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第3版高等醫學院校教材)

  • 作者:編者:王駿//劉文亞//陳凝//劉小艷|責編:周榮虎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08359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6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第3版從簡單的醫學數字圖像談起,避開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的複雜原理與算術公式,做到刪繁就簡的同時,詳細闡述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的一些方法,如平滑技術、增強技術、測量及3D顯示等技術,並突出顯示對X線、CT、磁共振圖像后處理技術的解讀,尤其加大了CT、磁共振成像的先期規範化操作以及后處理案例。為做到與時俱進,適當加入了功能與分子影像學及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后處理的應用和模擬機后處理技術,最後還對不同廠家的機型及不同后處理軟體進行了應用性介紹。本書內容明快、簡潔、實用性強、針對性強,適於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及放射師閱讀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王駿//劉文亞//陳凝//劉小艷|責編:周榮虎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醫學數字圖像基礎
    一、模擬圖像與數字圖像
    二、數字圖像的形成
    三、醫學影像后處理中常用概念
  第二節  常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一、圖像調用與觀察
    二、興趣區幾何處理
    三、醫學圖像平滑技術
    四、醫學圖像增強技術
    五、浮雕效果
    六、圖像負片
    七、偽彩色處理
    八、窗口技術
    九、算術處理
    十、醫學圖像分割
    十一、能量減影
    十二、組織均衡技術
    十三、時間減影
  第三節  醫學影像可視化
    一、醫學圖像三維重組概述
    二、三維圖像顯示技術
    三、三維圖像智能化處理和分析技術
  第四節  影響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的相關因素
    一、影響多層螺旋CT后處理的因素
    二、攝片技術
  第五節  醫學圖像融合與分子影像學
    一、醫學圖像配准技術
    二、醫學圖像融合技術
    三、分子影像學
第二章  數字X線攝影后處理技術
  第一節  頭頸部后處理技術
    一、頸椎正位
    二、頸椎側位
    三、頸椎左後斜位
    四、頸椎右後斜位
    五、頸椎過伸位
    六、頸椎過屈位
    七、瓦氏位
    八、顳頜關節張口位
    九、顳頜關節閉口位
  第二節  胸部后處理技術
    一、胸部正位
    二、胸部側位
    三、胸椎正位
    四、胸椎側位
  第三節  腹部后處理技術
    一、骨盆正位
    二、腹部正位
    三、腰椎正位

    四、腰椎側位
    五、腰椎左後斜位
    六、腰椎右後斜位
  第四節  四肢后處理技術
    一、手正位
    二、手指側位
    三、腕關節正位
    四、腕關節側位
    五、尺橈骨正位
    六、尺橈骨側位
    七、肘關節正位
    八、肘關節側位
    九、肩關節正位
    十、肩關節穿胸位
    十一、足正位
    十二、足內斜位
    十三、踝關節正位
    十四、踝關節側位
    十五、脛腓骨正位
    十六、脛腓骨側位
    十七、膝關節正位
    十八、膝關節側位
    十九、髖關節側位
  第五節  口腔后處理技術
    一、牙片
    二、口腔全景機處理技術
    三、口腔專用錐形束CT(CBCT)
第三章  CT圖像后處理技術
  第一節  醫學圖像三維重組技術
    一、醫學圖像三維重組示例
    二、醫學圖像三維重組的應用
  第二節  顱腦CT圖像后處理技術
    一、顱腦CT血管造影
    二、顱腦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三、顱腦CTA常用方法
    四、正常顱腦CTA規範處理
    五、臨床應用
    六、案例
  第三節  頭頸部CT圖像后處理技術
    一、頸部CT血管造影
    二、頸部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三、常用檢查技術
    四、圖像后處理
    五、案例
  第四節  胸部CT圖像后處理技術
    一、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
    二、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三、胸主動脈CT血管造影
    四、胸主動脈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五、肺動脈CT血管造影

    六、肺動脈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七、肺靜脈與左心房CT血管造影
    八、常用檢查方法
    九、常見疾病的后處理方法
    十、案例
  第五節  腹部CT圖像后處理技術
    一、腹主動脈CT血管造影
    二、腹主動脈CT血管造影圖像標準
    三、門靜脈CT血管造影
    四、泌尿系CTU
    五、泌尿系CTU圖像標準
    六、腎CT造影
    七、圖像后處理技術
    八、標準化處理格式
    九、案例
  第六節  四肢CT圖像后處理技術
    一、上肢CT血管造影
    二、下肢CT血管造影
    三、四肢CT血管造影圖像
    四、案例
  第七節  CT低劑量平掃圖像后處理技術
第四章  磁共振圖像后處理技術
  第一節  磁共振快速成像技術匯總
    一、概述
    二、減少激勵次數
    三、降低空間分辨力
    四、減少相位編碼步級
    五、減少重複時間(TR)
    六、快速掃描序列,增加回波鏈
    七、改變讀出信號模式
    八、並行採集技術
    九、多層同時成像
    十、未來的加速技術——壓縮感知
    十一、其他縮短掃描時間的創新方法
    十二、錯誤修改參數加速掃描
  第二節  磁共振掃描凍結呼吸運動
    一、屏氣掃描
    二、呼吸觸發
    三、膈肌導航
    四、單激發自由呼吸技術
    五、多次NEX平均法
    六、Multi Vane XD風車技術
  第三節  磁共振長程平均技術
  第四節  磁共振造影
    一、顱腦血管
    二、顱腦MRA和MRV圖像標準
    三、頸部血管
    四、頸部MRA和:MRV圖像標準
    五、胸部大血管
    六、胸部大血管MRI圖像標準

    七、胰膽管水成像(MRCP)
    八、胰膽管水成像(MRCP)圖像標準
    九、尿路水成像(MRU)
    十、尿路水成像(MRU)圖像標準
    十一、腹部血管
    十二、腹部血管MRA圖像標準
    十三、上肢血管對比增強MRA
    十四、上肢血管對比增強MRA圖像標準
    十五、下肢血管對比增強MRA
    十六、下肢血管對比增強MRA圖像標準
  第五節  腦灌注成像后處理技術
    一、主要檢查技術
    二、臨床應用
    三、腦灌注成像及后處理技術
  第六節  磁共振波譜成像后處理技術
    一、成像原理
    二、成像方法
    三、磁共振波譜主要代謝產物
    四、腦波譜測量及后處理技術
    五、臨床應用
    六、MRS的影響因素與不足
  第七節  磁共振彌散成像后處理技術
    一、彌散的概述
    二、彌散成像原理
    三、DWI序列原理
    四、DWI序列特點及參數
    五、DWI序列相關的偽影
    六、DWI序列如何選擇B值
    七、針對DWI序列特點的創新改進
    八、DWI序列的創新及演變
    九、DWI的臨床應用
    十、彌散加權成像的影響因素
  第八節  腦白質纖維束成像后處理技術
    一、Fiber Track腦白質纖維束追蹤后處理
    二、案例
  第九節  頸髓擴散張量成像及后處理技術
  第十節  磁共振血管成像后處理技術
第五章  模擬模擬機影像后處理技術
  第一節  DR模擬模擬機的后處理技術
  第二節  CT模擬模擬機的三維后處理技術
第六章  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展望
  第一節  引言
    一、醫學圖像多維后處理技術
    二、電腦輔助檢測與模擬適時技術
    三、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發展方向
  第二節  醫學圖像信息挖掘
  第三節  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后處理中的應用
    一、人工智慧簡介
    二、影像組學的應用
    三、演算法模型和Pytorch

    四、醫學圖像的識別、分割和分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