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藝學創新路徑探索/學與思叢書

  • 作者:馮毓雲|責編:張建中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20712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2
人民幣:RMB 1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建構具有中國話語特色的文學理論,這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也更需要學者同人秉承學術創新精神,同舟共濟。但也不可否認,在創新問題上,我們還存在一些認識論的障礙,因此,只有突破種種影響創新的認識論障礙,我們才能開闢出創新之路,進而構建具有中國話語特色和文化精神的文藝理論體系。
    該書從理論史上選擇一些有創新思想的大家,或者對他們的突出思想貢獻做介紹,或者借此對當前湧現的新的文藝學現象做評介,或者對一些影響創新的認識論障礙談體會,從理論生產方式、藝術生產方式、思想與理論、歷史性、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文學記憶、神話原型批評、媒介文藝學、腦科學等諸多維度探討文藝學創新的思想理論貢獻和創新的實踐探索。

作者介紹
馮毓雲|責編:張建中
    馮毓雲,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級重點學科(文藝學)帶頭人、省級審美文化與龍江文學研究基地主任,原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原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文化名家暨「六個一批」人才,黑龍江省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著作有《文藝學與方法論》,《大荒野中的老牛仔——楊利民論》、《邊緣文藝學》(合著)、《科學視野中的文藝學》(合著);主編「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太陽島文論書系」「北國文論書系」「龍江當代文學大系」;在權威報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藝術理論生產的創新機制
  第一節  理論生產方式
  第二節  藝術生產方式的理論創新性
  第三節  藝術理論生產的思想創新機制
第二章  文藝學理論生產創新的觀念重塑
  第一節  文藝學理論的相對性
  第二節  文藝學理論的跨學科性
  第三節  文藝學理論的改造與重塑
第三章  文藝學的「歷史化」轉向與創新
  第一節  歷史化的元批評
  第二節  語境的創新機制
第四章  文藝學的科技創新路徑探究
  第一節  失控的焦慮
  第二節  科技批判理論
  第三節  科技與文藝創新
第五章  造型藝術與科學的融合
  第一節  藝術透視方法的創新與發展
  第二節  藝術時空理念的創新與發展
第六章  文藝學創新的記憶維度
  第一節  記憶結構與文學敘事
  第二節  創傷記憶與文學再現
  第三節  互文性與文學記憶場
第七章  神話原型批評:學科交融與批評範式的轉換
  第一節  神話原型批評與神話理論的交叉影響
  第二節  神話原型批評與分析心理學的融合
  第三節  神話原型批評與批評理論的文化轉向
  第四節  神話原型批評與當代批評理論的建構
  第五節  神話原型批評與文學人類學
第八章  文藝學視域下的新媒介研究
  第一節  「媒介文藝學」的突破與新話語實踐的建構
  第二節  「主動大眾」的幻象——新媒體視域下的媒介批判理論
  第三節  新媒介控制批判
  第四節  新媒介環境的複雜性
第九章  人腦創新機制與藝術的互動關聯性
  第一節  人腦是自我發展的複雜產物
  第二節  感覺器官攝入外界事物的各異性原理
  第三節  感覺分析器決定視覺、聽覺輸入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