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糧食-水的系統安全與綜合應對/碳達峰與碳中和叢書
內容大鋼
本書關注水-能源-糧食安全之間存在的多重因果聯繫、傳導效應和安全治理機制建設。當前氣候變化與經濟、生態、資源、能源等其他問題緊密相連,讓世界各國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與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全球多個地區在水、能源和糧食之間也形成了一種彼此影響、制約並極具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安全紐帶。本書聚焦研究水-能源-糧食三位一體的互動關係,提出能源-糧食-水的三位一體安全包括內部纏結與外溢聯動兩個方面。內部纏結的整體觀經歷了從二元互動到三元聯動的發展歷程。本書為全球範圍內的資源競爭、合作和衝突提供安全紐帶解釋,併為解決全球資源安全問題提出了跨界性、公共性、全球性的政策分析工具。
作者介紹
于宏源|責編:李智慧//吉揚//劉佳//劉東威|總主編:何建坤
于宏源,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長、研究員。2010年上海社科新人,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部議題負責人。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能源戰略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同際關係學院碩士畢業,2003年香港中義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博士畢業,2011年在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做訪問學者。代表英文專著為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2008),代表中文專著為《環境變化和權勢轉移:制度、博弈和應對》。豐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限容和創新:氣候變化兩人挑戰的綜合研究」、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課題「氣候變化談判綜合問題的關鍵技術研究」的專題任務,同時主持了國家氣象局、環保部、美國能源基金會、上海世博局等相關課題。
目錄
第1章 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研究緣起
1.1 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研究背景
1.2 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的文獻學術史邏輯梳理
1.3 文獻評述
1.4 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的研究框架和各章主要內容
理論篇:氣候安全背景下的能源、糧食和水安全
導言
第2章 氣候安全與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
2.1 氣候安全概述:特徵、治理現狀
2.2 氣候安全影響下的水、能源、糧食安全概況
第3章 全球水安全與治理髮展
3.1 水安全內涵演變
3.2 主權思維下的水權認識發展
3.3 當前全球水安全治理狀況
3.4 美國水外交霸權主義對水安全的影響
第4章 全球能源安全與治理髮展
4.1 傳統安全維度:生產國與消費國內外政治博弈
4.2 能源運輸過境安全
4.3 能源金融價格穩定性安全
4.4 貿易保護主義下的中美能源博弈
第5章 國際糧食安全及治理髮展
5.1 國際糧食安全的研究發展
5.2 當前糧食安全多元挑戰
5.3 糧食安全治理制度演變
實踐篇: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的區域治理和可持續發展
導言
第6章 南亞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
6.1 南亞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的互動關係
6.2 南亞國家可持續發展概況
6.3 南亞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的安全建設
6.4 南亞的安全紐帶與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對接
第7章 東南亞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
7.1 東南亞湄公河地區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挑戰
7.2 湄公河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與中國的參與
7.3 瀾湄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
第8章 中亞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
8.1 中亞地區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紐帶
8.2 中亞可持續發展進程
8.3 中國在中亞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第9章 非洲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
9.1 非洲的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威脅影響深遠
9.2 非洲國家可持續發展建設狀況
9.3 中非可持續發展合作應對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治理
政策篇:可持續發展下的中國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應對和綠色領導力
導言
第10章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能源-糧食-水」三位一體安全契合
10.1 能源、糧食、水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2016—2019年)
10.2 可持續發展議程與氣候安全的聯動效應
10.3 中國與不同類型國家的SDG指標比較
第11章 全球治理下中國能源、糧食、水的安全應對
11.1 全球能源安全治理下中國的應對
11.2 中國加強糧食安全建設的路徑選擇