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第2版)/思想劇場

  • 作者:(英)彼得·伯克|責編:陳佳妮|譯者:李康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60903
  • 出版日期:2019/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1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社會理論對歷史學家來說有什麼用?歷史學對社會理論家又有什麼用?作為一位傑出的文化史學家,伯克在此書中對這兩個乍看簡單的問題作了清晰有力、影響深遠的回答。這個經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檢討了歷史和社會科學這兩個領域的關係以及它們在最近幾十年間的初步交匯。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的第2版將會通過挑戰對歷史學和社會科學之角色的當下定位,繼續激勵學生和學者跨越學科邊界。

作者介紹
(英)彼得·伯克|責編:陳佳妮|譯者:李康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曾執教薩塞克斯大學、劍橋大學,現為劍橋大學文化史榮休教授及伊曼紐爾學院研究員。伯克的研究專長為西方史學思想和歐洲文化史,致力於史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溝通,探索文化史寫作的新領地,是當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學家之一。著作宏富,包括《語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歐洲的語言和共同體》、《法國史學革命》、《歷史寫作的新視野》、《20世紀的歷史與歷史學家》、《什麼是文化史》、《文化史的風景》、《圖像證史》、《義大利文藝復興》等數十種,並被譯成多重語言出版。

目錄
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理論家與史學家
  一  聾子之間的對話
  二  史學與理論的分野
  三  對過去的擯棄
  四  社會史的興起
  五  理論與史學的會聚
第二章  模型與方法
  一  比較
  二  模型與類型
  三  計量方法
  四  社會顯微鏡
第三章  核心概念
  一  角色與展演
  二  性與性別
  三  家庭與親緣關係
  四  共同體/社區/社群與認同
  五  階級與地位
  六  社會流動與社會區隔
  七  消費與交換
  八  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
  九  庇護人、受護人與腐敗
  十  權力與政治文化
  十一  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
  十二  中心與邊緣
  十三  霸權與反抗
  十四  社會抵抗與社會運動
  十五  心態、意識形態與話語
  十六  傳播與接受
  十七  后殖民主義與文化混生性
  十八  口傳性與文本性
  十九  神話與記憶
第四章  核心問題
  一  理性與相對主義
  二  共識與衝突
  三  事實與虛構
  四  結構與行動者
第五章  社會理論和社會變遷
  一  斯賓塞的模型
  二  馬克思的模型
  三  第三條道路?
第六章  后現代性與后現代主義
  一  去穩定化
  二  去中心化
結論
書目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