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識你自己(從古希臘到當代的哲學史考察)/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努斯譯叢

  • 作者:編者:(瑞士)烏蘇拉·倫茨|責編:陳哲泓|總主編:梁中和|譯者:王萱婕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2222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6
人民幣:RMB 6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獲得自知之明常被視為哲學探索的一個主要目標,同時,某種程度的自我認知也會看成我們作為主體的一個必要條件。因此,自我認識既是人類探索智慧的開端,也是人類尋求智慧的終點,它與哲學的發展錯綜複雜地結合在一起。自古希臘的德爾斐神諭以來,「認識你自己」這個命題便吸引了不同背景和立場的哲學家。本書彙集國際眾多哲學研究者的前沿論文,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經院哲學和啟蒙運動,再到現象學和當代分析哲學,以令人驚奇的廣度探討了這一主題。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認識你自己」這個命題在不同歷史時期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對哲學、文學以及藝術創作來說,為何一直如此重要。

作者介紹
編者:(瑞士)烏蘇拉·倫茨|責編:陳哲泓|總主編:梁中和|譯者:王萱婕
    烏蘇拉·倫茨(Ursula Renz),現為奧地利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哲學史教授、哲學史繫系主任和亞歷克修斯·邁農研究所所長。她的研究重點是早期現代哲學,尤其是認識論、形而上學、心靈哲學和道德心理學等領域。她還出版過關於分析哲學史以及理論哲學系統性問題的著作。她曾多次獲得獎項,包括2011年哲學史雜誌圖書獎、洪堡高級研究員獎學金等。

目錄
導論
  1.1  自我認知概念的雙重重要性
  1.2  關於蘇格拉底式自知的民間心理學:引言
  1.3  關於民間心理學的更多內容:自知的四種類型及它們的關係
  1.4  困難與疑問
  1.5  本書目標
反思一:荷馬筆下的奧德修斯認識他自己嗎?
第一章  柏拉圖的自知
  1.1  導言
  1.2  對一個人狀態的認知
  1.3  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論自我認知的必要條件
  2.1  亞里士多德框架下的賴爾兩難
  2.2  迂迴法1:鏡中無望的一瞥
  2.3  迂迴法2:再照鏡子里的自己
  2.4  總結
第三章  晚期斯多葛學派論自我認知
  3.1  我是什麼?
  3.2  對我而言什麼是善的?
  3.3  我的印象是真的嗎?
  3.4  自我認知的形式是什麼?
  3.5  結論:「我」「精神-元論」與「自我」
第四章  普羅提諾論自我認知:成為你所是
  4.1  The Hemeis:我們是誰?
  4.2  思考者思考自身及其思維
  4.3  內在轉向與內在視角
  4.4  自我決定
第五章  奧古斯丁論自我認知與人的主體性
  5.1  奧古斯丁早期論自我認知和自我超越
  5.2  神聖的三位一體與心靈的上升問題
  5.3  人類心靈的自然存在
  5.4  「意識的統一性」和「自我的同一性」
  5.5  把自我作為上帝的形象
第六章  經院哲學時期的自我認知
  6.1  -個亞里士多德式困境
  6.2  托馬斯·阿奎那:自我認知以及認識的上升
  6.3  阿誇斯帕爾塔的馬修:自我認知與自省
  6.4  弗萊堡的蒂特里克:自知與自足的理智
  6.5  結論
第七章  中世紀神秘主義的自我認知、剋制及實現
  7.1  追求神秘結合中的自我認知
  7.2  自我否定與否定進路
  7.3  具身化自我的完滿與情感神秘主義
  7.4  結論
第八章  早期近代哲學中蘇格拉底式的自我認知
  8.1  對笛卡爾認識論上失敗的接受
  8.2  霍布斯論作為人類認知條件的自我認知
  8.3  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作為重塑自知的一本指南
  8.4  沙夫茨伯里對第二人稱自我認知的發明
  8.5  結語

第九章  近代道德哲學中的自我認知與自我欺騙
  9.1  加爾文,詹森紐斯與霍布斯
  9.2  法國道德主義者和曼德維爾
  9.3  尾聲:巴特勒、斯密、休謨和盧梭
第十章    康德的自我認知理想
  10.1  關於自知的理想
  10.2  自我品格的知識觀
  10.3  自我動機的知識觀
反思二:雪萊論自我認知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  克爾凱郭爾論自我認知
  11.1  克爾凱郭爾的早期思考
  11.2  蘇格拉底和《反諷的概念》中的自我認知以及晚期的思想
  11.3  自知和自我透明
  11.4  自知: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罪的問題和對上帝的依賴
  11.5  自知與行動一「面對上帝」
第十二章  叔本華和弗洛伊德論自知即自由
  12.1  自我認知的模糊性和意義
  12.2  叔本華,自我認知與解脫
  12.3  弗洛伊德,自我認知與自主
第十三章  胡塞爾現象學與先驗的「自我認知」事業
  13.1  蘇格拉底和笛卡爾在胡塞爾現象學中的遺產
  13.2  胡塞爾現象學中自我和人格概念的發展
  13.3  通過懸置得到的先驗現象學的自我經驗
反思三:羅馬勒,比爾敦與自我認知的拼貼畫
第十四章  詮釋學哲學中的自我認知
  14.1  生活和經驗
  14.2  存在於世
  14.3  表達和理解
  14.4  歷史性與本真性
第十五章  分析哲學中的第一人稱與自我認知
  15.1  卡斯塔涅達
  15.2  埃文斯:自我定位
  15.3  安斯康姆
  15.4  埃文斯工:透明
  15.5  結論
反思四:自畫像
參考文獻
中譯本出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