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朱熹自然觀與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研究

  • 作者:陳文|責編:林燦//薛鵬志
  • 出版社:廈門大學
  • ISBN:9787561591208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4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對朱熹自然哲學思想進行全面梳理與研究,展示朱熹自然觀在宇宙、生命、天人等方面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以朱熹自然觀為切入點,研究其蘊含的生態倫理思想,系統解讀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對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價值意義;從生態視角出發,將當代生態道德建設與朱熹自然觀、朱熹生態倫理思想聯繫起來加以考察。力求在全社會構建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念,並對當代中國生態道德建設的途徑加以探討,通過加強生態審美使人們自覺地將生態道德意識轉化為生態道德行為。

作者介紹
陳文|責編:林燦//薛鵬志
    陳文,女,福建省古田縣人,現任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朱子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武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生態倫理、道德教育理論。著有《近代社會變革中的倫理探索——從戊戌到五四》,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規劃、省社科規劃等各類項目10余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上篇  格自然之物:朱熹的自然觀
  第一章  宋代自然科學發展及其對朱熹自然觀的現實影響
    第一節  宋代自然科學發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節  宋代自然科學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宋代自然科學發展對朱熹自然觀形成的影響
  第二章  朱熹自然觀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  中國古代科技中的自然哲學思想
    第二節  傳統儒家的自然觀
    第三節  「北宋五子」的自然哲學思想
  第三章  朱熹對佛道自然觀的批判與融合
    第一節  朱熹與佛道的關係
    第二節  佛、道自然觀概述
    第三節  朱熹對佛道自然觀的批判和融合
  第四章  朱熹「格物致知」論的自然科學意蘊
    第一節  朱熹「格物致知」論的形成
    第二節  朱熹「格物致知」論的自然科學意蘊
    第三節  「格物致知」的途徑與方法
  第五章  朱熹自然觀的主要內容及現代價值
    第一節  朱熹自然觀形成的自然科學思想基礎
    第二節  朱熹自然科學思想的歷史影響
    第三節  朱熹自然觀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朱熹自然觀的現代價值
中篇  從自然觀到生態倫理:朱熹生態倫理思想闡釋
  第六章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第一節  緊張尖銳的社會矛盾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二節  興旺發達的經濟科技提高了對自然世界的認知水平
    第三節  繁榮興盛的文化孕育了生態倫理思想
    第四節  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催生了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
  第七章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來源
    第一節  繼承發展傳統儒家的生態倫理思想
    第二節  融合吸收「北宋五子」的生態倫理思想
    第三節  批判汲取佛教和道家的生態倫理思想
  第八章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的多維闡釋
    第一節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的基本要義
    第二節  朱熹「理一分殊」說的生態特質
    第三節  朱熹「格物致知」論的生態實踐途徑
    第四節  朱熹「天理人慾」思想的生態倫理價值
下篇  啟示與借鑒: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第九章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理論基礎及現狀
    第一節  生態道德的內涵與特點
    第二節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取得的成效
    第三節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十章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對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啟示
    第一節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的當代意義
    第二節  朱熹生態倫理思想融入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途徑
  第十一章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第一節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節  當代生態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