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類知識演化史(精)

  • 作者:(德)于爾根·雷恩|責編:王佶|譯者:朱丹瓊
  • 出版社:九州
  • ISBN:9787522525013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18
人民幣:RMB 14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雷恩教授分別考察了文字的演變、科學在古代世界的出現、近代早期的科學革命、知識的全球化、工業化等重大曆史事件,最終在更廣泛的知識史中重新構建了科學技術史。其研究方法借鑒了進化生物學、認知科學的相關成果,也融合了歷史學、社會學的視角,又通過力學、化學、地質、農業等方面的具體例子,將多項具體研究整合進了一個大框架內。因此,本書不只是一種通俗意義上對科學的「文化史」敘事,更是通過專業、清晰、嚴謹的方式,對自然科學各專業領域內的具體研究進行的深入分析。科學被置入更廣泛的人類知識背景,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因素。
    針對當前的「人類世」地質年代及其帶來的多重挑戰,本書還在最後部分提出了一個切實而飽含希望的建議:如果我們能夠基於新興的社會網路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聯網,構建一個全人類共同的「認知之網」,也許,人類自身及其文化將最終得以長久存續。

作者介紹
(德)于爾根·雷恩|責編:王佶|譯者:朱丹瓊
    于爾根·雷恩(J?rgen Renn),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史研究所所長,曾著有《廣義相對的起源》。他是愛因斯坦1912年蘇黎世筆記的主要編輯,這是一份重構廣義相對論發展的關鍵文獻。

目錄
推薦序
中文版序
本書的故事
    一項長期研究項目及其根源
    研究的兩大軸線
    力學思想史
    知識史的縱向研究
    知識流通研究
    知識的更廣闊背景
    走向知識的歷史理論
    致謝
第一部分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知識?
  第一章  人類世的科學史
    暴風雨
    誰在破壞我們的地球?
    作為知識問題的世界
    在科學史與知識史之間
    作為勾勒姆的科學
    知識如何演化?
    進化論的啟發作用
    《科學革命的結構》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全球學習過程?
  第二章  人類知識歷史理論的要素
    本書的框架
    知識結構如何變化
    知識結構與社會如何相互影響
    知識如何傳播
    我們的未來依賴何種知識
第二部分  知識結構如何變化
  第三章  抽象與表徵的歷史性質
    抽象的力量
    哲學上的掙扎
    心理學的視角
    皮亞傑的抽象概念
    社會實踐中抽象的根源
    作為物質實踐的行動
    知識之物質體現的作用
    從發生認識論到歷史認識論
    歷史語境中的社會認知
    外部表徵的生成性歧義
    誰抽象地思考?
    知識的三個維度
  第四章  知識系統中的結構性變化
    知識系統及其架構
    認知科學的作用與達爾文的榜樣
  ……
第三部分  知識結構與社會如何相互影響
第四部分  知識如何傳播
第五部分  我們的未來依賴何種知識
術語彙編

註釋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