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一本書讀懂碳達峰碳中和

  • 作者:編者:胡華成|責編:張瑜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49540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3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12章內容,由淺入深解讀碳達峰、碳中和的知識內容和場景案例,是一本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入門教程。
    本書主要通過兩條線,來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一條是「知識技術」線,詳細介紹了碳排放、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國內外相關政策、碳金融、碳排放交易、技術體系等內容,讓讀者可以快速了解碳中和知識,玩轉碳中和技術,看懂大勢發展。另一條是「應用案例」線,詳細介紹了碳達峰、碳中和在工業、能源、建築、交通、電力以及公共生活領域的綜合應用案例,幫助讀者了解如何用碳中和重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書邏輯架構清晰明了,適合對碳達峰、碳中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胡華成|責編:張瑜
    胡華成,智和島咨詢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亞洲財富論壇理事長。     投資孵化的項目有:HR商學院、人力資本、管理價值、今日才經、智庫識堂、私孵成長器、胡華成頻道、智和島商學院等。目前平台用戶超過500萬,付費會員超過10萬人。     同時還是國內知名創業導師、作家,出版有《不懂帶團隊,還敢做管理?》《自媒體文案寫作與變現》《互聯網+頂層商業系統》《顛覆HR》《社群思維》《遊戲化營銷》等多本暢銷書。     近幾年主要從事股權設計、項目咨詢、創業輔導、人才孵化、天使投資等工作,同時還擔任多家上市公司、企事業單位戰略顧問!

目錄
第1章  碳排放與氣候變化
  1.1  碳排放概述
    1.1.1  碳及溫室效應
    1.1.2  碳排放的來源及影響
    1.1.3  碳排放的計算
    1.1.4  碳排放的應對措施
  1.2  氣候變化概述
    1.2.1  氣候變化的定義
    1.2.2  氣候變化的原因
    1.2.3  氣候變化的應對
第2章  碳達峰與碳中和
  2.1  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2.1.1  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概念
    2.1.2  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關係
    2.1.3  碳中和的意義
    2.1.4  實現碳中和的三個階段
  2.2  實現碳中和的原則
    2.2.1  把握好降碳與發展的關係
    2.2.2  把握好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節奏
    2.2.3  把握好不同行業的降碳路徑
    2.2.4  把握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2.2.5  把握好國內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關係
  2.3  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要素
    2.3.1  技術可行
    2.3.2  成本可控
    2.3.3  政策引導
  2.4  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理論基礎
    2.4.1  思想基礎
    2.4.2  綠色發展政策依據
第3章  國內外相關管理政策
  3.1  國外碳中和管理
    3.1.1  碳中和立法
    3.1.2  主要制度及行動
    3.1.3  案例介紹
  3.2  國內碳中和管理政策
    3.2.1  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
    3.2.2  相關部委重點政策
    3.2.3  省區市目標規劃及重點對策
第4章  碳金融與碳排放交易
  4.1  碳金融
    4.1.1  碳金融的定義
    4.1.2  碳金融的交易方式
    4.1.3  碳金融的政策
    4.1.4  碳金融的基本特點
    4.1.5  碳金融的主要風險
    4.1.6  碳金融的主要產品分類
  4.2  碳排放權交易
    4.2.1  交易定義
    4.2.2  交易主體
    4.2.3  交易產品

    4.2.4  交易方式
    4.2.5  交易流程
  4.3  全球碳金融市場
    4.3.1  發展現狀
    4.3.2  面臨的風險
第5章  碳中和的技術體系
  5.1  我國碳中和技術發展總體目標路徑
    5.1.1  技術發展總體目標
    5.1.2  行業目標下技術發展需求
    5.1.3  優先部署的技術突破方向
  5.2  我國碳中和技術思路
    5.2.1  供給側與消費側角度
    5.2.2  技術特點角度
    5.2.3  其他角度
  5.3  碳中和技術體系
    5.3.1  節能提效技術
    5.3.2  零碳電力能源技術
    5.3.3  零碳非電能源技術
    5.3.4  燃料原料代替技術
    5.3.5  非二溫室氣體削減技術
    5.3.6  CCUS技術
    5.3.7  集成耦合與優化技術
第6章  碳中和的挑戰與機遇
  6.1  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挑戰
    6.1.1  排放總量大
    6.1.2  減排時間緊
    6.1.3  制約因素多
    6.1.4  關鍵技術有待突破
    6.1.5  認知誤區
  6.2  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
    6.2.1  零碳城市
    6.2.2  智慧城市
    6.2.3  零碳新工業體系
    6.2.4  新農業
第7章  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7.1  工業概況
    7.1.1  工業地位作用
    7.1.2  工業分類
    7.1.3  三次工業革命
  7.2  工業企業的碳中和路徑
    7.2.1  產業結構布局
    7.2.2  能源消費結構
    7.2.3  碳排放核算體系
    7.2.4  清潔生產水平
  7.3  典型案例
    7.3.1  河鋼集團
    7.3.2  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工業試驗項目
第8章  在能源行業的應用
  8.1  能源
    8.1.1  能源概況

    8.1.2  能源分類
    8.1.3  能源行業現狀
    8.1.4  機遇與挑戰
  8.2  低碳能源
    8.2.1  低碳能源的分類
    8.2.2  開發模式
    8.2.3  低碳能源發展
    8.2.4  低碳能源體系
  8.3  典型案例
    8.3.1  能源管理系統
    8.3.2  F型重型燃機項目
第9章  在建築行業的應用
  9.1  建築行業概況
    9.1.1  建築概況
    9.1.2  建築能耗
    9.1.3  核算方法
    9.1.4  相關文件
  9.2  低碳建築案例
    9.2.1  荷蘭阿姆斯福特太陽能村
    9.2.2  蜂蘭生態房
    9.2.3  德國巴斯夫「3升房」
    9.2.4  蒲公英之家
    9.2.5  綠色燈塔
第10章  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10.1  交通運輸業
    10.1.1  交通運輸業概況
    10.1.2  五大運輸方式
  10.2  交通運輸業碳排放
    10.2.1  減排面臨的問題
    10.2.2  實施路徑
    10.2.3  減排舉措
  10.3  交通運輸業碳中和案例
    10.3.1  比亞迪
    10.3.2  騰訊智慧交通
第11章  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11.1  電力行業概況
    11.1.1  電力基礎知識
    11.1.2  電力系統
    11.1.3  機遇與挑戰
  11.2  電力行業碳中和路徑
    11.2.1  節能與摻燒
    11.2.2  低碳能源
    11.2.3  儲能與碳捕集
  11.3  電力行業碳中和措施
    11.3.1  華能集團
    11.3.2  國家電投
    11.3.3  華電集團
    11.3.4  大唐集團
第12章  與公眾生活相關
  12.1  培養公眾生態文明意識

    12.1.1  生態意識
    12.1.2  全球意識
    12.1.3  環境意識
  12.2  全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12.2.1  控制碳排放
    12.2.2  全民廣泛參與
    12.2.3  全民行動
  12.3  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12.3.1  綠色生活
    12.3.2  低碳生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