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調審合一法律組織學研究(從分解式法學範式到化合式法學範式)/法學研究文叢

  • 作者:張洪濤|責編:彭小華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89951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我國法院「調審合一」這個研究主題,首先,對我國「調審合一」進行了分解式法學範式的研究,包括對我國法院審判和調解的研究,並以「審委會」研究為例,在反思了我國「調審合一」分解式法學範式存在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與我國「調審合一」研究相適應的本書研究所採用的化合式法學範式;其次,從正式法律組織(即相對穩定的規範性的社會群體)學角度,運用組織結構-功能分析方法,在對審判和調解進行了理念化的分解式法學範式研究的基礎上,對審判與調解的化合狀態——調審組織——進行了化合式法學範式的研究,以便使我們的認識和研究最大限度地接近於我國法院的實際;最後,從非正式法律組織(即隨機形成的社會群體)學角度,運用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對我國法院實行「調審合一」的立法原因和司法實踐原因進行了化合式法學範式的研究。

作者介紹
張洪濤|責編:彭小華
    張洪濤,1966年生,男,湖北孝感人,法學博士,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評副教授)、東南大學法學院(獲評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廣西謙行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等職務,主要從事分解式法學範式和化合式法學範式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中國傳統化合型法律制度(如本書的「禮法合一」)的化合式法學範例研究,力圖解決中國傳統化合型法律制度的「安家」問題,擬出版「安家」系列研究文叢;在《國外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法學家》《環球法律評論》《比較法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現代法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

目錄
上篇  分解式法學範式的研究
    第一章  司法之所以為司法的法律組織學解讀
      一、引子:問題與視角
      二、一般的理論探討:司法組織的結構與功能
      三、當代中國法院組織結構的「名」與「實」
      四、當代中國法院審判系統的組織結構與功能
      五、當代中國法院改革的核心問題及其建議
    第二章  調解技術合理性之法律組織學解讀
      一、研究的緣起
      二、調解的同等組織結構
      三、嵌入調解同等組織結構的民意溝通
      四、嵌入調解同等組織結構的溝通合法性
      五、調解技術合理性的制度化建議
    第三章  審委會研究中的分解式法學範式及其反思
      一、研究問題的緣起
      二、審委會研究中的分解式法學範式(例)
      三、分解式法學範式對審委會的正面影響
      四、分解式法學範式對審委會的負面影響
      五、結語:分解式法學範式的轉型
下篇  化合式法學範式的研究
  第一分編  非隨機的規範性的組織結構-功能分析
    第四章  中國法院調審組織之法律組織學解讀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法律洞影響下法院壓力何以形成:宏觀的功能比較視角
      三、法院壓力何以消解:調審組織的形成
      四、法官壓力何以消解:調解型橫向分權式決策的「民主化」
      五、法官壓力何以消解:審判型縱向分權式決策的「行政化」
      六、法官壓力何以消解:調審型縱-橫向分權式決策的去司法化
      七、結語:消解壓力方式的影響及其制度化解決的建議
    第五章  審判委員會法律組織學解讀
      一、引論:問題與視角
      二、審委會「十字形」組織結構
      三、審委會存廢的標準:「對法官的功能」抑或組織功能?
      四、審委會實際的組織功能
      五、結語
  第二分編  隨機的非規範性的社會網路分析
    第六章  調審合一的司法原因:法律洞司法跨越之社會網路分析
      一、材料、問題與視角
      二、法律洞在司法領域的延伸:司法洞
      三、法律洞司法跨越的策略選擇:退出、擴展還是嵌入
      四、法官微觀層面的策略性嵌入:法官與村支書的交替
      五、法官宏觀層面的策略性嵌入:制定法與習慣法的融合
      六、法官中觀層面的策略性嵌入:審判與調解的輪換
      七、結語:從個案研究邁向一般理論
    第七章  調審合一的立法原因:法律洞形成之社會網路分析
      一、問題、材料與方法
      二、當代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法律洞
      三、立法網路的形成
      四、立法網路結構洞對民法典法律洞的影響
      五、零成本立法政策對關係人及其知識網的約束

      六、零成本立法政策對主持人及其群內網路的影響
      七、零成本立法政策對立法者及其群間網路的作用
      八、民法典法律洞的主要制度性影響及其克服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