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精)

  • 作者:馮起|責編:楊向萍//湯宇晨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86787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90
人民幣:RMB 3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根據多年實地調查和觀測結果,結合室內分析、論證、研究,在野外技術、試驗、示範的基礎上撰寫而成。以變化環境下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保障為需求,構建適宜西北內陸區的水資源安全評價理論方法,定量評價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狀況,閘明西北內陸區冰川消融、降水徑流、綠洲耗水、地表水-地下水轉化等關鍵水循環要素的時空變化特徵,建立高寒山區分散式水文模型、綠洲區和荒漠區水循環耦合模型,並預測西北內陸區變化環境下水循環要素演化趨勢,集成保水節水、多水源開發利用、荒漠綠洲生態保護等技術體系,創建面向生態的荒漠綠洲水資源調配技術、水資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多維協同優化技術,提出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與對策,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水資源安全提供理論支撐。
    本書可供水文、水利、大氣、環境、資源等相關專業科研、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馮起|責編:楊向萍//湯宇晨

目錄
第1章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狀況與評估
  1.1  西北內陸區自然狀況
    1.1.1  西北內陸區自然概況
    1.1.2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2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評價
    1.2.1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總體評價
    1.2.2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演變
  1.3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開發利用
    1.3.1  水資源開發利用
    1.3.2  西北內陸區虛擬水流動
  1.4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承載潛力
    1.4.1  用水總量承載狀況
    1.4.2  地下水承載狀況
    1.4.3  水量要素評價
    1.4.4  水質要素評價
    1.4.5  綜合評價
  1.5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評估
  參考文獻
第2章  變化環境下西北內陸區多尺度水循環過程與模擬
  2.1  西北內陸區水循環要素的時空變化特徵
    2.1.1  降水量和氣溫
    2.1.2  土壤濕度
    2.1.3  實際蒸散發量
    2.1.4  地表水面積
    2.1.5  總水儲量
    2.1.6  典型流域徑流變化
  2.2  西北內陸區冰川及其融水徑流變化
    2.2.1  冰川變化
    2.2.2  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徑流變化
  2.3  西北內陸區典型流域多尺度水循環機理
    2.3.1  水汽來源研究
    2.3.2  地表水與地下水水化學特徵
    2.3.3  地表水、地下水補給來源
    2.3.4  地下水年齡
  2.4  西北內陸區水文過程模擬
    2.4.1  內陸河流水體提取的遙感模型
    2.4.2  蒸散發量估算模型對比與改進
    2.4.3  冰川補給型山區流域徑流過程模擬
    2.4.4  疏勒河徑流變化模擬及未來變化模擬
    2.4.5  西北主要內陸河未來徑流變化預估
  參考文獻
第3章  西北內陸區空中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
  3.1  空中水資源形成、遷移及轉化基本理論
    3.1.1  空中水資源基本概念及力學描述
    3.1.2  空中水資源形成機理
    3.1.3  空中水資源富集區識別
    3.1.4  空中水資源轉化特徵分區
  3.2  空中水資源開發潛力評估
    3.2.1  空中水資源開發潛力評估方法
    3.2.2  西北內陸區歷史空中水資源開發潛力評估

    3.2.3  西北內陸區未來空中水資源開發潛力評估
  3.3  空中與地表水資源聯合利用模式及關鍵技術
    3.3.1  基於空—地耦合利用的空中水資源開發評估方法
    3.3.2  西北內陸區空—地耦合的空中水資源開發評估
  參考文獻
第4章  西北內陸區多水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
  4.1  西北內陸區微鹹水開發利用潛力
    4.1.1  我國微鹹水的分佈與特性
    4.1.2  西北內陸區微鹹水的分佈與特性
    4.1.3  西北內陸區微鹹水開發潛力分析
    4.1.4  西北內陸區微鹹水高效利用技術
    4.1.5  微鹹水滴灌棉花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規律
    4.1.6  微鹹水滴灌對棉花生理生長的影響
  4.2  西北內陸區礦井疏干水開發利用潛力
    4.2.1  礦井疏干水的分佈與特性
    4.2.2  西北內陸區礦井疏干水開發潛力分析與開發利用技術
    4.2.3  礦井疏干水試驗方法
    4.2.4  電絮凝方法去除礦井疏干水中硫酸鹽的實驗設計
  4.3  西北內陸區再生水綜合利用技術
    4.3.1  西北內陸區再生水利用現狀分析
    4.3.2  西北內陸區再生水利用潛力評估
    4.3.3  西北內陸區再生水利用技術適用性分析
    4.3.4  面向生態的西北內陸區再生水綜合利用模式
  參考文獻
第5章  西北內陸區保水節水技術集成與應用
  5.1  水源涵養區水文調蓄功能提升技術
    5.1.1  土壤蓄水性能特徵
    5.1.2  水源涵養量的時空變化規律
    5.1.3  主要生態系統水源涵養量時空變化特徵
    5.1.4  土壤水源涵養組合模式
  5.2  山前生態系統水土保持技術
    5.2.1  西北內陸區水土流失現狀
    5.2.2  山前生態系統退耕還林(草)保護技術
    5.2.3  山前生態系統水土保持造林優化配置技術
    5.2.4  山前地區保水潛力分析
  5.3  綠洲灌區庫—渠水量高效輸配技術
    5.3.1  季節凍土區輸水渠道防滲抗凍脹技術
    5.3.2  典型灌區山區—平原水庫群調蓄技術
    5.3.3  優化調度調蓄水量分析
    5.3.4  水庫群優化調度節水量作用分析
  5.4  綠洲灌區農田作物高效節水技術
    5.4.1  綠洲農田輸配水系統節水技術
    5.4.2  綠洲農田調鹽和控鹽技術
    5.4.3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使用條件下農業潛力分析
  5.5  綠洲灌區農田防護林節水技術
    5.5.1  節水模式下農田防護林體系格局演變特徵
    5.5.2  綠洲灌區農田防護林抗逆樹種水分利用來源
    5.5.3  直插式根灌技術
  參考文獻
第6章  西北內陸區荒漠綠洲生態保護的水資源調控關鍵技術

  6.1  荒漠綠洲生態恢復技術
    6.1.1  強風沙和無灌溉條件下流沙固定技術
    6.1.2  退化梭梭群落雨養恢復技術體系
    6.1.3  退化白刺群落結構優化修復技術
    6.1.4  綠洲退耕地植被恢復及生態治理模式
  6.2  荒漠綠洲防護林節水技術
    6.2.1  防護林體系建設及其存在問題
    6.2.2  防護林可持續經營技術
    6.2.3  防護林建設主要模式
  6.3  荒漠綠洲區群落結構和水分穩定技術
    6.3.1  群落結構穩定技術
    6.3.2  群落水分穩定技術
  6.4  沙地和戈壁造林與河岸林保育技術
    6.4.1  沙地和戈壁造林技術
    6.4.2  荒漠河岸林保育技術
  6.5  荒漠綠洲生態水效益提高與草庫倫建設技術
    6.5.1  荒漠綠洲生態水效益提高技術
    6.5.2  經濟—生態型草庫倫建設技術
  6.6  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控技術
    6.6.1  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控新模式
    6.6.2  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控機制
  6.7  生態穩定的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度
    6.7.1  水資源轉換特點
    6.7.2  中游水文過程分析
    6.7.3  聯合調度模型
    6.7.4  面向生態穩定的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度
  6.8  下游地區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控模型
    6.8.1  聯合調控模型
    6.8.2  聯合調度方案
    6.8.3  渠系水利用係數的最優化組合
  6.9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6.9.1  生態需水量的估算
    6.9.2  耕地需水量的計算
    6.9.3  鹽鹼地生態需水量的計算
    6.9.4  湖泊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
    6.9.5  西北內陸區河道外總需水量
    6.9.6  供水量的估算
    6.9.7  水資源平衡格局
  參考文獻
第7章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多維協同配置與安全保障
  7.1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多維屬性特徵與關聯
    7.1.1  水資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關聯特徵
    7.1.2  西北內陸區水循環與生態系統演變關聯
    7.1.3  二元水循環與生態系統演變關聯量化分析
    7.1.4  多維屬性關聯下水資源系統演變
    7.1.5  多維屬性關聯下社會經濟系統演變
  7.2  河流水力聯繫及水資源系統網路
    7.2.1  塔里木河河流水力聯繫
    7.2.2  天山北麓諸河河流水力聯繫
    7.2.3  柴達木盆地諸河河流水力聯繫

    7.2.4  青海湖水系水力聯繫
    7.2.5  疏勒河流域水力聯繫
    7.2.6  黑河流域水力聯繫
    7.2.7  石羊河流域水力聯繫
  7.3  非常規水調控技術
    7.3.1  微鹹水、礦井疏干水、再生水開發利用
    7.3.2  西北內陸區可集成多水源利用技術
    7.3.3  多水源利用技術集成增加可供水量
  7.4  常規水資源節水技術
    7.4.1  節水用水技術
    7.4.2  種植結構調整
    7.4.3  荒漠綠洲生態保護的水資源調控
    7.4.4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管理側安全保障技術
    7.4.5  高效節水技術集成
  7.5  水資源多維協同優化配置模型構建
    7.5.1  水資源配置思路分析
    7.5.2  水資源多維協同配置模型系統
    7.5.3  控制序參量預測模塊
    7.5.4  優化配置模塊
    7.5.5  有序度評價模塊
  7.6  水資源安全保障框架體系初步構建
    7.6.1  水資源安全保障目標
    7.6.2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供給側安全保障技術
    7.6.3  西北內陸區調水需求分析
  7.7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保障分析
    7.7.1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治理重要指標
    7.7.2  主要河流水系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7.8  重點領域水資源安全保障
    7.8.1  城鄉飲水安全保障
    7.8.2  糧食安全保障
    7.8.3  城鎮供水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彩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