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庫

  • 作者:孫喜英//黃瑞新//徐俊蕾|責編:趙聖濤|總主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42682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9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模式,並依據馬克思主義認知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概念、模式、平台等進行了全方位、多學科的審視、思考和系統論述。全面梳理並系統論述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緣起、內涵、平台建設、教育教學流程等。本書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方面,從「微社會」模式的提出與運行,育人平台的構建與管理,以及「微社會」育人的課程實踐等方面提出了獨特的理論和見解,並附有豐富的實證性資料與教育教學案列。研究將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以及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平台建設,提供經驗的支持與借鑒。

作者介紹
孫喜英//黃瑞新//徐俊蕾|責編:趙聖濤|總主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緣起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新變化與新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國內環境的嬗變
    二、新媒體新技術的革新與崛起
    三、當代青少年群體思想與行為呈現新特質
  第二節  黨和國家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務、新要求
    一、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
    二、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提質的要求強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地位日趨凸顯
  第三節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現實困惑
    一、青少年群體主體性需求與教育供給存在矛盾
    二、實踐育人全員參與政策難以落實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新技術深度融合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相分離現象存在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蔚然興起
    一、「大思政」教育觀主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整體性建構
    二、新時代語境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重構與優化
    三、「三因」理念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多元化發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基本理論概述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理論依據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微社會」育人提供元理論支持
    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為「微社會」育人提供基本理論指導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微社會」育人提供直接理論遵循
    四、多種學科知識對「微社會」育人提供思想借鑒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理念指導
    一、崇尚以人為本,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解放功能、引領功能和規範功能的統一
    二、借鑒供給側改革思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新技術的有效融合
    三、弘揚文化育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蘊涵
    四、堅持協同化育人,構建「大思政」格局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原則堅持
    一、堅持政治引領原則,注重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二、堅持正面疏導原則,注重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三、堅持求實原則,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四、堅持守正創新原則,注重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
    五、堅持主體性原則,注重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六、堅持滲透性教育原則,注重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平台的建設
  第一節  平台的定位與目標
    一、平台的柔性定位與集成設計
    二、平台的規劃維度與目標向度
  第二節  平台的設備與功能
    一、人機交互設備精準供給資源
    二、物理模擬設備體驗具身沉浸
    三、智能模擬設備再現全息感知
    四、情景構建設備營造演藝氛圍
    五、數字互聯設備泛在信息互通
  第三節  平台的管理與維護
    一、推進平台特色管理制度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二、提高平台智能設施和數字資源的運維投入力度

    三、強化平台教師媒介素養和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組織運行
  第一節  「微社會」育人的內容選擇
    一、「微社會」育人內容選擇的原則
    二、「微社會」育人內容選擇的特徵
    三、「微社會」育人內容的場域與樣態建構
    四、「微社會」育人內容的呈現形式
  第二節  「微社會」育人的方式創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時代因應與對接
    二、「微社會」育人方式創新的多元探索
  第三節  「微社會」育人的運行過程
    一、咀英華,鉤玄要:確立專題
    二、互師生,學相長:解說專題
    三、微社會,訴家國:體驗專題
    四、行示範,以作則:踐行專題
    五、評促教,譜華章:評價專題
  第四節  「微社會」育人的運行保障
    一、「微社會」育人的機構保障
    二、「微社會」育人的人員保障
    三、「微社會」育人的資源保障
    四、「微社會」育人的機制保障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高校課程實踐
  第一節  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突破
    一、抽象教學內容具象化,適應大學生認知特點
    二、兼顧宏大敘事與個體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在場」
    三、遵循價值觀塑造和信仰確立規律,解決知信分離問題
    四、創新實踐教學形式,突破「課堂講授+社會實踐」模式
    五、突破課程分立,實施整體性教學
  第二節  高校思政課「微社會」育人的現實基礎
    一、思政課的實踐性:「微社會」育人課程實踐的課程基礎
    二、情境體驗教學模式:「微社會」育人課程實踐的經驗基礎
    三、地方文化:「微社會」育人課程實踐的資源基礎
    四、場館、設備與技術:「微社會」育人課程實踐的物質基礎
  第三節  高校思政課「微社會」育人的實踐模式
    一、整合教學內容和實踐資源,確定「微社會」育人主題一
    二、創設「微社會」情景,設計實踐流程
    三、聚散有序,實施思政課「微社會」育人實踐
    四、多元評價,總結思政課「微社會」實踐育人成效
  第四節  思政課「微社會」實踐育人典型案例
    一、身邊的榜樣,學習新鄉市先進群體
    二、凝望鄉土,我看家鄉的鄉村振興
    三、保家衛國,血沃中原,抗日戰爭在河南
    四、身臨其境,暢遊無限,虛擬展館參觀
  第五節  「微社會」育人課程實踐成效總結
    一、創設情景化教學場域,實現全體學生的參與和體驗
    二、融合多種教學資源和活動形式,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綜合提升
    三、踐行主導性和主體性、統一性和多樣性、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
    四、探索思政課協同育人的新途徑,促進「三全育人」的實現
    五、激發情感,堅定信念,一定程度解決知信分離問題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日常實踐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實踐的主要類型和方式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類型
    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實踐的主要方式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的主要類型
    一、「微社會」歷史紀念實踐
    二、「微社會」國情省情主題教育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的實施過程
    一、整合優化學習內容,確立「微社會」日常實踐主題
    二、創設「微社會」情景,設計實踐流程
    三、統分結合,實施「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
    四、多元參與,全方位評價「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成效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的典型案例
    一、今天是你的生日:建黨節黨員主題黨日活動
    二、行動的青春最閃亮:大學生社會實踐分享會
    三、愛我家鄉,愛我中華:中小學生社會研修教育
  第五節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日常實踐的成效總結
    一、創設歷史和現實情境,符合學習者認知和行為發展特點
    二、融合科學與人文,有效對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新媒體新技術
    三、「主渠道」與「主陣地」協同,促進課程育人與日常育人交互
    四、以優秀文化支撐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文化育人方式創新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會」育人的審視與展望
  第一節  「微社會」育人的實踐創新
    一、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新樣態
    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
    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新資源
    五、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間
    六、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
  第二節  「微社會」育人的效能審視
    一、審思思政教育實踐困境,提升實踐育人效能
    二、搭建智慧思政教育平台,提升信息化育人效能
    三、聚焦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提升聯動育人效能
    四、建構多維一體育人體系,提升協同育人效能
  第三節  「微社會」育人的前景展望
    一、「微社會」育人正經歷多向度的體系性變革和完善
    二、「微社會」育人必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未來趨向
    三、「微社會」育人將開啟面向未來的教育新路徑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