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影戲民俗屬性及其戲劇化研究

  • 作者:陳旭龍|責編:施琦
  • 出版社:中國紡織
  • ISBN:9787522912929
  • 出版日期:2024/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0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為自明清以來廣泛存在於中國社會的影戲,其存在的基礎便是與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緊密結合。這種由民間信仰發展而來的戲曲形式,最初的表現具有諸多儀式化特徵。隨著中國戲曲體制的不斷完善,影戲在吸收各地方民間曲藝形式后,與之相互影響、互為補充,不斷完善自身。本書緊緊圍繞中國影戲的民俗性與戲劇化特徵展開研究,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影戲在近現代如何實現儀式屬性的不斷弱化和戲劇性不斷增強的轉變。
    全書內容翔實豐富,針對性強,具有較高的學習和研究價值。本書適合戲劇專業師生,也適合廣大影戲研究者、愛好者閱讀與收藏。

作者介紹
陳旭龍|責編:施琦
    陳旭龍,男,漢族,籍貫甘肅定西,法學學士,就職于白銀市平川區經濟合作局。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會員、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為藝術人類學、民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傳承與保護。發表論文《甘肅省白銀地區陶瓷發展史略》《黃金家族的榮耀:甘肅省白銀地區蒙古族後裔族群歷史文化研究》等,出版圖書《行走於田野之上:甘肅省隴中民間藝術考察》。創作民族志影片《儺在人神之間:甘肅省隴中儺文化調查》(入圍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2023年年會學術成果推優活動學術單元);《鄉音:行走的戲班》[榮獲第三屆華語音樂影像志雙年展(CMEFF)銀獎]。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影戲中蘊含的古代中國價值觀
第一章  中國民間影戲的起源
  第一節  唐代的俗講說唱
  第二節  宋代盛行於勾欄瓦肆的商業演藝
  第三節  明清時期戲曲的蓬勃發展
第二章  影戲構成元素的多元表現
  第一節  與剪紙相關的紙影製作
  第二節  走馬燈與影戲表演
  第三節  手技、手影、傀儡戲與影戲
  第四節  巫文化在古代中國的發展轉化
  第五節  與道教相關的中國民間信仰
第三章  中國影戲的傳播與分佈
  第一節  依長城分佈的中國影戲
  第二節  影戲在國內的傳播
  第三節  影戲的向外傳播
  第四節  按地域分佈的「七大影系」
第四章  影戲的民俗文化特徵
  第一節  古代中國價值觀構建對影戲的影響
  第二節  各地影戲的民俗化表演程式
  第三節  影戲班社的祖師崇拜
  第四節  影戲班社內部的禁忌與隱語
第二篇  中國影戲戲劇形態研究
第五章  程式化的影戲表演與班社組成
  第一節  影戲與情境表演
  第二節  影戲的班社組成與程式化表演
第六章  中國影戲劇本形態
  第一節  口頭程式化的無本模式
  第二節  提綱化的戲路與橋本
  第三節  不斷發展的影卷
第七章  影戲的角色行當
  第一節  民間信仰映射下的中國影戲角色行當
  第二節  三大影系對傳統角色行當的繼承與革新
第八章  影具造型特徵及其雕刻製作
  第一節  以關中皮影為代表的秦晉影系
  第二節  以驢皮為料的灤州影具
  第三節  粗獷古雅的山東影人
  第四節  精於繪製的江南皮影
  第五節  多元化發展的川鄂滇影系
  第六節  由紙影轉化至現代影型的湖南影戲
  第七節  源自潮州影系的台灣影具
第九章  影戲的聲腔念唱與伴奏
  第一節  作為板腔體源起的秦晉影戲
  第二節  灤州影與掐嗓演唱
  第三節  兩人台表演的山東影戲
  第四節  海寧影戲與海鹽腔
  第五節  多元發展的川鄂滇影戲
  第六節  平江影戲唱詞的方言化特點
  第七節  以潮州調演唱的台灣影戲
第十章  影戲表演的空間場域轉化

  第一節  早期影戲表演的空間場域
  第二節  院團國有化對當代影戲產生的影響
  第三節  文旅融合下的影戲表演
  第四節  台灣影戲進入校園教育的探索
  第五節  湖北雲夢影戲茶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