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中國式現代化六觀叢書

  • 作者:辛向陽//張小平|責編:盧玫詩//夏則斌|總主編:姜輝
  • 出版社:重慶
  • ISBN:9787229180973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5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是一本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全景展示中華文明觀的歷史演進、當代形態、鮮明特色的書,它描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華文明史和人類文明史上的歷史地位,能讓讀者讀後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投身文化強國建設,同時也能讓世界更充分地了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介紹
辛向陽//張小平|責編:盧玫詩//夏則斌|總主編:姜輝

目錄
為世界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創新提供中國智慧——中國式現代化「六觀」的獨特價值與貢獻
導論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獨特的文明觀
第一章  在中華文明沃土中植根
  一、民族精神的底色
    (一)承載了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
    (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三)堅持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二、中華文明的形塑
    (一)中華文明的獨特智慧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高度契合
    (二)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構成了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
    (三)中華文明的思想精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寶貴資源
  三、「何以有為」: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中華文明
    (一)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中華文明獲得新的時代內涵
    (三)文明之光點亮復興之路
第二章  在世界文明中綻放異彩
  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二)人類文明的融合發展
    (三)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二、現代化≠西方化
    (一)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深刻變革
    (二)西方現代化:歷程與局限
    (三)中國現代化:探索與意義
    三、和而不同的中華文明
    (一)古絲綢之路對外來文明的吸收借鑒
    (二)中華文明向外傳播深刻影響了其他文明
    (三)中外文明交流促進了中華文明的不斷發展壯大
第三章  「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一、何為「兩個文明」?
    (一)「兩個文明」是辯證統一的
    (二)資本邏輯下「兩個文明」是扭曲的
    (三)「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二、目標:物質富足、精神富有
    (一)既要經濟強,也要文化強
    (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三)既要硬實力,也要軟實力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助推劑
    (一)夯實物質文明基礎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
    (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章  「五大文明」全面提升
  一、內涵與實踐
    (一)物質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肌體)
    (二)政治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保障(骨骼)
    (三)精神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支撐(心靈)
    (四)社會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條件(精神)
    (五)生態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前提(容顏)
  二、關係與形成

    (一)人類文明是由「五大文明」共同構成的有機體
    (二)「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明特徵
    (三)「五大文明」協調發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發展指向
    (四)「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途徑
  三、發展目標:全面提升
    (一)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物質文明)
    (二)「中國之治」開創人類政治文明新境界(政治文明)
    (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精神文明)
    (四)以人為本共創共享高品質生活(社會文明)
    (五)從綠水青山中看美麗中國(生態文明)
第五章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相伴而生——現代化與文明新形態
    (一)現代化是文明新形態的生成載體
    (二)文明新形態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
  二、「三個超越」
    (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
    (二)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
    (三)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超越資本主義文明
    (二)為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文明探索提供經驗和智慧
    (三)拓展了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路徑
    (四)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