚的機理
    6.6.3  人工魚礁的建造方法
  6.7  河流系統性治理複合技術
    6.7.1  河流懸浮物降速促沉清除技術
    6.7.2  河道截潛抬水濕生條件改善技術
    6.7.3  河道行洪區水質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6.7.4  河流旁側濕地修建技術
    6.7.5  河灘地、岸坡生態治理技術
    6.7.6  折線壩生境構造技術
    6.7.7  基於枯水流量的主河槽生態治理技術
    6.7.8  小流量窪地治理技術
    6.7.9  河流匯流口生態治理技術
  6.8  案例研究
    6.8.1  北票市涼水河複合型濕地修復系統
    6.8.2  大連復州河水質凈化系統
第7章  河源區與河口區的治理
  7.1  河源區概況與生態保護
    7.1.1  河源區概況
    7.1.2  河源區生態保護措施
  7.2  河口區概況與治理修復
    7.2.1  河口區概況
    7.2.2  河口區治理修復技術
  7.3  分區水位控制河口濕地修建技術案例
    7.3.1  背景概況
    7.3.2  河口濕地修建技術案例
  7.4  河口消落帶治理修復案例
    7.4.1  研究區概況
    7.4.2  水質凈化技術
    7.4.3  儉湯河入庫消落區水質凈化技術方案
    7.4.4  水質凈化防洪及有效性分析
第8章  河流治理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措施
  8.1  河流生態施工原則
  8.2  河流生態施工方法

  8.3  河流生態施工實例
第9章  河流治理效果的監測與評估
  9.1  河流系統監測
    9.1.1  水生態系統監測
    9.1.2  生物指標監測
    9.1.3  人為干擾監測
  9.2  河流生物棲息地狀況評價
    9.2.1  水流流態與生境類型
    9.2.2  棲息地多樣性評價方法
    9.2.3  案例研究
  9.3  河流治理修復后評估
    9.3.1  評估原則
    9.3.2  評估內容
    9.3.3  結構與功能後期評價
    9.3.4  治理修復效益
基礎文獻
參考文獻
中英文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