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戶版到紙籍--戰國至唐代戶籍制度考論(2022)(精)/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作者:張榮強|責編:楊靜//夏霜//任曉剛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51751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75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是國家掌握人口、徵調賦役、管控社會秩序的基本手段。以唐代兩稅法承認客籍為標誌,中國古代戶籍的著錄對象、編製原則乃至管理系統都發生了划階段的重大變化。本書綜合利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融通簡牘學與敦煌吐魯番學的研究,在全面系統整理戰國至唐代中期戶籍文書的基礎上,以專題形式對這一時期戶籍制度的發展演化及其相應的社會結構變化進行實證考察和理論分析,並從簡紙更替這一全新視角揭示中古時期伴隨著書寫材料的改變,國家行政制度和社會控制方式相應發生的重大變化。
    本書適合中國古代史、簡牘學及敦煌吐魯番學相關研究者參閱。

作者介紹
張榮強|責編:楊靜//夏霜//任曉剛
    張榮強     河北石家莊人,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英才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入選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研究領域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簡牘學、敦煌吐魯番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目前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研究及資料庫建設」首席專家。專著《漢唐籍帳制度研究》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目錄
序一李治安
序二孫繼民
前言
第一編 財政年度·造籍日期與官方年齡
第一章  漢唐間財政年度演變新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秦漢「計稻後年」與孫吳財政年度變化
三郴州晉簡與西晉預算體制的初步確立
第二章  從「歲盡增年」到「歲初增年」——中國中古官方計齡方式的演變
  一「歲盡增年」與周歲、虛歲之爭
二「歲盡增年」與「著籍增年」
三古代禮俗上的「歲首增年」
四唐代的手實申報與「歲首增年」
五秦漢與唐代官方年齡及戶籍記載上的差異
結語
補記
第二編 文書考釋與研究
第三章  湖南里耶所出「秦代遷陵縣南陽里戶版」研究
一戶籍簡的著錄格式
二戶籍簡的製作年代
三南陽里戶版的性質
附錄秦代遷陵縣南陽里戶版
第四章  長沙東牌樓東漢「戶籍簡」補說
一「算卒」釋義
二「戶籍簡」的形制與著錄格式
三「戶籍簡」的性質
第五章  長沙吳簡中兩類戶籍簿的功能與性質
一「右某家口食」類簡的「不任調」與「應役民」
二「凡口若干」類結句簡中的「事」
三「凡口若干」與「右某家口食」類簡的功用
補論「右某家口食」戶籍簿的性質
第六章  甘肅臨澤晉簡中的家產繼承與戶籍制度——兼論兩晉十六國戶籍的著錄內容
一簡冊釋文與內容分析
二案件爭訟焦點與漢晉分家制度
三兩晉十六國戶籍的著錄內容
第七章  《前秦建元二十年籍》與漢唐間籍帳制度的變化
一《前秦建元二十年籍》內容分析
二造籍日期與財政年度的調整
三戶籍文書類型及其功用的轉變
補論有關《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的錄文問題
第八章  《西涼建初籍》與魏晉時期的職役戶籍
  一《西涼建初籍》非民籍、吏兵籍
二「大府吏」「散」的身分
三魏晉兵戶居住狀態與《西涼建初籍》的性質
第九章  新疆吐魯番新出唐代貌閱文書
一文書釋讀與定名
二唐代的貌閱時間與貌閱年齡
三貌閱的重點對象及對不法行為的處罰
第三編 課役與身分
第十章  「小」「大」之間——戰國至西晉課役身分的演進

一問題的提出
二課役身分從「二分」到「三分」
三漢代的課役身分體系
四從課役身分到戶籍身分
第十一章  魏晉時期的吏戶與吏籍
一關鍵史料的解讀
  二古代戶籍編製原則與吏、民合籍
  三吏戶的義務、身分與地位
結語
第十二章  唐代敦煌籍的成年「中女」與吐魯番籍的「丁女」
一唐代敦煌籍的成年「中女」並非書寫疏誤
二「丁從課役」與北朝系統下女子的「丁中」
三西晉及東晉南朝的「丁女」稱謂與吐魯番籍中的遺存
餘論
第十三章  從戶下奴婢到在籍賤民——中國古代奴婢身分的演變與良賤身分制的形成
一秦漢時期的戶口統計與奴婢的附籍性質
二魏晉以降的戶口統計與奴婢在籍身分
三秦漢奴婢的來源與身分變化
四良賤身分制的形成與發展
結語
第四編 簡紙更替與制度演進
第十四章  西晉黃籍考——以《太平御覽·文部·札》引《晉令》為中心
一黃籍是簡還是紙?
二「諸戶口黃籍」
三黃籍與正戶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書寫載體與戶籍制度的演變
一「簡」「牘」之別與以簡代牘
二從「戶版」到「戶籍」
三簡紙替代與中古造籍制度的演進
第十六章  簡紙更替與中國古代基層統治重心的上移
  一簡牘時代的帳簿編造與正、副本關係
二秦漢時期鄉吏統攬基層事務
  三簡紙替代與縣、鄉行政機構的變化
四魏晉隋唐時期縣司親理庶務
餘論
結論戰國以降戶籍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序一  李治安
序二  孫繼民
前言
第一編  財政年度·造籍日期與官方年齡
  第一章  漢唐間財政年度演變新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秦漢「計稻後年」與孫吳財政年度變化
    三  郴州晉簡與西晉預算體制的初步確立
  第二章  從「歲盡增年」到「歲初增年」——中國中古官方計齡方式的演變
    一  「歲盡增年」與周歲、虛歲之爭
    二  「歲盡增年」與「著籍增年」

    三  古代禮俗上的「歲首增年」
    四  唐代的手實申報與「歲首增年」
    五  秦漢與唐代官方年齡及戶籍記載上的差異
    結語
    補記
第二編  文書考釋與研究
  第三章  湖南里耶所出「秦代遷陵縣南陽里戶版」研究
    一  戶籍簡的著錄格式
    二  戶籍簡的製作年代
    三  南陽里戶版的性質
    附錄  秦代遷陵縣南陽里戶版
  第四章  長沙東牌樓東漢「戶籍簡」補說
    一  「算卒」釋義
    二  「戶籍簡」的形制與著錄格式
    三  「戶籍簡」的性質
  第五章  長沙吳簡中兩類戶籍簿的功能與性質
    一  「右某家口食」類簡的「不任調」與「應役民」
    二  「凡口若干」類結句簡中的「事」
    三  「凡口若干」與「右某家口食」類簡的功用
    補論「右某家口食」戶籍簿的性質
  第六章  甘肅臨澤晉簡中的家產繼承與戶籍制度——兼論兩晉十六國戶籍的著錄內容
    一  簡冊釋文與內容分析
    二  案件爭訟焦點與漢晉分家制度
    三  兩晉十六國戶籍的著錄內容
  第七章  《前秦建元二十年籍》與漢唐間籍帳制度的變化
    一  《前秦建元二十年籍》內容分析
    二  造籍日期與財政年度的調整
    三  戶籍文書類型及其功用的轉變
    補論  有關《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的錄文問題
  第八章  《西涼建初籍》與魏晉時期的職役戶籍
    一  《西涼建初籍》非民籍、吏兵籍
    二  「大府吏」「散」的身分
    三  魏晉兵戶居住狀態與《西涼建初籍》的性質
  第九章  新疆吐魯番新出唐代貌閱文書
    一  文書釋讀與定名
    二  唐代的貌閱時間與貌閱年齡
    三  貌閱的重點對象及對不法行為的處罰
第三編  課役與身分
  第十章  「小」「大」之間——戰國至西晉課役身分的演進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課役身分從「二分」到「三分」
    三  漢代的課役身分體系
    四  從課役身分到戶籍身分
  第十一章  魏晉時期的吏戶與吏籍
    一  關鍵史料的解讀
    二  古代戶籍編製原則與吏、民合籍
    三  吏戶的義務、身分與地位
    結語
  第十二章  唐代敦煌籍的成年「中女」與吐魯番籍的「丁女」
    一  唐代敦煌籍的成年「中女」並非書寫疏誤

    二  「丁從課役」與北朝系統下女子的「丁中」
    三  西晉及東晉南朝的「丁女」稱謂與吐魯番籍中的遺存
    餘論
  第十三章  從戶下奴婢到在籍賤民——中國古代奴婢身分的演變與良賤身分制的形成
    一  秦漢時期的戶口統計與奴婢的附籍性質
    二  魏晉以降的戶口統計與奴婢在籍身分
    三  秦漢奴婢的來源與身分變化
    四  良賤身分制的形成與發展
    結語
第四編  簡紙更替與制度演進
  第十四章  西晉黃籍考——以《太平御覽·文部·札》引《晉令》為中心
    一  黃籍是簡還是紙?
    二  「諸戶口黃籍」
    三  黃籍與正戶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書寫載體與戶籍制度的演變
    一  「簡」「牘」之別與以簡代牘
    二  從「戶版」到「戶籍」
    三  簡紙替代與中古造籍制度的演進
  第十六章  簡紙更替與中國古代基層統治重心的上移
    一  簡牘時代的帳簿編造與正、副本關係
    二  秦漢時期鄉吏統攬基層事務
    三  簡紙替代與縣、鄉行政機構的變化
    四  魏晉隋唐時期縣司親理庶務
    餘論
結論  戰國以降戶籍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