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晚明散曲研究(精)

  • 作者:王靜|責編:高笑紅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85098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49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長期以來,學界對於明代散曲的研究,多重視「未有崑曲以前,北曲為盛」的明中葉散曲,而認為崑腔興起之後的明後期散曲價值不高。進入21世紀之後,這種現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觀,但仍有學者認為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天啟五年(1625)的這七十年時間內,散曲創作基本都囿於梁辰魚、沈璨兩派,直到施紹莘的出現,才徹底打破「香奩文學」的一統局面。
    本書以如何確定「晚明」散曲的時間下限為切入點,在盡可能還原這七十年內散曲曲壇真實情況的前提下,從散曲這一文體本身的發展、演變出發,並結合「晚明」詞曲互化現象的具體表現及形成原因,從理論層面辨析「詞曲同源」與「正變異流」觀的實際內涵,借助「詞曲一體」觀重新定義了散曲史角度的「晚明」概念。

作者介紹
王靜|責編:高笑紅
    王靜,文學博士,現供職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當代修辭學》責任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世文學與文獻研究、編輯出版學,已在《詞學》《文學研究》《中國文學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現代中文學刊》《編輯學刊》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參與「雜劇古今演變史及歷代雜劇文獻匯釋」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及《江南女性別集》(第三、四編)、《現代古體文學大系·詞集》(全六卷)等大型典籍整理項目。

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章  晚明散曲曲壇概況 
  第一節  晚明散曲家的時空分佈與身份構成 
  第二節  晚明散曲的主要文本流傳形式 
  第三節  晚明散曲的題材類型和整體風貌 
第二章  晚明前期散曲創作研究 
  第一節  晚明前期散曲曲壇概況 
  第二節  南北並盛,豪麗相參:明中葉至晚明散曲的過渡 
  第三節  馮氏之後,更有來者:晚明前期北派曲家的創作 
  第四節  尖歌倩意,雅俗同賞:晚明前期曲家的擬時曲之作 
第三章  晚明中期散曲創作研究 
  第一節  晚明中期散曲曲壇概況 
  第二節  濟濟多士,出入梁沈:晚明中期南派曲家的創作 
  第三節  家國大義,用世之心:晚明中期北派曲家的創作 
  第四節  警世明言,小曲大道:晚明中期曲家的擬時曲之作 
第四章  晚明後期散曲創作研究 
  第一節  晚明後期散曲曲壇概況 
  第二節  格律本色,各承衣缽:晚明後期吳江後學的創作 
  第三節  新聲逸韻,別有所托:晚明後期吳越自由曲家的創作 
  第四節  隱歌高唱,出世之想:晚明後期北派曲家的創作 
第五章  晚明散曲理論研究 
  第一節  散曲本體論 
  第二節  散曲風格論 
  第三節  散曲創作論 
第六章  晚明散曲選本研究 
  第一節  從《南北宮詞紀》看晚明「婉麗」曲觀的建立 
  第二節  從《吳騷》系列看晚明至明末「騷雅」曲觀內涵的演變 
  第三節  從《太霞新奏》看明末曲壇對晚明「本色」曲觀的接受 
第七章  晚明散曲與詞之間的交互影響 
  第一節  晚明時期「曲的詞化」與「詞的曲化」現象 
  第二節  「詞曲一體」觀與晚明詞曲互化現象的形成 
  第三節  晚明詞曲「正變異流」與「同源」觀的悖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晚明散曲家生平及創作情況表 
附錄二  晚明重要散曲文獻敘錄 
附錄三  《全明散曲》補遺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