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學(第3版供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等專業用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孫冰//林海燕|責編:錢新艷
  • 出版社:江蘇科技
  • ISBN:9787571336172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15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教材分為「基礎中醫學」(上篇)和「臨床中醫學」(下篇)兩部分,上篇包括緒論、中醫學的哲學觀、中醫學的人體觀、中醫學的疾病觀、診法、辨證、防治原則與治法、中藥與方劑;下篇包括針灸與推拿、內科常見病證和其他常見病證。
    本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①針對西醫院校醫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在保持中醫學理論完整性、系統性的同時,注重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突出中醫學的學習方法並擴展了現代中醫學的創新成果,在每章(或節)前後分別設有導學(學習內容、重點及要求)、本章重點知識導圖(新增)、知識鏈接、現代相關研究、思考題等,方便學生學習和記憶。②緒論部分設有「中西醫學的比較」「中醫學的學科優勢與國內外發展前景」等內容,有利於學生對中醫學學科的整體把握和對中西醫結合的了解與思考。③第七章防治原則與治法中增加了「中醫臨床思維模式」一節,並附案例分析,以強化培養西醫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④第八章「中藥與方劑」優化整合了中藥學與方劑學知識,是本教材的創新,可促進教學改革,便於學生更高效地掌握和應用。⑤將第九章改為「針灸與推拿」,進一步充實推拿療法內容並單列一節,突出中醫適宜技術的傳承。

作者介紹
編者:孫冰//林海燕|責編:錢新艷

目錄
上篇  基礎中醫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歷史源流
      一、先秦、秦漢時期
      二、魏、晉、隋、唐時期
      三、宋、金、元時期
      四、明清時期
      五、近代和現代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三、恆動觀念
    第三節  中醫學的預防學說及措施
    第四節  中醫學的認知和思維方法
      一、司外揣內
      二、援物比類
      三、整體合參
      四、中和思維
    第五節  中西醫學的比較
      一、中西醫發展歷史的比較
      二、中西醫人體觀的比較
      三、中西醫疾病觀的比較
      四、中西醫整體觀的比較
      五、中西醫方法論的比較
    第六節  中醫學人文精神與大醫精誠
    第七節  中醫學的學科優勢與國內外發展前景
      一、中醫學的學科優勢
      二、中醫學國內外發展前景
  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觀
    第一節  氣-元論
      一、古代哲學氣與氣-元論的基本概念
      二、氣-元論的基本內容
      三、氣-元論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第三章  中醫學的人體觀
    第一節  藏象學說概論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主要內容
      三、藏象學說的特點
      四、五臟、六腑與奇恆之腑
    第二節  臟腑
      一、五髒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統連屬
      二、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奇恆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四、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節  精、氣、血、津液、神
      一、精
      二、氣
      三、血
      四、津液
      五、神
      六、精、氣、血、津液、神的相互關係
    第四節  體質
      一、中醫體質的概述
      二、體質的分類
      三、體質學說的應用
  第四章  中醫學的疾病觀
    第一節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產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節  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精、氣、血、津液的失常
  第五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體
      四、望動態
      五、望頭面、五官、軀體、二陰和皮膚
      六、望排出物
      七、望小兒指紋
      八、舌診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三、病室之氣
    第三節  問診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疼痛
      四、問飲食口味
      五、問睡眠
      六、問大小便
      七、問小兒及婦女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六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一、表裡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津液病辨證
      四、氣血津液兼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四節  六經辨證概要
      一、基本概念和臨床意義
      二、六經辨證
      三、六經辨證的傳變
    第五節  衛氣營血辨證概要
      一、基本概念和臨床意義
      二、衛氣營血辨證
      三、衛氣營血的傳變
  第七章  防治原則與治法
    第一節  防治原則
      一、治未病原則
      二、治已病原則
    第二節  治法
      一、治法的基本概念
      二、常用治法
    第三節  中醫臨床思維模式
      一、中醫臨床思維的概念
      二、中醫臨床思維的過程
      三、中醫臨床思維模式
      四、中醫臨床思維案例分析
  第八章  中藥與方劑
    第一節  中藥的基本知識
      一、概念
      二、中藥治病的基本原理
      三、中藥的產地和採集
      四、中藥的炮製
      五、中藥的性能
      六、中藥的用法
    第二節  方劑的基本知識
      一、概念
      二、方劑與治法
      三、方劑的配伍目的與基本結構
      四、方劑的劑型
    第三節  常用中藥與方劑

      一、解表葯與解表劑
      二、清熱葯與清熱劑
      三、瀉下藥與瀉下劑
      四、溫里葯與溫里劑
      五、理氣葯與理氣劑、和解劑
      六、理血葯與理血劑
      七、補益葯與補益劑
      八、固澀葯與固澀劑
      九、祛痰止咳平喘葯與祛痰止咳平喘劑
      十、祛濕葯與祛濕劑
      十一、祛風濕葯與疏散外風劑
      十二、平肝息風葯與平息內風劑
      十三、安神葯與安神劑
      十四、開竅葯與開竅劑
      十五、消食葯與消食劑
      十六、催吐葯與催吐劑
      十七、驅蟲葯與驅蟲劑
      十八、外用藥與外用劑
下篇  臨床中醫學
  第九章  針灸與推拿
    第一節  經絡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學說的內容
      三、十二經脈
      四、奇經八脈
      五、經絡的作用
      六、經絡的應用
    第二節  腧穴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主治規律
      三、腧穴定位方法
    第三節  十四經脈常用腧穴及部分經外奇穴
    第四節  針灸法
      一、針法
      二、灸法
    第五節  針灸治療
      一、針灸的治療原則
      二、選穴原則
      三、配穴方法
      四、常見病證的針灸治療
    第六節  推拿療法
      一、推拿的基本概念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手法簡介
      四、推拿手法分類
      五、推拿手法應用舉例
    第七節  其他療法
      一、耳針療法
      二、拔罐法
      三、穴位注射法

      四、穴位埋線法
  第十章  內科常見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內傷發熱
    第三節  咳嗽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血證
    第六節  胸痛
    第七節  心悸
    第八節  不寐
    第九節  郁證
    第十節  胃痛
    第十一節  便秘
    第十二節  泄瀉
    第十三節  脅痛
    第十四節  黃疸
    第十五節  臌脹
    第十六節  頭痛
    第十七節  眩暈
    第十八節  中風
    第十九節  水腫
    第二十節  淋證
    第二十一節  遺精
    第二十二節  腰痛
    第二十三節  痹證
    第二十四節  痿證
    第二十五節  消渴
  第十一章  其他常見病證
    第一節  月經不調
    第二節  閉經
    第三節  崩漏
    第四節  痛經
    第五節  妊娠惡阻
    第六節  產後惡露不絕
    第七節  帶下病
    第八節  缺乳
    第九節  疳積
    第十節  腫瘤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