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燕趙學術思想史(明清卷中)

  • 作者:梁世和|責編:歐陽紅|總主編:康振海
  • 出版社:河北人民
  • ISBN:9787202159323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2
人民幣:RMB 5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套圖書分為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遼宋金元卷、明清卷,以燕趙大地上在中國的學術思想發展史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哲學家、思想家等為代表,闡述了燕趙學術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展現了以「天人合一」精神、「最為天下貴」精神、「鐵肩擔道義」精神、「剛健有為」精神、「貴和尚中」精神、「經世致用」精神為核心的燕趙文化精神。《燕趙學術思想史》通過勾畫燕趙區域共同的學術思想脈絡,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提供思想支撐,有益於弘揚和光大燕趙的地域文化,對於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學術文化傳統也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書為其中的明清卷(中),對該時段燕趙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論述。

作者介紹
梁世和|責編:歐陽紅|總主編:康振海

目錄
緒論
  一、燕趙文化與燕趙學術思想研究簡要回顧
  二、燕趙學術思想史研究對象辨析與考察
    (一)學術、學術史與學術思想史
    (二)思想史與學術思想史
    (三)學術史、思想史與學術思想史
  三、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一)整體研究法
    (二)分析的方法
    (三)比較研究法
    (四)研究方法的解蔽
  四、需要說明的幾個具體問題
導言
第一章  夏峰北學:儒學之重構與整合
  第一節  「由豪俠入聖賢」
  第二節  孫奇逢對理學核心議題的檢討
    一、理氣問題
    (一)「太極者,極至之理也」
    (二)理氣之辨:邏輯上在先的「理」與時間上在先的「氣」
    二、理一分殊
    (一)「理一而已矣」
    (二)「萬殊是一本的工夫」
    三、心性問題
    (一)人心與道心:「一罔念遂是人心;一克念遂是道心」
    (二)「心性同異,甚難言矣」
    (三)「莫呆看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
    (四)心、性、才、情
    四、知行問題
    (一)「知行並進,正見其合一處」
    (二)「格物而後知行合一」
    五、理禮合一
  第三節  孫奇逢對儒學道統的重構與北學學統的建立
    一、孫奇逢對儒學的整合與道統重構
    二、南北學術之分途
    三、北學學統之譜系
  第四節  夏峰北學之宗旨
    一、儒學是天人之學
    二、以「本天之學」重構儒學
    三、溝通天命
    四、「天」為儒學之根基
  第五節  孫奇逢的思想特質及評價
    一、以「隨時隨處體認天理」為核心的工夫論
    二、「躬行實踐,主于實用」
    三、會通與整合
    (一)融通程朱陸王,歸本孔子之道
    (二)融通、整合的理論依據
    (三)整合的具體路徑
    四、孫奇逢學術思想的地位及評價
第二章  夏峰北學在燕趙的流布
  第一節  王余佑的王霸之學

    一、北學的真精神
    二、王霸大略
  第二節  由詩家入理學的申涵光
    一、由「真詩」到「真理學」
    二、申涵光理學思想特徵
  第三節  其他燕趙夏峰弟子
    一、「師門顏子」魏一鰲
    二、「倡言古法」的耿極
    三、「事心如事天」的趙御眾
    四、「一本于誠」的崔蔚林
    五、「以慎獨為宗」的胡具慶
    六、「本體工夫合一」的王之征
    七、「寄志於詩文」的高?
  第四節  燕趙士人的精神特質
第三章  燕趙清初理學諸大家
  第一節  魏裔介:會通各家之學
    一、魏裔介與佛道
    二、魏裔介與天主教
    三、魏裔介對儒學的超越
  第二節  魏象樞:夜夢驗工夫
    一、儒者對夢之認識
    (一)夢現象的產生
    (二)「孔子夢周公」事件的解讀
    (三)夢與修身工夫
    二、魏象樞的夢世界
    三、魏象樞與聖賢夢
    四、魏象樞的夜夢工夫論
    五、夜夢工夫與「清明夢」
  第三節  刁包:修敬與踐履
    一、刁包之學的特質
    二、修敬工夫
    三、踐履工夫
  第四節  陸隴其:南人北學
    一、專宗朱子之學
    二、「只管下學,自然上達」
    三、陸隴其之學問特質及評價
第四章  標榜古學的顏李學派
  第一節  顏李對宋明理學的批判
  第二節  顏李實學的基點及思想特徵
    一、顏李實學的基點:「六府三事」「三物」「四教」
    二、顏李思想的特徵
  第三節  對顏李學派的評價
    一、顏李的支持者
    二、顏李的反對者
第五章  紀昀的「酌中」之學
  第一節  折衷的學術理念
  第二節  紀昀的實學思想
  第三節  紀昀的人性關懷思想
第六章  崔述的辨偽之學
  第一節  崔述學術的定位與特質

    一、非漢非宋、亦漢亦宋之學
    二、尊經疑古
    三、追求「有用之學」的學術取向
  第二節  崔述疑古辨偽的內容及其方法
  第三節  崔述的影響及評價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