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質料先天與人格生成--對舍勒現象學的質料價值倫理學的重構(修訂版)(精)/現象學研究叢書/中國現象學文庫

  • 作者:張任之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28152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0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立足於國際舍勒研究界,首次嘗試在倫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結合康德、胡塞爾和當代自身意識理論等思想,系統重構舍勒的現象學倫理學。全書基於對相關思想家的原著、部分未公開發表的手稿以及大量研究文獻的仔細分析,著力展示了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在何種意義上是現象學的,以及這一現象學倫理學的系統形態。
    本書的上篇在康德、胡塞爾的思想背景下研究了舍勒的靜態的、抽象的本質性現象學;下篇則在當代自身意識理論的視域中研究了舍勒的動態的、具體的人格現象學。而這兩個方面分別構成了舍勒現象學的質料的價值倫理學兩個層次(質料先天主義和價值人格主義)的基礎。根本上,舍勒現象學的質料價值倫理學既包含以探尋價值的現象學-存在論本質為主要論題的現象學「元倫理學」,也包括以回答蘇格拉底問題為任務的現象學的「規範倫理學」,前者奠基於靜態的本質描述現象學,後者則奠基於動態的人格現象學。「元倫理學」構成了舍勒質料價值倫理學的基礎,「規範倫理學」則代表著質料價值倫理學的最終歸宿。
    從總體上來看,本書以現象學的元倫理學和現象學的規範倫理學兩個視角來看待舍勒整體的倫理學,同時,以靜態和動態現象學的雙重奠基來談論舍勒質料價值倫理學的這兩個部分,並系統概括舍勒現象學的基本理解、基本特徵以及基本原則,這些都是在國際舍勒研究中首次做出的嘗試。

作者介紹
張任之
    張任之(張偉),1979年生,江蘇南通人。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國際舍勒協會學術咨議委員會委員、國際Scheleriana叢書編委、《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執行編委等。出版著作有專著Prolegomena ZU einer materialen Wertethik(Nordhausen:Traugott Bautz 201 1)、《質料先天與人格生成》(台北:2013年;北京:2014年),譯著《舍勒的心靈》等,編著《海德格爾:翻譯、解釋與理解》、《心有其理——舍勒現象學倫理學經典研究文集》、《從現象學到形而上學——舍勒哲學思想經典研究文集》、Scheler und asiatische Gedankenim Weltalter des Ausgleichs等。

目錄
縮略索引
題解與引言
  1.導論:倫理學的引導性問題和倫理學的建基問題
    1.1  從蘇格拉底問題到倫理學的引導性問題
    1.2  什麼是倫理學意義上的好(善)?
    1.3  倫理學與道德
    1.4  倫理學的開端:普羅塔哥拉與蘇格拉底之爭
    1.5  一個個案:康德倫理學中的感受與理性
      1 1.5.1  康德早期的理性倫理學
      1.5.2  康德的道德感受倫理學
      1.5.3  康德的純粹理性倫理學
    11.6  問題的導入與層次劃分
上篇  舍勒現象學的元倫理學的靜態奠基——康德、胡塞爾背景下的質料先天主義
  引語
  2.舍勒現象學倫理學的前問題:形式先天與質料先天
    2.1  從康德的形式先天到胡塞爾的本質先天
      2.1.1  康德先驗哲學中的形式先天
      2.1.2  胡塞爾現象學中的本質先天
    2.2  舍勒對康德形式先天的批評與質料先天原則
    2.3  舍勒對胡塞爾本質先天的批評反思與深化
      2.3.1  胡塞爾的波爾扎諾轉向與觀念對象的存在樣式
      2.3.2  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進程的一貫性中斷了嗎?」
      2.3.3  胡塞爾的綜合先天與本質明察的功能化
  3.舍勒現象學倫理學的建基問題:理性先天與情感先天
    3.1  從康德的理性先天到胡塞爾的意向性感受
      3.1.1  康德倫理學中的理性先天原則
      3.1.2  胡塞爾對康德理性先天的批判
      3.1.3  胡塞爾的意向性感受和價值化行為
    3.2  舍勒對康德理性先天的批評與情感先天原則
    3.3  舍勒對胡塞爾意向性感受的批評與發展
      3.3.1  舍勒的意向性感受和「認之為有價」行為
      3.3.2  理性或情感:胡塞爾與舍勒現象學倫理學的建基
  4.舍勒質料價值倫理學的第一層次:現象學的元倫理學
    4.1  舍勒的價值先天與價值存在
      4.1.1  作為原現象的價值先天
      4.1.2  作為「行為相對性存在」的價值存在
    4.2  非倫常價值之間的先天層級與倫常價值
    4.3  情感領域的分層與「愛與恨的先天論」
    4.4  舍勒對「什麼是善?」這一倫理學引導性問題的回答
    4.5  小結:質料先天主義與現象學的元倫理學的靜態奠基
下篇  舍勒現象學的規範倫理學的動態奠基——自身意識理論視域中的價值人格主義
  引語
  5.舍勒人格理論的前思:自身意識、自身感受與人格的釋義史
    5.1  傳統的自身意識理論及其「循環」困境
    5.2  附論:自身意識的論題域與家族概念群
    5.3  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自身感受與自身關係
    5.4  自身感受的三種哲學含義
    5.5  人格的釋義史與人格理論的困境
      5.5.1  人格的原初含義與人格的古典道德哲學維度
      5.5.2  中世紀的人格理論與人格的存在論維度

      5.5.3  近代的人格理論與人格的認識論維度
      5.5.4  康德的人格理論與諸維度的綜合
      5.5.5  人格理論的論題域與其困境
  6.舍勒人格理論的本質思考:自身感受與人格現象學
    6.1  自身感受1與人格的自身被給予方式
      6.1.1  舍勒對康德「先驗統覺的自我」的批判
      6.1.2  人格的「不可對象化性」與其「自身-體驗」
      6.1.3  作為「存在論式的反思的知識」的「自身認同化」
    6.2  自身感受2與人格的存在樣式
      6.2.1  人格存在的基本規定:實體,或行為實體?
      6.2.2  作為「愛的秩序」的「行為實體」
      6.2.3  人格的「個體規定」與「自身之愛」
    6.3  自身感受3與倫理的人格生成
      6.3.1  「自身感受3」在價值人格主義中的位置
      6.3.2  「自身感受3」的現象學本質
      6.3.3  作為「自身感受3」的「羞感」和「懊悔」
  7.舍勒質料價值倫理學的第二層次:現象學的規範倫理學
    7.1  人格的本已個體性與自身認識的偶像
    7.2  陌己人格與人格生成
      7.2.1  自身欺罔與內陌己感知
      7.2.2  榜樣跟隨與本己人格生成
    7.3  總體人格與凝聚主義
      7.3.1  個體主義與普遍主義
      7.3.2  作為凝聚主義的價值人格主義
    7.4  舍勒對「人應該如何生活?」的回答
    7.5  小結:價值人格主義與現象學的規範倫理學的動態奠基
  8.總結:舍勒現象學的質料價值倫理學的總體規定
    8.1  舍勒現象學的基本原則
    8.2  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的內在統一性
    8.3  舍勒現象學的質料價值倫理學的根本特徵
      8.3.1  舍勒倫理學的質料先天主義
      8.3.2  舍勒倫理學的絕對主義與客觀主義
      8.3.3  舍勒倫理學的價值人格主義與凝聚主義
附錄1  舍勒思想發展中的「謎」
附錄2  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如何是現象學的?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與致謝
修訂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