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數字人文與中國電影知識體系

  • 作者:李道新|責編:王立華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 ISBN:9787507853643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11
人民幣:RMB 8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數字人文以及數字人文視野里的電影平台建設,是建構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在繼承與創新年譜學和目錄學基礎上展開的影人年譜、電影百科和影文索引,以及在演算法思維和計量電影研究基礎上展開的影片分析、影業探察和知識生成,將依托中國電影知識體系平台(CCKS),既致力於「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又期待著「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試圖為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研究搭建不可或缺的數字基礎設施。

作者介紹
李道新|責編:王立華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於湖北石首。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獲電影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大陸首屆電影學博士學位獲得者。現任教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要從事中國電影史研究和教學。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有:《建築中國電影批評史》、《中國當代電影現實主義五十年》、《中國早期電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義》、《電影理論與電影史視野里的中國電影批評》、《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前景》等;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波德萊爾是怎樣讀書寫作的》(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中國電影史:1937-1945》、(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中國電影批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目錄
第一章  數字時代中國電影研究的主要趨勢與拓展路徑
  第一節  終結焦慮與中國電影研究的思維轉向
  第二節  跨界會通與中國電影研究的範式轉換
  第三節  主體訴求與中國電影研究的學術轉型
第二章  主體、本體與數字時代中國電影理論問題
  第一節  主體性與普遍或一般的電影理論
  第二節  本體觀與中國電影理論的邏輯起點
  第三節  數字時代中國電影理論的價值取向
第三章  載體的思辨:銀幕的在場與生命的莊嚴
  第一節  觀看的身體與缺席的放映裝置
  第二節  銀幕作為載體的生命肌理
  第三節  洞穿的銀幕與莊嚴的瞬間
第四章  影人年譜與中國電影史研究
  第一節  影人評傳、編年史述與年譜意識
  第二節  影人年譜與中國電影的知識積累和價值導向
  第三節  影人年譜與中國電影的歷史重構和學派建設
第五章  數字人文、影人年譜與電影研究新路徑
  第一節  直面數字人文:人機交互與另一種電影研究
  第二節  回歸影史風景:數字人文與電影歷史的相遇
  第三節  重返人文感性:影人年譜與數字人文的對話
  第四節  電影研究新路徑:基於中國電影知識圖譜的批判性建構
第六章  數字人文、媒介考古與中國電影「源代碼」
  第一節  作為程序指令和時間重置的「源代碼」
  第二節  「源代碼」與電影史論的媒介考古和知識關聯
  第三節  數字文化與深層時間的中國電影「源代碼」
第七章  數字人文視野里的平台建設與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的目標設定
  第一節  數字人文視野里的電影平台建設
  第二節  知識社群共享下的電影學術組織
  第三節  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的目標設定
第八章  中國早期電影里的「空氣」說與「同化」論
  第一節  鄭正秋:使人人「同化」在我一個「空氣」里
  第二節  協調合作創造電影的整個「空氣」
  第三節  費穆:「中國化」電影理論的生命力
第九章  「空氣」說與中國電影的美學精神
  第一節  空觀、氣論與電影「空氣」說的中國美學根基
  第二節  電影精神理論與電影藝術詩學:電影「空氣」說的西方美學背景
  第三節  「通天下一氣」:中國美學精神里的電影「空氣」說
第十章  「同化」論與中國電影的整體思維觀
  第一節  「同化」詞源及其在「影戲」或「電影」中的呈現
  第二節  作為中國電影制度模式和理論基礎的「同化」論
  第三節  「同化」論的整體思維及其面臨的思想困境
第十一章  左翼電影的生機、優良傳統的確立與中國電影的學派標識
  第一節  現代中國的革命性訴求與中國左翼電影的生機
  第二節  左翼電影的生命力與中國電影優良傳統的確立
  第三節  優良傳統的創造性闡發與中國電影的學派建構
第十二章  進步電影的概念生成、歷史語境與中國電影的學派底蘊
  第一節  冷戰意識形態與進步電影的概念生成
  第二節  民族民主運動與進步電影的歷史語境
  第三節  進步電影:中國電影的學派底蘊
第十三章  冷戰全球史與新中國電影的歷史建構

  第一節  全球電影史里的中國電影:歐美視域里的「非連續」性
  第二節  社會主義中國電影:國族視域里的「斷裂」論
  第三節  冷戰全球電影史與跨國民族電影的生成
第十四章  中國電影知識生產及其知識體系的歷時性展開
  第一節  在知識體系層面確立中國電影的主體性
  第二節  中國電影:本土語境的轉換與主體意識的創新
  第三節  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的艱難探索與初步生成
第十五章  中國電影知識體系的總體思路與研究框架
  第一節  問題意識:作為中國電影研究的頂層設計
  第二節  總體思路:整體觀、主體性與具體化
  第三節  研究框架:三位一體,兩翼共振,平台融合
拓展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