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構建研究/中國城鄉可持續建設文庫

  • 作者:王顥霖|責編:張淑梅|總主編:孟建民//李保峰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 ISBN:9787568095853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是我國乃至全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載體。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至今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開展了形式廣泛、內容豐富的保護工作,形成諸多成果。本書聚焦于當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實際情況,主要論述我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制度、評估體系、本體保護與傳承保護幾個方面,對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的構建進行基礎性的研究。從中國傳統營造技藝系統性保護的角度出發,對保護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探討。
    本書建立在對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實踐、保護研究考察分析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各項研究工作,力求形成整體性的研究構架。引言部分首先明確我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梳理我國當下對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研究的具體情況,並對研究方法與重點研究問題進行說明。
    第一章是本書的研究基礎,從我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緣起與發展歷程切入,在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營造技藝概念的基礎上,分四個階段梳理我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發展歷程,釐清保護思想的發展脈絡,為其後對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的具體問題研究打下基礎。
    第二章針對當下我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制度進行論述,從行政管理體系、法律法規體系以及保護制度體系三個方面分別進行現狀與問題的分析,並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章嘗試對我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評估體系進行研究,從項目本體評估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兩方面展開,為評估工作進行方法論層面的搭建。
    第四、五章分別針對傳統營造技藝本體保護與傳承保護進行論述,結合實際保護案例,從多方面探討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方式。
    結語部分進行總結收束,並對我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未來進行展望。

作者介紹
王顥霖|責編:張淑梅|總主編:孟建民//李保峰
    王顥霖,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建築歷史與理論等。已出版《宋代傳統營造技藝》《四合院的禮俗》等著作。

目錄
引言
1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緣起與發展歷程
  1.1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傳統營造技藝
  1.2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發展歷程
  1.3  本章小結
2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制度研究
  2.1  行政管理體系
  2.2  法律法規體系
  2.3  保護制度體系
  2.4  本章小結
3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評估體系研究
  3.1  傳統營造技藝項目評估體系的相關闡釋
  3.2  傳統營造技藝項目評估體系的構成框架
  3.3  傳統營造技藝項目本體評估
  3.4  傳統營造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估
  3.5  本章小結
4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本體保護的研究
  4.1  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行為主體
  4.2  傳統營造技藝本體保護的內容與原則
  4.3  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方式
  4.4  本章小結
5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保護的研究
  5.1  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人的保護
  5.2  傳統營造技藝傳承途徑的保護
  5.3  傳統營造技藝傳承機制的保護
  5.4  本章小結
結語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當下與未來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營造技藝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
  附錄B  營造技藝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
  附錄C  營造技藝相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簡介(傳統技藝類)
  附錄D  營造技藝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簡介(傳統美術類)
  附錄E  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法規與相關文件(國家)
  附錄F  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法規與相關文件(部級)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