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和衡之法--全國名中醫凌湘力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集萃

  • 作者:編者:肖政華//王和強//楊輝|責編:劉?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82710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5
人民幣:RMB 6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凌湘力,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導、博導、博士后導師,第二屆全國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凌湘力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全國第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首批中醫師承博士后導師。臨床擅用和法,注重顧護脾胃,在脾胃病的治療方面造詣頗深。本書從學術思想、典籍心悟、用藥解析、遣方心悟和臨證心悟五個方面,對凌湘力的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進行闡述,較完整地體現了凌湘力「和衡之法」的學術思想內核和應用技巧。第一章主要解析和闡述「和衡之法」學術思想的理論淵源、師承流派和學術內涵,第二章闡述凌老及其弟子對中醫經典的感悟體會;第三、第四章主要闡述凌老「和衡之法」學術思想在方葯選擇中的體現。第五章主要闡述凌老「和衡之法」思想的臨床運用。

作者介紹
編者:肖政華//王和強//楊輝|責編:劉?

目錄
第一章  學術思想
  第一節  「和衡之法」溯源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法」的思想
    二、《黃帝內經》一中醫「和法」思想的淵源
    三、張仲景一一奠定「和法」理論與實踐基礎
    四、宋金元時期醫家逐漸重視「和法」的研究
    五、明清醫家使「和法」概念逐漸趨於泛化
    六、當代對「和法」認識更趨多元化
    七、凌湘力「和衡之法」的師承淵源
      (一)歐陽履欽學術思想
      (二)歐陽犄學術思想
  第二節  「和衡之法」應用
    一、「和衡之法」的內涵
    二、「和衡之法」的臨證特點
      (一)「和衡之法」之臟腑調和
      (二)「和衡之法」之氣血調和
      (三)「和衡之法」之陰陽調和
      (四)「和衡之法」之寒熱調和
      (五)「和衡之法」之氣機調和
      (六)「和衡之法」之身心調和
    三、「和衡之法」的運用方法
      (一)四診合參,全面收集信息
      (二)立足和重視整體觀,辨證論治
      (三)審證求因,辨明主次,謹守病機,治病求本
      (四)扶正固本,攻補兼施
      (五)病證結合,衷中參西
    四、「和衡之法」思想的科研成果
第二章  典籍心悟
  第一節  《黃帝內經》心悟
    一、「胃不和則?不安」臨證心悟
    二、「乙癸同源」臨證心悟
    三、「金水同源」臨證心悟
    四、「火郁發之」臨證心悟
    五、「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臨證心悟
    六、「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烏議
  第二節  《傷寒論》心悟
    一、小柴胡湯證治淺議
    二、腹痛的辨證論治
      (一)六經條文梳理
      (二)腹痛的病因病機探討
      (三)腹痛的治則治法
    三、顧護脾胃的證治
      (一)健運脾胃,調和營衛
      (二)寒溫並用,健脾祛邪
      (三)祛邪護脾,免傷正氣
      (四)肝病實脾,助正達邪
……
第三章  用藥解析
第四章  遣方心悟
第五章  臨證心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