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日常的深處(精)

  • 作者:王小偉|責編:曲沛然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60804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40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物質生活高度繁榮的今天,人們時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對貧乏的過去,重回人與物的和諧關係。
    為什麼柴火灶比煤氣灶燒菜更香?
    為什麼自行車比汽車似乎更能承載?
    為什麼爐子比暖氣更暖人心?
    這種對過去生活的羅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偉琢磨了一種恰當的、刻畫生活的手段,從懷舊的影像中梳理內心,透過自身的經驗和長輩的回憶,回顧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們熟悉的技術人工物(俗稱「東西」)是如何生滅的,試圖解釋為什麼在之前的歲月物件是如此金貴,仿佛家庭成員,而現在的物件變成了純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顧,只剩下乾癟的使用價值。
    本書中所談論的諸多技術物是「70后」「80后」和「90后」共同的回憶,有些是比較單純的設備,比如電視、手機,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關的技術產品,比如住房和穿衣,還有飲食。作者以技術哲學為基,打破學術和文學的壁壘,把物當成主角,刻畫一段我們共同走過的集體歷史。

作者介紹
王小偉|責編:曲沛然
    王小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科技哲學教研室副教授、傑出青年學者,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科技史與科學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一直從事科技倫理、技術哲學研究工作。近著有《技術意向性與現代技術治理》(2023),近編有「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2021,與Pak-Hang Wong合編)。在中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這些工作試圖超越技術工具論視角,結合中國傳統的偶家哲學資源,為理解技術的本質提供新穎思路。其基本觀點是,技術並不是中立的工具,任由人取捨、擺弄,技術具有意向性,能夠誘導人的行為。人的種種生活意義是經由技術物的參與與建構得以展開的。     在學院工作之外,擔任豆瓣時間科技倫理相關音頻課程主講人,為《新京報》《信睿周報》等報刊撰寫評論與專欄文章,致力於推動科技倫理、技術哲學研究的傳播。近來試圖透過對「低技術」(日用物品)的詮釋,來回顧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人的技術生活史。

目錄
推薦序  簡單又紮實的生活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吃飽與吃好
    飢餓是一種慢性病
    天天叫外賣的兩口子是容易散夥的
    食物營養主義
  第二章  家的構思與營造
    「買房了嗎」?
    城裡的房子
    居家是一種治療
    空間與人格
  第三章  衣服:一塊儀式化了的布
    穿衣是門學問
    怎麼穿與穿什麼
    衣物的解放
    紡織品大泛濫
  第四章  林中路與康莊道
    道路≠通勤
    成人走路VS孩子走路
    小路,才是用來回家的
第二部分
  第五章  電視的墮落
    電視的多面性
    有電視的童年
    「虛假需要」生產機
  第六章  小城列印店
    五筆打字
    從書法到純工具
    文字的祛魅
  第七章  錄像廳與大啟蒙
    崇高與暴力
    作為觀賞對象的性
    錄像廳與現實+
  第八章  巨機器學校
    不開心的場所
    誇美紐斯批判
    附近的學校
    大校與暴力
  第九章  巫與醫:體驗治療
    焦慮
    看病貴
    排隊維修
    核磁共振儀
    醫與巫
第三部分
  第十章  手機與現實生產
    大哥大
    來自「龐然大物」的威脅
    形而上學快樂機

  第十一章  微信與分享的俗化
    電子鐐銬
    微信恐音症
    愚蠢的罪證
    分享的俗化
  第十二章  斷舍離與囤積癖
    物盡其用
    斷舍離
    崇物
後記  生命中的真問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