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哀牢山-無量山綜合科學研究--國家公園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精)

  • 作者:編者:周傑//彭華//蔣學龍//張一平//鄭洪波等|責編:王海光//薛麗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07949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05
人民幣:RMB 6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分9章,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雲南哀牢山-無量山綜合科學研究的成果,包括自然概況、植物和植被、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本底與生態系統功能、地質-地貌特徵與特色資源、典型生態景觀格局變化及脆弱性評價、歷史文化景觀、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設立及其對策研究。哀牢山-無量山綜合科學研究成果可為全面推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提供典型案例,為國家公園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
    本書可供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教學人員、本科生、研究生等參考,也可供政府相關部門或國家公園行政管理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周傑//彭華//蔣學龍//張一平//鄭洪波等|責編:王海光//薛麗

目錄
第一章  自然概況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地質地貌
    一、地質
    二、地貌
    三、地層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系
  第五節  土壤
  第六節  植被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植物和植被
  第一節  植物種類及區系
    一、植物多樣性
    二、區系分析
  第二節  植被類型及地理
    一、分類依據和原則
    二、分類單位和系統
    三、植被分類系統
    四、植物群落
  第三節  資源植物概況
    一、藥用植物
    二、食用植物
    三、飼用植物
    四、材用植物
    五、纖維植物
    六、綠化觀賞植物
    七、芳香植物
    八、油脂植物
    九、其他類
  第四節  珍稀瀕危植物與保護
    一、保護植物
    二、保護建議
  第五節  生物廊道建設
  參考文獻
附錄哀牢山-無量山維管植物名錄
第三章  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
  第一節  哺乳類
    一、研究歷史簡況
    二、調查方法
    三、結果
    四、珍稀瀕危哺乳動物
    五、地位和價值
  第二節  鳥類
    一、研究歷史簡況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
  第三節  爬行類
    一、研究歷史簡況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
  第四節  兩棲類
    一、研究歷史簡況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
  參考文獻
附錄 3-1哀牢山-無量山哺乳動物及其區系從屬與保護等級
    附錄 3-2哀牢山-無量山鳥類及其居留型、區系從屬與保護等級
附錄 3-3哀牢山-無量山爬行動物及其區系從屬與保護等級
附錄 3-4哀牢山-無量山兩棲動物及其區系從屬與保護等級
第四章  生態系統本底與生態系統功能
  第一節  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區概況
    一、哀牢山-無量山森林生態系統的代表性
    二、哀牢山-無量山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第二節  哀牢山-無量山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一、哀牢山-無量山主要森林生態系統
    二、哀牢山-無量山森林植被演替趨勢
    三、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凋落物動態
    四、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及其變化
    五、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葉片的光響應特徵
  第三節  哀牢山-無量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一、哀牢山-無量山區域氣候長期變化趨勢
    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森林小氣候長期變化特徵
    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對極端氣候事件的響應
  第四節  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一、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喬木碳儲量及固碳增量
    二、思茅松中幼齡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動態
    三、哀牢山森林碳儲量及固碳增量的垂直分佈
    四、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土壤呼吸特徵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碳交換
  第五節  哀牢山-無量山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
    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碳匯功能
    二、哀牢山-無量山森林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功能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地質-地貌特徵與特色資源
  第一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地貌類型與地貌景觀特徵
    一、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地貌類型
    二、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地貌景觀特徵
  第二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區域地層類型及分佈特徵
    一、蘭坪-思茅地層分區
    二、西金烏蘭-金沙江地層分區
    三、麗江-金平地層分區
    四、康滇地層分區
    五、第四系
  第三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岩石類型多樣性及分佈特徵
    一、侵入岩
    二、火山岩
    三、變質岩
  第四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地質作用與構造演化特徵
    一、構造單元的劃分

    二、各個三級構造單元的地質作用特徵
    三、哀牢山-無量山地區構造演化特徵
  第五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的地質特色資源
    一、古生代蛇綠混雜岩套與構造混雜帶
    二、新生代中新世竹化石
    三、新生代造山型金礦及其他礦產資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典型生態景觀格局變化及脆弱性評價
  第一節  自然環境系統相互作用
    一、生態水文過程
    二、氣候水文過程
  第二節  國家公園景觀生態評價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一、景觀生態評價的基本理論
    二、景觀生態數據獲取與空間分析
    三、景觀生態脆弱性、敏感性及彈性評價
    四、景觀生態模型模擬
  第三節  生態景觀評價案例分析
    一、使用綜合模型確定哀牢山-無量山西黑冠長臂猿生態廊道
    二、茶馬古道路線空間格局特徵模擬
  第四節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潛在建成區生態環境脆弱性評估
    一、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的數據與尺度
    二、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的指標體系
    三、生態環境脆弱性的現狀評價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歷史文化景觀
  第一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歷史沿革
  第二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民族概述
    一、彝族
    二、哈尼族
    三、拉祜族
    四、傣族
    五、苗族
    六、瑤族
    七、白族
    八、回族
  第三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民俗文化
    一、南澗彝族自治縣
    二、景東彝族自治縣
    三、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四、彌渡縣
    五、南華縣
    六、楚雄市
    七、雙柏縣
    八、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第四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重要古跡
    一、南澗彝族自治縣
    二、景東彝族自治縣
    三、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四、彌渡縣
    五、南華縣

    六、楚雄市
    七、雙柏縣
    八、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第五節  茶馬古道
    一、鎮沅哀牢山古道
    二、鎮沅玻烈河橋
    三、鎮沅難搭橋
    四、南華縣英武哨古驛道
    五、南華縣靈官橋
    六、新平哀牢山茶馬古道
    七、南澗樂秋鄉永安橋
  第六節  哀牢山-無量山地區文廟專題
    一、楚雄文廟
    二、景東文廟
    三、南澗文廟
    四、新平文廟
    五、雙柏文廟
    六、南華文廟
    七、彌渡文廟
    八、鎮沅文廟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節  哀牢山-無量山社會經濟考察方案
    一、樣本選擇依據
    二、考察樣本抽取方法
    三、考察方法和步驟
  第二節  調查樣本區域基本情況
    一、人文情況
    二、資源情況
    三、產業情況
  第三節  哀牢山-無量山社會經濟考察結果
    一、樣本農戶家庭成員的性別、年齡、勞動力文化程度結構
    二、樣本村家庭人口數、勞動力數
    三、民族情況
    四、種植業情況(種類、面積、產量)
    五、養殖業情況(種類、存欄數、出欄數)
  第四節  區域收入情況分析
    一、農戶收入
    二、農戶總收入構成
    三、樣本農戶勞動力類型與收入的關係
    四、種植業與家庭總收入的關係
    五、養殖業與家庭總收入的關係
  第五節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農民收入案例分析
    一、茶葉種植情況
    二、核桃種植收入情況
    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四、農家樂經濟模式
  第六節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經濟發展探討
    一、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功能區域劃分研究
    二、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與周邊社區和諧發展的管理模式

    三、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輻射區農業綠色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附表8-1  教育情況調查表
  附表8-2  區域內人口情況調查表
  附表8-3  經濟狀況調查表
  附表8-4  鄉鎮基本情況調查表
  附表8-5  村民家庭情況調查表
第九章  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設立及其對策研究
  第一節  總體構想
    一、基本原則
    二、建設目標
  第二節  擬定國家公園範圍
    一、範圍和面積
    二、四至界線
    三、行政區劃
  第三節  管控分區與管控措施
    一、管控分區原則
    二、管控分區結果
    三、管控措施
  第四節  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一、管理機構設置
    二、職能職責
    三、管理體制
  第五節  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
    一、落實所有權人
    二、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第六節  完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功能
    一、生態系統保護
    二、生態系統修復
    三、野生動植物保護
    四、森林防火
    五、有害生物防治
  第七節  建立國家公園支撐體系
    一、生態監測體系
    二、科技支撐體系
    三、基礎設施體系
    四、智慧國家公園體系
    五、人才隊伍建設
  第八節  構建社區協調發展機制
    一、提供崗位安置
    二、實施傳統利用管理
    三、完善社區共管共治機制
    四、建立特許經營模式
    五、建設入口社區
    六、保護與傳承社區文化
  第九節  開展自然教育與遊憩
    一、確定自然教育與遊憩方式
    二、建設自然教育與遊憩設施
  參考文獻
附表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土地利用統計表

附錄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詳細四至界線
附圖9-1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位置示意圖
附圖9-2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與現有保護地位置關係圖
附圖9-3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權屬圖
附圖9-4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土地利用現狀圖
附圖9-5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森林類別圖
附圖9-6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矛盾衝突示意圖
附圖9-7  擬建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管控分區示意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