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早期道家的精神之道

  • 作者:李曉英|責編:毛衍沁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85142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精神內守而不外越于形骸」為早期道家學術的核心,以形神相依和身心一體為指向,以內在精神修為統攝外在世界,體現人的內在統一和「損之又損」的修為過程,揭示道家精神修養的專一性、反覆性和體證性特點,展示出道家精神修葺和修煉的深湛功夫和幽邃途徑,揭示早期道家「赤子」「嬰兒」的本真生活。以否定思維為途徑,圍繞世界是否完全可以認知、強勢強制行為是否可行、如何避免民眾受攪擾三個層面,老子賦予自我以關係性和對象性的思考,對「我」「吾」進行了禮儀、偏見和利益層面的否定。莊子則親證自身的思想觀點和主張,以自身逍遙飄逸的形象闡釋其精神獨立的踐履,闡論莊子哲學的形成具有深徹的境遇性和在場性特徵。道家完成了世俗超越和價值重詁,老子以利物不爭的界定「善」的意涵,進而對玄德和道予以頌讚。莊子則通過至人邊緣化的社會地位、安寧和悅的心境、嚴肅豁達的人生態度,以及為求超脫對天下理想秩序的設想,解析至人超然、超脫的特徵。楊朱一派常列舉表示對比、對抗、相反觀點的辭彙,突出其「為我」或「貴己」的立論宗旨和目的所在,對功名天下的疏離批判,對個體生命的順任維護,凸顯了人的生存意義和現實意義。以「民」和「天下」為指向,以「上德」「下德」為判定標準,老子及道家論證了精神修為的過程和治道類型。

作者介紹
李曉英|責編:毛衍沁
    李曉英     女,1970年8月出生,史學博士,河南周口人。現為周口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先秦道家哲學和先秦古典文獻,曾出版《個體論:先秦儒道對「德」「道」詮釋》等著作。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早期道家「內」之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內」:養生學意義上的生理和心理和諧系統機制
  三、「內」:精神世界的建構
  四、「內」:人之天性、本性及存守
  五、「守內而不失外」
  六、結語
第二章  「損之又損」「深之又深」:道家獨特的精神修為
  一、問題的提出
  二、「為(體)道」:早期道家精神修為的實踐智慧
  三、「致虛」「守靜」:道家獨特的修為功夫
  四、早期道家精神修為的專一性和反覆性
  五、結語
第三章  「嬰兒」「赤子」:早期道家本真生活的隱喻
  一、早期道家「嬰兒」概念的提出
  二、早期道家文獻中「嬰兒」的特性
  三、嬰兒與道的其他喻體的關係
  四、結語
第四章  否定和超越:試論老子的否定式表達
  一、問題的提出
  二、老子否定式表達的形式種類
  三、老子否定的內涵
  四、結語
第五章  對象性和關係性:老子面向自我的沉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自我價值的確立:「身」「獨」「私」
  三、自我的關係性視域:「不自生(見)」
  四、自我的中立和中和
  五、對象性的場域和格局:「吾」與「我」
  六、自我的整合和統一:「抱一」「柔」「和」
  七、結語
第六章  道言與體知:從莊子在《莊子》中的形象來看
  一、問題的提出
  二、莊子以安貧的態度體證生命的尊嚴
  三、莊子向死、甘無用之境以體證生命的歡愉
  四、莊子以重「質」、破「自是」的理性體證生命的豐富與平等
  五、結語
第七章  試論老子之「善」
  一、問題的提出
  二、先秦其他文獻中「善」的含義
  三、「善」在《老子》文本中的含義
  四、老子之「善」是一個可以分析的概念
  五、老子「善」的豐富意涵
  六、「善」與「道」「德」「無為」的關係
  七、結語
第八章  超然:《莊子》至人觀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至人邊緣化的社會地位和存在方式
  三、至人超然、超脫的精神追求

  四、至人超然境界中的現代啟示
  五、結語
第九章  功名天下何為重:從《列子·楊朱》中的對比項來看
  一、問題的提出
  二、人物對比
  三、與人物對比相輔的對等對比
  四、價值的對比
  五、對比之後的共性批判
  六、結語
第十章  「以百姓心為心」:試論老子的民意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老子》文本中「民」的稱呼和狀態
  三、聖人對民的態度、方法、勸告、期待
  四、政權合法性的基礎:民心民意
  五、結語
第十一章  《莊子》的天下觀
  一、問題的提出
  二、《莊子》中的「天下」概念
  三、《莊子》理想的天下秩序
  四、天下的理想秩序源於至人之「無用」
  五、《莊子》天下觀與儒家天下觀之比較
  六、結語
第十二章  「上」「下」之間:兼論老子思想中的治道類型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上」的含義
  三、「下」的含義
  四、何為「上德」
  五、何為「下德」
  六、從「上」到「下」的層級治理類型
  七、結語
附錄一  從《屍子》的人物評價看其對道家學說的繼承與發展
附錄二  試論《莊子》中的「自」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