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工程實例(能源動力類精品教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鹿鵬|責編:杜軍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67370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2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可再生能源是指清潔、綠色、低碳且可以重複利用的能源。本書結合新能源交叉學科的內容,系統地闡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相關知識,並融入了思政元素,兼具航空、航天特色。全書共6章,第1章主要介紹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及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各種形式;第2章主要介紹光伏和光熱利用技術的原理和分類,並給出了具體的實例;第3章主要介紹生物質能的利用方法及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第4章主要介紹風能與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重點介紹風能、潮汐能、抽水蓄能和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第5章主要介紹地熱技術的原理,重點介紹地熱資源和地熱能的開發應用;第6章主要介紹氫的製備、儲存、應用,以及燃料電池的分類和應用原理。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能源及動力工程專業、工程熱物理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鹿鵬|責編:杜軍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
  1.2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背景與概念
    1.2.1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背景
    1.2.2  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1.3  能量的基本形式
    1.3.1  動能
    1.3.2  勢能
    1.3.3  電能
    1.3.4  核能
    1.3.5  熱能
    1.3.6  光能
    1.3.7  化學能
  1.4  可再生能源的各種形式
    1.4.1  太陽能
    1.4.2  水能
    1.4.3  風能
    1.4.4  波浪能
    1.4.5  生物質能
    1.4.6  潮汐能
    1.4.7  地熱能
  1.5  可再生能源與能源可持續性
    1.5.1  能源可持續性的解釋、定義和需求
    1.5.2  提高能源可持續性的措施
    1.5.3  實例:凈零能耗建築
  1.6  我國能源發展現狀與發展目標
    1.6.1  發展現狀
    1.6.2  發展目標
第2章  光伏與光熱利用技術
  2.1  太陽與太陽能
    2.1.1  太陽結構和運動規律
    2.1.2  到達地面的太陽能
    2.1.3  全球和我國的太陽能資源
  2.2  光伏、光熱的發展背景
    2.2.1  光伏發電面臨的問題
    2.2.2  光伏發電的前景
    2.2.3  光熱發電面臨的問題
    2.2.4  光熱發電的前景
  2.3  光伏發電技術
    2.3.1  光伏發電的概念
    2.3.2  光伏發電的分類
  2.4  光伏發電原理與系統
    2.4.1  光伏發電技術的背景知識
    2.4.2  光伏電池特性
    2.4.3  光伏發電系統
  2.5  光熱利用技術與分類
    2.5.1  太陽房
    2.5.2  太陽灶
    2.5.3  太陽能吸收式製冷
    2.5.4  太陽能集熱器

  2.6  光熱發電技術原理與相關分析
    2.6.1  塔式光熱發電系統理論分析
    2.6.2  光熱發電技術4E分析
  2.7  光伏光熱實例
    2.7.1  光伏實例
    2.7.2  光熱實例
    2.7.3  光伏光熱組合實例
    2.7.4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的區別
  2.8  光熱發電技術的最新進展及未來方向
    2.8.1  在太陽能集熱器上的改進
    2.8.2  在傳熱流體上的改進
    2.8.3  光伏發電未來發展方向
第3章  生物質
  3.1  生物質簡介
  3.2  生物質能的形成、來源與利用轉化
    3.2.1  生物質能的形成
    3.2.2  生物質能的來源
    3.2.3  生物質能的利用轉化
  3.3  直接燃燒
    3.3.1  生物質燃料的特性
    3.3.2  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過程
    3.3.3  生物質直接燃燒利用形式
  3.4  壓縮成型
    3.4.1  生物質壓縮成型燃料的構成
    3.4.2  壓縮成型原理
    3.4.3  壓縮成型工藝
    3.4.4  壓縮成型工藝流程
  3.5  氣化
    3.5.1  氣化原理
    3.5.2  氣化原料及應用
    3.5.3  氣化中的熱化學反應
    3.5.4  氣化設備
    3.5.5  生物質氣化技術面臨的問題及展望
  3.6  熱裂解
    3.6.1  熱裂解工藝
    3.6.2  熱裂解的基本過程
    3.6.3  生物質油的性質
  3.7  化學轉化
    3.7.1  生物柴油
    3.7.2  生物柴油的來源
    3.7.3  生物柴油的反應過程
    3.7.4  生物柴油的優點
  3.8  生物轉化
    3.8.1  厭氧消化
    3.8.2  發酵
    3.8.3  沼氣
    3.8.4  生物醇
    3.8.5  生物轉化法的應用
  3.9  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
    3.9.1  主要障礙和挑戰

    3.9.2  生物質能與環境
    3.9.3  生物質能的未來
第4章  風能與水力發電
  4.1  風的形成及風能的利用
    4.1.1  風的形成
    4.1.2  風能的利用
  4.2  風能資源的分佈
    4.2.1  全球的風能資源及分佈
    4.2.2  我國的風能資源及其劃分
  4.3  風能的計算
    4.3.1  風能公式
    4.3.2  風力機理想能量輸出公式
  4.4  風力機的介紹
    4.4.1  風力機的類型和基本結構
    4.4.2  風力發電機的輸出功率
  4.5  世界風電發展與環境影響
    4.5.1  世界風電發展概況
    4.5.2  我國的風能利用與存在的問題
    4.5.3  風電的環境影響及展望
  4.6  水力發電
    4.6.1  水力發電基本原理
    4.6.2  小型水電站類型
    4.6.3  我國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
  4.7  水輪機的工作參數及類型
    4.7.1  水輪機的工作參數
    4.7.2  水輪機的類型
  4.8  潮汐發電技術
    4.8.1  潮汐發電的基本原理
    4.8.2  我國潮汐能的開發利用概況
  4.9  抽水蓄能電站
    4.9.1  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原理、類型及特點
    4.9.2  全球抽水蓄能的發展概況
  4.10  波浪能發電
    4.10.1  波浪能資源
    4.10.2  波浪能轉換技術
    4.10.3  各國的波浪能研發活動
    4.10.4  波浪能發電的經濟性、環境影響和技術展望
第5章  地熱能
  5.1  地熱能概述
  5.2  地球內部構造
  5.3  地熱傳遞方式
  5.4  地熱資源
    5.4.1  地熱資源的分類及特性
    5.4.2  地熱資源的研究狀況
    5.4.3  地熱資源的評估方法
    5.4.4  地熱資源的開採技術
    5.4.5  地熱資源的生成與分佈
    5.4.6  我國地熱資源
  5.5  地熱能的利用
    5.5.1  地熱流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5.5.2  地熱能的利用概況
    5.5.3  我國地熱電站應用實例
  5.6  地熱能的前景
第6章  氫和燃料電池
  6.1  氫能
  6.2  氫的製備
    6.2.1  熱化學制氫
    6.2.2  電解制氫
    6.2.3  生物制氫
    6.2.4  微生物電解池制氫
  6.3  氫的儲存
    6.3.1  高壓氣態儲氫
    6.3.2  液態儲氫
    6.3.3  固態儲氫
  6.4  燃料電池概述
    6.4.1  燃料電池的構成與原理
    6.4.2  常見的燃料電池
    6.4.3  燃料電池的反應與能量
    6.4.4  我國燃料電池事業的發展——衣寶廉院士五十載的堅守與創新
  6.5  燃料電池的類型
    6.5.1  AFC
    6.5.2  MCFC
    6.5.3  PAFC
    6.5.4  SOFC
    6.5.5  PEMFC
    6.5.6  各類燃料電池的運行特性
  6.6  燃料電池中電解質的類型
    6.6.1  鹼性電解質燃料電池
    6.6.2  酸性電解質燃料電池
  6.7  微生物燃料電池
    6.7.1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歷史和演變
    6.7.2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原理
    6.7.3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優點與應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