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區塊鏈法學(高等政法院校法治學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李想//楊錦帆|責編:李群//趙雪慧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83006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5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區塊鏈是目前技術革新的前沿課題,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也有廣闊的應用落地場景。但這一技術專業性較強,在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的交織中,往往摻雜著對於特殊技術和新生問題的未知,這對法律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法律理論和知識在遇到新問題時應當如何操作和解決?應當遵循怎樣的路徑去思考?顯然,了解與區塊鏈相關的法學理論和實務問題具有極強的必要性。本書將是一部專門以區塊鏈技術相關的法學理論探索和實用法律問題為對象的教材,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以培養既懂技術又懂法律的複合型法學人才為目標。
    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讀者能夠較快地邁過區塊鏈法學的門檻,同時針對其所產生的相關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認識深度,且可以較深入地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在區塊鏈技術持續發展的今天,率先邁入這一領域的讀者會在未來更快地接受新的技術迭代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介紹
編者:李想//楊錦帆|責編:李群//趙雪慧

目錄
導言
  一、何為區塊鏈
    (一)區塊鏈的定義
    (二)區塊鏈的發展現狀
  二、作為新技術的區塊鏈對倫理和法律的挑戰與分析
    (一)對倫理的挑戰與分析
    (二)對法律的挑戰
  三、區塊鏈法學
    (一)何為區塊鏈法學
    (二)區塊鏈法學是否能夠成為獨立分支學科
    (三)區塊鏈法學的可能性質
    (四)區塊鏈法學的可能特徵
  四、區塊鏈法學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關係
    (一)區塊鏈法學與民商法學
    (二)區塊鏈法學與刑法學
    (三)區塊鏈法學與行政法學
    (四)區塊鏈法學與經濟法學
    (五)區塊鏈法學與訴訟法學
  五、本書的框架結構
    (一)本書的定位
    (二)本書的脈絡
第一編  區塊鏈法基礎
  第一章  區塊鏈介紹
    第一節  區塊鏈起源
      一、電子系統與信任
      二、分散式、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三、比特幣前身
        (一)DigiCash
        (二)E-Gold
        (三)Hashcash
        (四)比特幣問世
        (五)區塊鏈迭代
    第二節  區塊鏈核心技術
      一、公鑰與私鑰——數據安全
      二、UTXO模型——存儲形式
      三、哈希——數據處理
      四、「挖礦」——數據上鏈
      五、共識——數據確認
      六、交易——數據流通
        (一)默克爾根
        (二)交易簽名與交易驗證
        (三)Coinbase
      七、智能合約——自定義規則
    第三節  區塊鏈生成、運行、特點、分類與服務
      一、區塊的生成與區塊鏈的運行
      二、區塊鏈的特點與分類
        (一)區塊鏈技術特點
        (二)區塊鏈技術分類
      三、區塊鏈即服務
        (一)國家層面

        (二)行業領域
      四、區塊鏈未來
        (一)全分散式共識
        (二)高效交易確認
        (三)通用智能合約
        (四)對等點之間轉移價值
        (五)智能財產
  第二章  區塊鏈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區塊鏈法概述
      一、區塊鏈法的含義及特點
      二、區塊鏈法的淵源
        (一)正式淵源
        (二)非正式淵源
    第二節  區塊鏈與憲法
      一、基於區塊鏈的次要規則
        (一)具有憲法性特徵的區塊鏈
        (二)區塊鏈規則治理的實例
        (三)基於區塊鏈的憲法性治理
      二、憲法性權利的代碼化
        (一)智能憲法的基本原理
        (二)智能憲法的治理方案
    第三節  區塊鏈與法律
      一、區塊鏈與民法
        (一)區塊鏈與物權法
        (二)區塊鏈與合同法
      二、區塊鏈與刑法
        (一)區塊鏈應用中的刑事風險
        (二)區塊鏈相關的刑事政策
      三、區塊鏈與個人信息保護法
        (一)個人信息保護制度適用於區塊鏈平台的基本原理
        (二)技術與規範衝突的雙向紓解
第二編  區塊鏈本體法律概覽
  第三章  區塊鏈技術法律概要
    第一節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法律問題
      一、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正當性基礎
        (一)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哲學淵源
        (二)互聯網分散決策機制的嘗試
        (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權意旨
      二、區塊鏈去中心化與法的不確定性
      三、區塊鏈的中心化運行及其法律意義
        (一)區塊鏈中心化運行的主要類型
        (二)區塊鏈中心化運行與法律
    第二節  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法律問題
      一、智能合約概述
        (一)智能合約的概念
        (二)智能合約的特點
        (三)智能合約的作用
      二、智能合約的理論爭鳴
        (一)智能合約的合同屬性之爭
        (二)智能合約對合同法理論的衝擊

      三、智能合約的風險與因應
        (一)智能合約的風險
        (二)因應策略
    第三節  區塊鏈+監管的「法鏈」模式
      一、區塊鏈與監管科技
        (一)作為金融科技的區塊鏈
        (二)從金融科技到監管科技的區塊鏈
      二、「法鏈」的內涵及類型
        (一)「法鏈」監管的內涵
        (二)域外「法鏈」監管的類型
        (三)我國的「法鏈」監管模式
  第四章  不同類型區塊鏈的法律風險
    第一節  公有鏈法律風險
      一、概述
        (一)訪問門檻較低
        (二)保護用戶免受開發者的影響
        (三)所有數據默認公開
      二、司法公有鏈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智慧訴訟服務易流於形式
        (二)司法數據公開存在風險
        (三)法制宣傳存在輿情風險
      三、風險應對與發展方向
        (一)智慧訴訟服務建設
        (二)司法數據公開風險防範
        (三)輿情風險規避路徑
    第二節  聯盟鏈法律風險
      一、概述
        (一)部分去中心化
        (二)可控性較強
        (三)數據不會默認公開
        (四)交易速度快
      二、司法聯盟鏈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內部協同不暢風險: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容貫性不足
        (二)外部信息信任風險:外部節點拒絕提供相關信息
      三、風險應對與發展方向
    第三節  私有鏈法律風險
      一、概述
        (一)交易速度極快
        (二)更好地保障隱私
        (三)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
        (四)防止數據被篡改
      二、司法私有鏈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技術安全風險:區塊鏈的內生性風險
        (二)司法應用風險:區塊鏈技術自身限制因素
        (三)合法合規風險:區塊鏈技術監管的缺位
        (四)司法對接風險:區塊鏈技術與司法系統的銜接存在缺陷
      三、風險應對與發展方向
        (一)培育區塊鏈技術與司法的複合型人才
        (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策略與發展重點
        (三)探索司法區塊鏈合法合規路徑

        (四)重塑司法正當程序
        (五)區塊鏈司法路徑選擇
第三編  區塊鏈應用的法律風險及應對
  第五章  區塊鏈金融法律概要
    第一節  區塊鏈金融運用基礎
      一、區塊鏈金融的產生和歷史背景:金融科技與區塊鏈
        (一)金融科技的歷史發展和定義
        (二)金融科技中的區塊鏈
      二、區塊鏈金融的技術原理
      三、區塊鏈金融的法律基礎
        (一)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和法律即代碼(law as code)
        (二)區塊鏈金融的法律信用基礎
    第二節  區塊鏈金融的類型及其風險
      一、加密貨幣和支付系統
        (一)加密貨幣
        (二)支付系統
      二、區塊鏈金融交易平台
        (一)去中心化金融和去中心化組織
        (二)供應鏈金融
        (三)Metaverse元宇宙和Web 3.0
        (四)反洗錢合規應用
    第三節  區塊鏈金融監管
      一、區塊鏈金融的風險概述及法律問題
        (一)傳統金融風險與區塊鏈金融
        (二)新型金融風險與區塊鏈金融
        (三)法律問題
      二、我國有關區塊鏈金融的監管現狀
        (一)對加密貨幣、虛擬財產和反洗錢的態度
        (二)對金融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網路安全的監管現狀
        (三)我國監管科技的現狀
        (四)我國有關區塊鏈金融的可持續發展現狀
      三、域外區塊鏈金融相關的監管現狀
        (一)美國: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監管體系
        (二)歐盟:去中心化金融監管的相關現狀
        (三)英國:數字金融交易與反洗錢、反恐融資的現狀
      四、對我國區塊鏈金融未來治理的展望
        (一)自上而下的區塊鏈金融治理
        (二)自下而上的區塊鏈金融治理
  第六章  區塊鏈與知識產權保護
    第一節  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一、知識產權概述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
        (二)知識產權的性質與特徵
        (三)知識產權的法律關係
        (四)知識產權法的概念與體系
      二、區塊鏈賦能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一)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分析
        (二)區塊鏈與知識產權的關係
        (三)區塊鏈賦能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四)區塊鏈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應用價值

    第二節  區塊鏈與知識產權的確權與侵權證明
      一、區塊鏈技術對著作權的確權幫助
        (一)互聯網時代著作權確權的困惑
        (二)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著作權確權幫助
      二、區塊鏈技術幫助調整商標權的確權方式
        (一)註冊制
        (二)區塊鏈技術可幫助調整商標權的確權方式
      三、區塊鏈技術可助力專利權的確權審查
        (一)現有專利確權審查的困惑
        (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統一資料庫可助力專利確權審查
      四、區塊鏈技術對知識產權的侵權
        (一)區塊鏈技術在著作權侵權中的證明價值
        (二)區塊鏈技術在商標侵權中的證明幫助
  第七章  數字貨幣法律概要
    第一節  數字貨幣概述
      一、數字貨幣的產生和演變
        (一)數字貨幣產生的原因
        (二)數字貨幣的基本類型
      二、數字貨幣的概念
      三、數字貨幣的特點
        (一)去中心化
        (二)透明、不可偽造、不可篡改
        (三)加密、可回溯
        (四)匿名性
        (五)高效、成本低
        (六)快速便捷,可實現遠距離交易
      四、數字貨幣的法律屬性
        (一)數字貨幣的本質屬性
        (二)我國實踐中的具體適用
      五、我國數字貨幣發展現狀
        (一)我國的數字貨幣
        (二)數字人民幣的特點
        (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
    第二節  數字貨幣的法律風險
      一、利用私人數字貨幣實施犯罪的刑事風險
        (一)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侵犯財產類犯罪
        (二)非法獲取電腦信息系統數據、利用信息網路類犯罪
        (三)洗錢犯罪
        (四)實施恐怖融資犯罪
        (五)非法集資類犯罪
        (六)利用私人數字貨幣實施的其他犯罪
      二、利用法定數字貨幣實施犯罪的刑事風險
        (一)侵犯法定數字貨幣本身的犯罪
        (二)假冒法定數字貨幣可能構成貨幣犯罪
        (三)利用法定數字貨幣實施的其他犯罪
    第三節  數字貨幣的監管與合規
      一、域外數字貨幣監管模式
        (一)各國(地區)私人數字貨幣首次代幣發行規制比較
        (二)各國(地區)私人數字貨幣交易場所風險規制比較
      二、我國數字貨幣的監管與合規

        (一)我國對數字貨幣的監管現狀
        (二)可參考的域外數字貨幣的治理手段
        (三)我國未來數字貨幣治理的方向
第四編  區塊鏈法治
  第八章  區塊鏈立法
    第一節  區塊鏈立法基本現狀
      一、我國區塊鏈立法的現狀
        (一)國家層面
        (二)地方層面
        (三)我國區塊鏈立法的基本邏輯
      二、國外區塊鏈立法
        (一)美國
        (二)歐盟
        (三)英國
        (四)新加坡
        (五)其他國家
    第二節  區塊鏈立法的元問題
      一、區塊鏈立法的「去中心化」之問
        (一)去中心化的「真實性」爭議
        (二)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立法之間存在多種區別
      二、區塊鏈立法的「加密貨幣」之問
        (一)「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立法異同
        (二)「加密貨幣」的規範定性
      三、區塊鏈立法「智能合約」之問
        (一)智能合約的立法概念
        (二)「智能合約」與「普通合同」的異同
      四、與區塊鏈立法相關的其他重要問題
    第三節  區塊鏈立法的未來趨勢
      一、區塊鏈立法與國家發展戰略
        (一)區塊鏈立法的戰略邏輯
        (二)區塊鏈立法的國際競爭
        (三)區塊鏈人才的立法保障
      二、開放發展中的區塊鏈立法
        (一)數字資產的規範定性
        (二)沙盒監管機制強化我國區塊鏈的立法監督
      三、新興領域的區塊鏈應用立法
        (一)元宇宙發展中的相關立法
        (二)社會系統運行中的區塊鏈應用立法
  第九章  區塊鏈監管及社會治理
    第一節  區塊鏈監管模式和依據
      一、區塊鏈監管概述
      二、區塊鏈監管模式
        (一)嚴格監管
        (二)放鬆監管
        (三)限制監管
      三、區塊鏈監管依據
        (一)法律法規
        (二)政策規定
        (三)行業規範
    第二節  我國區塊鏈監管的行動邏輯

      一、區塊鏈監管目標
        (一)人的穿透
        (二)事的穿透
      二、區塊鏈監管架構
        (一)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為監管主體
        (二)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標準制定主體
        (三)以行業協會等為自律主體
      三、區塊鏈監管對象
        (一)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
        (二)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
      四、區塊鏈監管方式
        (一)行政監管
        (二)自我監管
        (三)法律監管
    第三節  區塊鏈社會治理
      一、區塊鏈與維護國家安全
      二、區塊鏈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三、區塊鏈與社會矛盾風險防範化解
      四、區塊鏈與公共數據安全保障
      五、區塊鏈與推動社會共治
  第十章  區塊鏈司法
    第一節  人民法院區塊鏈制度建設
      一、構建法院區塊鏈的意義
        (一)凈化司法環境,促進審判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緩解法院壓力
        (三)有效化解司法審判者的職業風險
      二、法院區塊鏈建設的重點
        (一)發展智慧訴訟,優化訴訟流程
        (二)助力審判執行,提高辦案質效
        (三)促進司法協同,保障數據流轉
        (四)完善社會治理,推動糾紛解決
      三、法院區塊鏈建設的探索應用
        (一)智慧法院
        (二)司法存證
        (三)在線訴訟規則
      四、實踐範例
        (一)杭州互聯網法院
        (二)數秦科技區塊鏈智慧訴訟平台
    第二節  人民檢察院區塊鏈制度建設
      一、構建檢察院區塊鏈的意義
        (一)可以提高檢察業務自主性
        (二)可以提高檢察機關公信力
        (三)可以促使檢察工作靈活高效
      二、檢察院區塊鏈建設的重點
        (一)以人為核心:利用區塊鏈確保司法責任制落實
        (二)以公益訴訟為先導:建立區塊鏈電子證據存證系統
        (三)以案件為基本點:完善檢察人員專業知識體系
      三、檢察院區塊鏈建設的重點
        (一)智慧檢務
        (二)檢察公益訴訟線上工作

        (三)智慧刑檢
      四、實踐案例
        (一)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檢察院「區塊鏈+社區矯正」試點工作
        (二)武漢公益訴訟「黑科技」:區塊鏈與衛星遙感技術
    第三節  公安機關區塊鏈制度建設
      一、構建公安機關區塊鏈的意義
        (一)消除「信息壁壘」,提高公安運行效率
        (二)分散式賬本技術,提高公安數據質量
        (三)哈希演算法與智能合約,保障公安數據質量
      二、公安機關區塊鏈建設的重點
        (一)標準化建設
        (二)制度化建設
        (三)安全化建設
        (四)法治化建設
      三、公安機關區塊鏈建設的探索應用
        (一)智慧公安
        (二)智慧偵查
        (三)公安綜合辦案平台
      四、實踐範例
        (一)深圳四部門信息交換平台
        (二)eID數字身份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