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剛剛好的回應(第2版)

  • 作者:(法)海洛伊絲·朱尼爾|責編:陳茜|譯者:嚴婷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ISBN:9787571432423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7
人民幣:RMB 8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0?3歲的嬰幼兒非常需要父母的積極關注,父母看見孩子的需求並及時回應孩子,有利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作者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角度出發,揭示嬰幼兒的心理秘密,告訴家長和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回應孩子。網路爆火的「擺爛帶娃專治不服」「敷衍式育兒」等養育方式把大人的想法投射給孩子,忽視了兒童的心理需求和安全感。本書反駁了孩子哭就是操控大人,小孩哭鬧就是欠管教等偏見,告訴讀者,應該充滿愛地回應孩子。
    如果不理解嬰幼兒的心理髮展,做出不恰當的回應,就可能養出自我價值感低、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在童年時期和成年以後缺乏安全感,總是充滿自我懷疑。
    書中提到了應該如何回應嬰幼兒總想被抱著、不吃飯、不睡覺、不合群、愛哭、多動、逆反、咬人、不守規矩等行為問題,從心智發展的角度剖析家長過早競爭、電子屏幕、填滿孩子的空餘時間等錯誤心態。同時,告訴讀者,針對高敏感、高智商孩子的孩子應該如何回應,以及如何甄別孤獨症等疾病,及早干預。

作者介紹
(法)海洛伊絲·朱尼爾|責編:陳茜|譯者:嚴婷
    海洛伊絲·朱尼爾是發展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專欄作者、幼兒教育工作者培訓師、「心理醫生反擊養育偏見」網站創始人。

目錄
第一部分  回應的基礎: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
  第一章  情感需求研究
    勒內·斯皮茨的「成長失敗」研究
    哈洛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
  第二章  教育還是陪伴
  第三章  心智理論
    幼兒的心理世界
    不成熟的心智理論
    逐漸發展的心智理論
  第四章  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和情緒的關係
    注意你的情緒
  第五章  催產素
  第六章  5種暴力形式
    身體暴力
    心理暴力
    語言暴力
    冷暴力
    結構暴力
  第七章  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的例子
    情感虐待對孩子的大腦有什麼影響?
  第八章  集體與社交
  第九章  任性
  第十章  三腦理論
  第十一章  擬成人論
    兒童不是小大人
    孩子的大腦和成年人的大腦不可相提並論
    我們或多或少都上當了
    18個月大的蒂亞戈沒有能力挑釁成年人
  第十二章  社會性參照
    在有危險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看一眼別人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年幼的孩子
第二部分  回應行為問題背後的心理需求
  第十三章  總想被抱著
    為什麼孩子如此渴望大人的懷抱?
      孩子生來就是不成熟的
      孩子天生就依賴成年人
      他只是需要你的擁抱
      孩子不會「擁抱上癮」
      壓力環境使孩子更想投入成人的懷抱
      你是孩子的航空母艦
      次要依戀對象
      像影子一樣追隨依戀對象的嬰幼兒是健康的
    我們該怎麼做?
      只要有可能,就把孩子抱在懷裡
      身體和精神都「裝著孩子」
      像航空母艦一樣隨時待命
      在一天中的重要時刻擁抱孩子

      即使在房間的另一端,也要保持與孩子的聯繫
      離開時要做的事
      選擇接班人
  第十四章  不合群
    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所有孩子都是內向和外向的統一體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氣質和個性
      對外向的追求只是文化傾向口內向的孩子有獨特的優勢
      或許不是性格問題,而是適應力的問題
    我們該怎麼做?
      排除疾病口排除心理痛苦的可能性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觀察孩子
      縮小孩子的社交圈
      讓其他人尊重內向孩子的選擇
      讓父母放心
  第十五章  不吃飯
    為什麼孩子會拒絕吃東西?
      食慾在變化
      孩子有自己的進食節奏
      面對新環境
      的自然反應
      用餐環境和方式存在問題
      探索食物的需要
      隱形壓力
      對新食物的恐懼
    我們該怎麼做?
      個人層面
      口集體層面
  第十六章  不睡覺
    為什麼孩子會難以入睡?
      睡覺就意味著分離
      孩子缺乏安全感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相同的睡眠需求
      同一個孩子的睡眠需求
      也會變化
      在集體中和在家裡的表現不同
    我們該怎麼做?
      個人層面口集體層面
  第十七章  如廁問題
    正確看待來自幼兒園的壓力
    可以教孩子控制括約肌嗎?
    不愛乾淨的孩子就是臟孩子嗎?
    尊重孩子的節奏,循序漸進
    前進一步,後退三步
  第十八章  總是哭
    孩子為什麼哭?
      關乎生存
      表達需求的方式
      處於警覺狀態

      需要依戀對象
      最好的天然抗壓劑
    我們該怎麼做?
      個人層面
      集體層面
  第十九章  多動
    怎麼解釋孩子的興奮?
      正處於大運動發育的年齡
      孩子需要運動
      基因裡帶著探索精神
      緩解緊張情緒
      集體效應
      疾病的徵兆
      孩子不是故意找麻煩,只是需求未被滿足
      不要和多動症混淆
    我們該怎麼做?
      個人層面
      集體層面
  第二十章  叛逆
    為什麼孩子會和成年人對著干?
      孩子在成長
      孩子不是叛逆
      孩子經歷了一場情緒風暴
      孩子越累,反抗就越強烈
      孩子在回應你專橫的態度
    我們該怎麼做?
      保持冷靜和放鬆
      記住:孩子的情緒失控反映了需求未得到滿足
      經常和孩子擁抱,陪孩子玩要
      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交給孩子一個任務
  第二十一章  不守規矩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規矩?
      理解能力還處於發展中
      孩子先感受到你的情緒,然後才明白你的話
      孩子活在具體的概念中
      孩子活在當下
      禁令因人而異,也因孩子和時間而變化
    如何制定更容易被孩子理解的規則?
      與孩子單獨交談
      態度堅定但不咄咄逼人
      發出肯定指令,而非否定指令
      多用「不要」,少用「不許」
      一次只說一個指令
      對孩子說話后等待5秒溫和地干預
      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
      與孩子一起執行規矩
  第二十二章  咬人
    為什麼孩子會咬人?
      幼兒人的原因多種多樣

      孩子用嘴探索世界
      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
      咬人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需要獲得關注
      孩子感受到了壓力
    我們該怎麼做?
      個人層面
      集體層面
  第二十三章  撫攬自己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撫摸自己?
      探索自己的身體
      發現和測試身體部位的敏感性,獲取安撫
      帶未快感口羞恥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
    我們該怎麼做?
      告訴孩子,他有權觸摸自己的身體
      不要禁止孩子觸摸他自己,不要生氣,不要讓他感到內疚
      不要投射你的價值觀
      如果其他孩子很好奇,可以向他們做出解釋
      打破成見
      注意事項
  第二十四章  吸奶喏
    為什麼孩子經常吸著奶嘴?
      每10個孩子中就有8個愛吸奶者
      作為壓力調節器
      作為過渡和陪伴物
      廣告效應
      過度使用奶嘴會導致什麼後果?
      讓孩子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
      讓奶嘴成為唯一的安撫物品
      阻礙孩子情商的發展
      阻礙語言能力的發展
      使牙齒變形,增加耳鼻喉感染的風險
    我們該怎麼做?
      區分「習慣性」吸奶者和「自我調節」吸奶嘴
      鼓勵孩子取下奶嘴
      當你和孩子說話時,鼓勵他摘下奶嘴
      當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要求他摘下奶嘴
      如果孩子抗拒,睡覺時可以讓他用奶嘴
      當孩子有壓力時,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要給他奶嘴
      與家長交流
  第二十五章  正面管教的5個關鍵要素
    要素一:孩子打人、尖叫?找出他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
      不當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感到挫敗
      找出孩子未得到滿足的需求有利於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對策
    要素二:你感覺怒火攻心?做出回應前請先深呼吸
      當情況失控時,人也可能情緒失控
      與孩子保持距離,練習腹式呼吸能的
    要素三:以身作則
      孩子在觀察你口孩子會複製成年人的行為

      給孩子樹立榜樣
    要素四:幫助孩子發泄強烈的情緒
      所有的情緒都分為三個階段
      鼓勵孩子釋放自己的壓力
    要素五:照顧好你自己
      照顧好自己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
      不要過度沉溺於自己的世界
  第二十六章  給孩子減壓的21個方法
    在人的層面上
      輕聲說話
      玩沉默遊戲
      分組行動
      大人少動
      待在「戰略要地」
      老師分散開來
      優先考慮地面交接
      單獨交接
      慢慢分離
      創造放鬆的時間
      儀式化的交接時刻
      未雨綢繆
      帶孩子們出去玩
      提供擁抱和個性化關注時間
    在物質層面
      提供足夠數量的相同玩具
      杜絕電子玩具
      在特定的時間聽音樂
      保持通風口製作小藏身處
      使用高度小於70厘米的傢具
      把玩具櫃面向生活區城
第三部分  回應心智發展需求
  第二十七章  贏在起跑線
    從搖籃就開始的學習競賽
    取悅父母還是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
    煩惱的源泉——與他人比較
  第二十八章  電子屏幕
    過度刺激
    電視使孩子變得被動
  第二十九章  無聊有益
    無聊使成年人煩惱
    允許孩子無所事事
    無聊是不存在的
  第三十章  學禮儀
    懂禮貌反映了禮儀和尊重
    孩子無法理解懂禮貌的價值
    孩子在4?5歲的時候學禮儀才有意義
    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禮貌
  第三十一章  危險動作
    因人而異的反應
    自由探索促進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

    幼兒頭腦中沒有「規矩」的概念
    重複的禁令讓人惱火
    讓環境適應孩子的需求
  第三十二章  有關哭的科學研究
    代代相傳的成見
    哭泣的真相
    哭這不代表任性,也不代表操縱
    孩子不會習慣擁抱
    哭泣有利於嬰兒生存
    哭泣是一把雙刃劍
    哭泣能使孩子從壓力中解脫出來
    接納嬰兒哭泣,而不要阻止他
  第三十三章  大腦發育關鍵期
    每個經歷都產生成千上萬次神經元連接
    大腦保留重複經歷所產生的連接
    0?2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第四部分  特殊情況,如何回應
  第三十四章  高敏感
    孩子具有社交屬性,但不一定善於社交
    大腦並不喜歡太大的集體
    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集體生活
    過度敏感的大腦
    減少人數,降低雜訊
    更換機構
    學前教育機構滿足的是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第三十五章  高智商
    識別高智商孩子
    為孩子提供有安全感的環境
  第三十六章  選擇性緘默症
    一種相當罕見的焦慮症
    及早干預
    創造緩解焦慮的環境
    與家長密切合作
  第三十七章  
    孤獨症
    早發現,早介入
    關注孤獨症早期癥狀
    識別孤獨症跡象
    篩查不等於診斷
  第三十八章  
    嬰兒搖晃綜合征
    嚴重的後遺症
    危險的父親
    預防行動
第五部分  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回應孩子
  第三十九章  偏心某個孩子
    如何解釋對孩子的偏愛?
      吸引是自然現象
      這個孩子各方面都合你的心意
      「寵兒」的家長

      情感轉移
      不依戀孩子,這可能嗎?
      保持恰當的距離,然後呢?
      這是文化問題
    我們該怎麼做?
      消除負罪感
      團隊協作
      照顧其他孩子
      如果確實有必要,把接力棒傳給別人
  第四十章  不喜歡某個孩子
    為什麼會不喜歡某個孩子?
      所謂的「中立」並不真正存在
      這個孩子讓你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孩子不吸引你
      孩子不主動找你
      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
      惡性循環
    我們該怎麼做?
      敞開心扉討論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改變對孩子的看法
      解讀孩子的情緒,確定他的需求O建立聯結
  第四十一章  討厭孩子的家長
    為什麼會不喜歡某個孩子的家長?
      複雜的「半路」關係
      老師是「分離者」,是把孩子和家長分開的人
      家長的過度擔心
      家長不給你正面評價
      不認同家長的教育價值觀,不理解他的選擇
    我們該怎麼做?
      確定分歧的根源
      回憶你與家長的第一次接觸
      和家長見面
      定期提供關於孩子的評估
      邀請家長參觀
      與家長保持距離
  第四十二章  
    脆弱的家長
    兩難的境地
    支持父母
    難以啟齒的話題
    發現孩子發育遲緩或患有發育障礙
    不應將家長的需求凌駕于孩子之上
    上報家長的虐待行為
    在陪伴和引領中找到適當的平衡
    如何解釋老師對家長持有的謹慎態度?
  第四十三章  心理醫生
    三重作用
    團隊的工作夥伴
    心理醫生不是魔法師
    心理醫生是中立的

第六部分  關懷自己才能更好地回應孩子
  第四十四章  減壓的10個方法
    為什麼會壓力大?
    確定4個壓力來源
    如何管理當下的壓力?
  第四十五章  身兼數職
    她們這麼說
      感覺自己不夠好
      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高
      承受來自身邊人的壓力
      對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異常焦慮
    為照顧別人的孩子而感到內疚
    雙重身份的好處是多方面的
  第四十六章  工作與生活
    雙重身份
    沒有必要自責
    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
    平靜接受
  第四十七章  照顧好自己
    許多成見
    抱怨無處不在
    非同尋常的職業
    尋求幫助
參考文獻
推薦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