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熊貓叨叨叢書

  • 作者:孫宜學|責編:殷亞平|總主編:孫宜學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1683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8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第一章主要基於作者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對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現狀與未來的思考。第二章主體是作者2020年設計併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指南的題目「世界漢學家口述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圖文音像資料庫建構」的部分內容。第三章圍繞作者一直堅持的「向世界講好日常化、現代化的中國故事」,收錄了其的一些思考性文章。第四章主體內容是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一些基於實踐的經驗總結。

作者介紹
孫宜學|責編:殷亞平|總主編:孫宜學
    孫宜學,博士,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海外漢學、漢語國際傳播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編、譯著30余部。     已出版作品:     翻譯:王爾德《獄中記》     編譯:《審判王爾德實錄》《奧斯卡·王爾德自傳》     著作:《凋謝的百合--王爾德畫像》《眩暈與跌落:王爾德評傳》     孫宜學教授將王爾德比喻成烈焰中炫羽的孔雀,華美、熱烈而悲情。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
  向世界說明中國:思維與方法的創新
  新時代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現狀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關鍵詞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的關鍵著力點
  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理論與方法
  構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學科體系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亟需確立
  中華文化走出去亟需建立質量評估體系
  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應做到「三個堅持」
  中國文化外交與傳播如何相輔並行
  大變局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五個著力點
  中外文化共生:問題與對策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文化產業國際化應互利共生
  中華文化泛在傳播共生機制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三個階段
  中外文化互通首先要避免誤讀
  異域或異樣:中華文化走出去需謹慎面對
  華人走向海外自帶文化傳播責任與擔當
  進博會與中華文化不出國門的世界化
  進博會是中國文化以「傳」促「引」的里程碑
  翻譯在文化傳播中要從「有為」到「無為」
  中國紅色文化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走出民族文化桃花源創造世界文化桃花源
  我們要編寫什麼樣的中華文化圖書
  加快提升全民國際傳播意識與能力
  在行旅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讓中華文化經典成為日常
  講好生活細節中的文化
  文化是海滴水見深
  詩意生活詩意傳播
  美國文化如何影響中國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幾座「橋」
  中國當代文學在「一帶一路」
  協調協同,推動長三角語言文字工作一體化發展
  中國語言文字服務「一帶一路」要重視「三通」
第二章  漢學家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讓世界更好感知中國,青年漢學家擔當重任
  青年漢學家群已崛起,講中國故事能力仍弱
  講好中國故事要發揮好漢學家作用
  漢學家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活化石
  漢學家是中華文化走出去多元動態闡釋源
  精準做好漢學家的「一人一史」
  重視挖掘漢學家口述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
  重視漢學家口述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研究
  建構國別漢學家口述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
  漢學家口述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的多元價值
  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的決策咨詢價值

  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研究的學科價值
  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研究的關鍵點與難點
  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研究的創新點
  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研究的多元視角
  確立漢學家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整體觀
  建構漢學家口述中文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資料庫
第三章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理論與實踐
  向世界講中國故事:講什麼,如何講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辯證法
  中外媒體融通合作講好中國故事
  向世界講好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現代化
  新時代需要「新概念」中國故事讀本
  孔子學院為什麼更名
  「一帶一路」孔子學院科學發展的辯證路徑
  百年大變局下孔子學院的「變」與「不變」
  孔子的世界與世界的孔子
  共建共享孔子學院需心心相印
  孔子學院工作重「聯」更要重「盟」
  培養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要講清楚三個關係
  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能力培養應精準施策
  借「疫」通心  培育華裔新生代「同根」意識
  借「疫」儲才符合中國人才戰略創新需求
  世界需要科技中文師資
  國際中文教育本土人才應優先培養
  「一帶一路」與漢語國際教育可並軌而行
  挖掘人文交流潛力,讓中印「照亮」彼此
  「唯SSCI和A&HCI論」也該破了
  破「SCI至上」后,創立中文科技評價標準體系迫在眉睫
第四章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同濟智慧
  同舟共濟精神是一種世界精神
  向世界講好同濟文化的「色香味」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同濟模式」
  「一帶一路」語言文化傳播校企聯盟宣言
  建構「一帶一路文化共同體」任重道遠
  同濟大學「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
  同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中文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同濟大學「一帶一路」人才培養體系
  同濟大學「一帶一路」工種人才培養組織模式創新
  同濟大學「一帶一路」工種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新
  以中外經典作品的共同價值觀促中外文化融通
  同濟大學留學生「三全育人」理論與實踐探索
  同濟大學留學生「行走看中國」故事班
  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能力的「同濟烙印」
  同濟大學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專題研討班
  存志有量  去嬌戒驕
  刳木為舟,致遠天下
  根植中華  夢播世界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