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原理和技術(原著第2版)(精)

  •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M.洛夫特斯|責編:趙晶晶//楊淮|譯者:王濤//霍寶進
  • 出版社:江蘇科技
  • ISBN:9787571317430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0
人民幣:RMB 2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頸動脈重建、放射學研究、手術技術、併發症、特殊病例等內容,並詳細地介紹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科學基礎、手術適應證、手術步驟、手術技術與技巧、補片應用與術中轉流技術、術前評估、術中監測和術后併發症的處理等。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更新了大量手術圖片和高清影像資料。
    本書內容豐富,架構合理,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高。本書適用於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老年病科、影像科及介入神經外科等科室醫師的臨床學習、參考之用。

作者介紹
(美)克里斯托弗·M.洛夫特斯|責編:趙晶晶//楊淮|譯者:王濤//霍寶進

目錄
第1章  頸動脈重建的歷史展望
  1.1  頸動脈重建的科學基礎
    1.1.1  無癥狀頸動脈疾病
    1.1.2  癥狀性頸動脈疾病
    1.1.3  臨床評估
    1.1.4  特殊外科情況
  1.2  技術上的見解
    1.2.1  麻醉選擇
    1.2.2  頸動脈夾閉期間的監測技術
    1.2.3  動脈切開技術
  1.3  頸動脈重建的外科技術
    1.3.1  適應證
    1.3.2  術前檢查和準備
    1.3.3  外科技術
  1.4  專業討論
    1.4.1  顯微外科動脈內膜切除術
    1.4.2  雙側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1.4.3  完全閉塞
    1.4.4  急性腦卒中
  1.5  術后評估
  1.6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併發症
  1.7  頸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治療
第2章  放射學研究
  2.1  頸動脈低分叉合併頸內動脈起始部癥狀性斑塊
  2.2  頸動脈高位分叉
  2.3  並行
  2.4  頸內動脈局灶性潰瘍
  2.5  頸動脈斑塊的深潰瘍
  2.6  良性動脈造影片——不良潰瘍
  2.7  95%狹窄的病變
  2.8  頸總動脈斑塊蔓延,動脈切開延長
  2.9  線樣征
  2.10  X線片上識別頸動脈分叉發出的咽升動脈
  2.11  串聯型狹窄
  2.12  交叉灌注對側大腦中動脈
  2.13  是否需要轉流可預測嗎?
  2.14  術前頸外動脈閉塞
  2.15  頸內動脈殘端
  2.16  頸動脈扭曲成結
  2.17  頸動脈狹窄伴頸動脈遠端動脈瘤
  2.18  管腔內血栓
  2.19  併發症——沿縫線的血凝塊
  2.20  併發症——術后完全閉塞
  2.21  併發症——頸外動脈夾層
第3章  手術技術
  3.1  手術器械
  3.2  手術體位
  3.3  供選擇的切口
  3.4  頸內外動脈並行時的體位
  3.5  高分叉切口

  3.6  鋪單和準備切開
  3.7  頸闊肌和Michel切口夾
  3.8  胸鎖乳突肌
  3.9  頸靜脈——面總靜脈
  3.10  面總靜脈的結紮
  3.11  安全結紮面總靜脈
  3.12  面靜脈的小屬支
  3.13  在腮腺的後方分離
  3.14  首先顯露頸總動脈以備術中阻斷
  3.15  用牽開器顯露頸動脈
  3.16  頸動脈鞘上縫合懸吊4針
  3.17  頸內動脈意外閉鎖
  3.18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中可能損傷到的主要神經結構
  3.19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中其他易受損傷的神經
  3.20  低分叉與肩胛舌骨肌
  3.21  為保證充分低位顯露頸動脈,切斷肩胛舌骨肌
  3.22  舌下神經
  3.23  胸鎖乳突動脈——一個頸外動脈的分支
  3.24  高分叉時的二腹肌和舌下神經——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25  高分叉時的二腹肌和舌下神經——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26  頸動脈並行時的解剖——顯露
  3.27  遊離甲狀腺上動脈——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28  遊離甲狀腺上動脈——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29  遊離咽升動脈(左側)
  3.30  遊離咽升動脈(右側)
  3.31  觸知和觀察斑塊末端——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32  觸知和觀察斑塊末端——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33  向外凸出的斑塊侵蝕頸動脈外膜層
  3.34  環夾頸內動脈的Javid血管夾
  3.35  LoftLJs轉流夾
  3.36  在RummeI血管束帶下方放置血管阻斷鉗
  3.37  沿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切開(藍線)——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38  Potts剪刀剪開——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39  Potts剪刀剪開血管——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40  用Penfield剝離子顯示錯誤的切開界面——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41  頸內動脈近段的局灶性斑塊——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42  長的、範圍較廣的頸總動脈與頸內動脈斑塊
  3.43  頸總與頸內動脈轉流
  3.44  轉流管先向下插入頸總動脈
  3.45  轉流管在頸總動脈內被收緊系牢
  3.46  在置入頸內動脈之前轉流管內排空其他物質並充滿血液
  3.47  置入轉流管至頸內動脈遠端
  3.48  置入轉流管可能造成的血管內膜損傷
  3.49  夾緊頸內動脈內的轉流管
  3.50  兩種角度看Loftus型頸動脈轉流管
  3.51  評估轉流管的功能
  3.52  置入轉流管后修復血管
  3.53  從切口側緣開始剝除斑塊——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54  銳性切斷頸總動脈斑塊——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55  從頸內動脈剝除斑塊(末端變薄)——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56  從頸外動脈剝除斑塊——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57  切開頸外動脈——斑塊末端深在(一)
  3.58  切開頸外動脈——斑塊末端深在(二)
  3.59  因多普勒信號不良而切開頸外動脈
  3.60  縫合修補切開的頸外動脈
  3.61  採用Hemashield補片修補頸內動脈時頸外動脈的縫合
  3.62  採用環繞方式切除殘餘斑片——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63  左側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斑塊已經完全切除,顯示內膜輪廓明顯的邊緣
  3.64  完全切除斑塊后顯露內膜輪廓明顯的邊緣——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65  釘合頸內動脈內膜
  3.66  解剖變異——血管後壁動脈粥樣硬化斑片
  3.67  不需要補片時頸內動脈的縫合——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68  顯微鏡下縫合頸內動脈
  3.69  不需要補片時頸外動脈的縫合——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70  不需要補片時頸外動脈的縫合——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71  不需要補片時用第2根線向上縫合頸總動脈
  3.72  縫合順序和頸內動脈HemashieId補片的使用
  3.73  取出轉流管
  3.74  打結、排空空氣——右側頸動脈的顯露
  3.75  使用補片時,作為最後一步用鈍頭針頭排空空氣和碎屑
  3.76  血管縫合后鬆開臨時阻斷夾的順序
  3.77  多普勒超聲檢查血管是否通暢——左側頸動脈的顯露
  3.78  採用補片和未用補片的病例完成修補后清潔的術野
  3.79  不需要補片時Y形切口的縫合
  3.80  止血紗布保證術野清潔
  3.81  關閉頸動脈鞘
  3.82  縫合頸闊肌
  3.83  皮膚和引流管
  3.84  縫合皮膚
  3.85  採用大隱靜脈瓣修補
第4章  併發症
  4.1  術后急性頸內動脈血栓形成
  4.2  頸動脈完全閉塞時的探查技術
  4.3  應用Fogarty導管重新打通血栓閉塞的頸內動脈
  4.4  術后切口區血腫
  4.5  術后4年動脈瘤形成
第5章  特殊病例
  5.1  單純頸總動脈狹窄的治療
  5.2  已閉塞的頸內動脈「殘端」的治療
  5.3  修復並拉直左側頸動脈巨大扭結
  5.4  內膜肌層增生致狹窄快速複發
  5.5  一例複發狹窄病例頸動脈鞘瘢痕形成
  5.6  一例以前有大隱靜脈補片血管修復史患者的再次手術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