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精)

  • 作者:李軍|責編:譚艷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11974
  • 出版日期:2020/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45
人民幣:RMB 2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跨文化藝術史命名的專著。作者集十年之功,跨越東西,縱橫數萬里,穿越美術、工藝、思想與文學等不同領域,以豐富的案例和細膩的圖像分析,集中探討歐亞大陸兩端中國與波斯、義大利諸國之間的藝術與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媒介競爭和跨媒介生成現象,具體演示了跨文化藝術史研究的新路徑和新方法。
    本書提出「絲綢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藝復興」的觀念,將義大利文藝復興和現代世界的開端,視為一個與絲綢的引進、消費、模仿和再創造同步的過程;認為是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共同創造了本質上是跨文化的文藝復興。本書還探討了「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史」的可能性,即藝術史是一部圍繞著藝術作品而展開的「微妙的歷史學」和「有限的總體史」,也是一部以展覽形式出現的「可視的藝術史。

作者介紹
李軍|責編:譚艷
    李軍,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跨文化藝術史家。曾任巴黎第一大學、法國國家遺產學院、哈佛大學藝術史系高訪學者,哈佛大學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客座教授。     出版專著《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穿越理論與歷史:李軍自選集》《出生前的躊躇:卡夫卡新解》《希臘藝術與希臘精神》《家的寓言:當代文藝的身份與性別》,譯著《宗教藝術論》《拉斐爾的異象靈見》等。主編《跨文化美術史年鑒1: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我們可以這樣解讀藝術嗎?》,以及「眼睛與心靈:藝術史新視野譯叢」等。策劃並擔任大型國際展覽「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世紀中國與義大利的跨文化交流」(2018,湖南省博物館)以及「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2018,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總策展人。

目錄
導論  從圖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藝術史
    一、圖像與重影
    二、什麼是跨文化藝術史?
    三、本書的構成
第一編  跨越東西:絲綢之路上的文藝復興
  第一章  「從東方升起的天使」:阿西西聖方濟各教堂的圖像程序
    一、圖像製作的第一階段(1253-1281)及其鮮明的千年主義傾向
    二、約阿希姆主義與中世紀晚期歷史神學的變革
    三、圖像製作的第二階段(1288-1305)與激進觀念的隱匿表達
    四、從神學文本到視覺圖像
    五、東牆圖像的秘密
    六、下堂圖像的印證
  第二章  故事的另一種講法:從阿西西、佛羅倫薩到蘇丹尼耶
    一、「東方」意味著東方
    二、蒙古人與多明我會
    三、布魯內萊斯基的穹頂:從佛羅倫薩到蘇丹尼耶
    四、蔚藍色的天穹
  第三章  圖形作為知識:四幅中國地圖的跨文化旅行
    一、神聖星空之下的矩形大地:《華夷圖》與《禹跡圖》
    二、一個牛頭形世界:《大明混一圖》與《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第四章  圖形作為知識:六幅西方地圖的跨文化旅行
    一、完滿無缺的圓形:《伊德里西地圖》《T-O圖》和《托勒密世界地圖》
    二、通向伊甸園的道路:《加泰羅尼亞地圖》與《弗拉·毛羅地圖》
    三、通向真理的謬誤:托斯卡內利的地圖
    四、圖形與知識之整合:《坤輿萬國全圖》
    五、中國與世界
  第五章  猶如鏡像般的圖像:洛倫采蒂的《好政府的寓言》與樓?的《耕織圖》
    一、猶如鏡像般的圖像
    二、《好政府的寓言》的寓意
    三、方法論的懷疑
    四、「風景」源自「山水」
    五、《耕織圖》及其譜系
  第六章  圖式變異的邏輯與洛倫采蒂的「智慧」
    一、圖式變異的邏輯
    二、洛倫采蒂的「智慧」
  第七章  蠕蟲與絲綢的秘密
    一、「蠕蟲」意味著什麼?
    二、為什麼是絲綢?
    三、「和平」女神的姿態
第二編  跨越媒介:詩與畫的競爭
  第八章  視覺的詩篇:傳喬仲常《后赤壁賦圖》與詩畫關係新議
    一、《后赤壁賦圖》:畫面場景
    二、疑慮與問題
    三、《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關係
    四、九個場景與三個段落
    五、題跋印鑒和文字考據
    六、圖像證據
    七、廂房屋頂為什麼是立起來的?
  第九章  風格與性格:梁思成、林徽因早期建築設計與理論的轉型
    一、梁、林早期建築設計風格辨析

    二、「現代古典主義」與「適應性建築」之辨
    三、1932年:斷裂與延續
    四、「結構理性主義」之辨
  第十章  建築與詩歌:林徽因結構理性主義思想之產生的歷史契機
    一、林徽因的天性與藝術趣味
    二、專業語境:藝術史的作用
    三、接受的歷史契機
    四、重奏
  第十一章  沈從文四張畫的闡釋問題:兼論王德威的「見」與「不見」
    一、王德威的視覺分析:「左」與「右」的對峙
    二、王德威視覺分析中的「不見」
    三、王德威文本分析中的「不見」
    四、邏輯脈絡
  第十二章  沈從文的圖像轉向:一項跨媒介研究
    一、「風景」與「色彩」的隱喻
    二、偶然侵入生命
    三、從《虹霓集》到《七色魘集》
    四、《虹橋》:「政治」作為「藝術」
    五、綠·黑·灰的歷程
    六、色彩的「重現」
第三編  探尋方法: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
  第十三章  理解中世紀大教堂的五個瞬間
    一、哥特式民族主義
    二、結構與技術論
    三、象徵性解讀
    四、建築圖像志
    五、物質-視覺文化維度
  第十四章  阿拉斯的異象靈見
    一、「從近處著眼」的藝術史
    二、「異象」與「靈見」的變奏
    三、《西斯廷聖母》的奧秘
    四、小天使為什麼憂傷?
  第十五章  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史
    一、敘述的歷史
    二、物的歷史
    三、庵上坊:誰的牌坊?
    四、圖像與文字之辯證
    五、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史
  第十六章  另一種形式的絲綢之路
    一、重新闡釋「絲綢之路」
    二、為什麼選擇13—16世紀?
    三、從「四海」到「七海」是什麼意思?
    四、馬可·波羅是誰?
    五、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
  第十七章  探尋可視的跨文化藝術史
    一、大學與博物館的相遇
    二、從「陶瓷之路」到「跨文化藝術史」
    三、同時敘述內容與形式
    四、展覽促進學術
    五、從學術到藝術

圖版來源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二、西文部分
後記  幾點零次的感想
    一、走出「編譯時代」,從現在開始
    二、故事總是可以有另一種講法
    三、中央美術學院的跨文化藝術史研究
    四、致藝術史的里程碑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