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治理視域下的公安群眾工作能力研究/新一輪雙一流學科建設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犯罪學系列叢書

  • 作者:王世卿|責編:陳昱希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84645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0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緊密結合當前基層公安群眾工作的實踐,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撰寫的一本真正適合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公安機關及民警同志們做好群眾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著。
    本書分為十個專題,結合公安群眾工作實際,從公安群眾工作的基礎理論、歷史發展、現狀特點、思想理論、政治素養、法律素養、經驗薈萃、實踐能力、專業實訓、未來展望十個主題出發,務求解決在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下,公安機關如何圍繞國家大局、回應群眾需求;如何永葆公安本色、堅守精神家園;如何踐行群眾路線、培育為民情懷;如何維護髮展安全、鞏固政治堡壘等反映公安群眾工作初心和靈魂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下的群眾工作,提升執法公信力和戰鬥力,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作者介紹
王世卿|責編:陳昱希
    王世卿,女,河南南陽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楓橋經驗」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公安學基礎理論、公安群眾工作、楓橋經驗與基層治理創新、中國警務理論與實踐、和諧警民關係建設等。先後主持中央政法委委託項目、公安部公安理論與軟科學項目、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省級委託項目,參與國家科技專項項目等。出版個人專著1部,編著1部,參編專著、教材多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多篇研究報告被相關內參採納。

目錄
專題一  基礎概論篇
  一、公安群眾工作概述
    (一)公安群眾工作的概念
    (二)新時代加強公安群眾工作的必要性
  二、治理及其相關理論概述
    (一)「治理」的提出及詞源
    (二)治理的內涵
    (三)安全治理概述
    (四)平安建設
  三、治理視域下的公安群眾工作能力概述
    (一)樹立戰略思維,將宏觀戰略與微觀實踐結合的能力
    (二)涵養歷史思維,汲取成功經驗的能力
    (三)增強辯證思維,統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四)強化法治思維,規範執法的能力
    (五)培育創新思維,將警務與科技相融合的能力
    (六)堅守「底線思維」,積極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專題二  歷史發展篇
  一、歷史溯源:黨領導人民建立人民政權的偉大曆程
    (一)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國家建設理論的生動實踐
    (二)人民公安:黨領導下公安政權建設的輝煌歷程
  二、發展進程:人民群眾是我黨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銅牆鐵壁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組織群眾開展鋤奸反特運動
    (二)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動員群眾保衛新生政權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依靠群眾構築治安群防群治網路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群眾攜手共建共治共享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專題三  現狀特點篇
  一、公安群眾工作實際現狀
    (一)宏觀現狀
    (二)微觀現狀
  二、公安群眾工作的特點
    (一)公安群眾工作環境複雜化、矛盾呈現多樣化
    (二)公安群眾工作對象多元化、利益訴求多元化
    (三)公安群眾工作主體構成多元化
  三、公安群眾工作薄弱環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一些警察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存在不足
    (二)部分人民群眾自身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和制約
    (三)警民雙方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四)相關制度規範上的不足
專題四  思想理論篇
  一、中外為民思想概覽
    (一)中國古代為民思想:民本與官德
    (二)國外為民思想:官員的德行與任職品格
  二、公安群眾工作能力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一)人民中心論
    (二)大數據理論
    (三)標桿理論
專題五  政治素養篇
  一、堅決站穩政治立場
    (一)堅決站穩黨性立場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
    (一)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內涵
    (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要求
  三、履行好新時代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一)堅決捍衛政治安全
    (二)全力維護社會安定
    (三)切實保障人民安寧
  四、堅持群眾路線這一黨的根本路線和生命線
    (一)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和生命線
    (二)公安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專題六  法律素養篇
  一、刑事和解制度與公安群眾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堅守法律底線
    (二)準確把握條文規範
    (三)積極履行法定職責
    (四)統籌協調各方利益
    (五)主動創新工作模式
  二、公安機關調解行政爭議的要求
    (一)公安機關調解行政爭議的法理基礎
    (二)公安機關調解行政爭議的法律依據
    (三)公安機關調解行政爭議的具體情形
    (四)公安機關調解行政爭議的法律風險
  三、公安機關對民間糾紛的解決
    (一)民間糾紛概述
    (二)公安機關解決的民間糾紛類型
    (三)治安調解
    (四)治安和解
  四、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
    (一)《民法典》與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
    (二)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法律規定
    (三)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的地位
    (四)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的合理性
    (五)公安機關民事糾紛調解機制建構
專題七  經驗薈萃篇
  一、黑龍江東萊派出所的百家熟經驗
    (一)百家熟經驗產生的背景
    (二)百家熟經驗的內涵
    (三)百家熟經驗的意義
  二、浙江諸暨的楓橋經驗及警務模式創新
    (一)楓橋經驗的歷史
    (二)楓橋經驗的內涵及創新價值
    (三)楓橋社區警務模式創新與實踐
  三、上海「警民聯繫箱」的歷史及創新經驗
    (一)「警民聯繫箱」產生的背景
    (二)「警民聯繫箱」的誕生及推廣
    (三)「警民聯繫箱」的創新發展
  四、福建「漳州110」經驗
    (一)「漳州110」經驗產生的背景
    (二)「漳州110」及其經驗的歷史發展演進
    (三)「漳州110」經驗的新時代治理創新

  五、江蘇無錫水鄉苑「五個一」智慧社區警務經驗
    (一)體制合一,社區治理一個樞紐關聯
    (二)主體合一,社區力量一個平台聯動
    (三)要素合一,治安要素一個網路感知
    (四)服務合一,社區服務一個體系實現
    (五)機制合一,風險隱患一套機制防控
  六、浙江湖州「馬長林群眾工作法」
    (一)「馬長林群眾工作法」產生的背景
    (二)「馬長林群眾工作法」的主要內容
    (三)「馬長林群眾工作法」的意義
    (四)「馬長林群眾工作法」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
  七、周俊軍:做群眾工作要當好「四員」
    (一)了解情況像「勘探員」,要細心
    (二)為群眾辦事像「運動員」,要熱心
    (三)調解糾紛像「裁判員」,要公心
    (四)群防群治像「調度員」,要盡心
  八、高榮生:杭州西湖景區的守望者
    (一)高榮生及其警務室團隊
    (二)建立茅家埠村服務宣傳平台
    (三)建設「平安門」安防體驗館
    (四)「茅家埠大媽」平安巡防隊、茅家埠平安聯盟
    (五)村規民約及積分管理辦法
專題八  實踐能力篇
  一、調查研究,摸清情況
    (一)調查研究的界定
    (二)調查研究的意義
    (三)調查研究的目的
    (四)調查研究的方法
    (五)調查研究的原則
  二、更新理念,主動服務
    (一)理念及其更新
    (二)警務理念溯源
    (三)中國警務回顧
    (四)主動服務原則
    (五)主動服務的著力點
    (六)主動服務實踐
  三、規範執法,彰顯正義
    (一)規範執法的問題
    (二)規範執法的要求
    (三)規範執法的路徑
  四、巧妙溝通,潤物無聲
    (一)溝通的界定及方法
    (二)溝通的幾種媒介
    (三)溝通的多重意義
  五、糾紛調解,定分止爭
    (一)糾紛調解的現實
    (二)糾紛調解的實現
  六、發動群眾,圓平安夢
    (一)中國夢與平安夢
    (二)發動群眾的理論

    (三)發動群眾的實踐
專題九  專業實訓篇
  一、警察敲門的藝術及實訓
    (一)敲門的相關理念
    (二)社區民警敲開群眾門的方法
    (三)網路時代的警察敲門原則與技巧
    (四)警察敲門的實訓
  二、糾紛調解的實訓及案例分析
    (一)糾紛調解實訓方案
    (二)實訓相關知識
    (三)糾紛調解典型案例分析
專題十  未來展望篇
  一、治理方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問題
    (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多視角考察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二、公安領導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擔當與使命
    (一)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讓公安群眾工作更加科學化
    (二)增強組織動員能力,讓公安群眾工作更加社會化
    (三)提升風險防範化解水平,讓公安群眾工作更加法治化
    (四)發揮科創聯動效應,讓公安群眾工作更加智能化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